刘义隆北伐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的-结局如何 (刘义隆北伐的故事)
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,历史在不停的发展,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,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,看看刘义隆北伐的故事,刘宋至文帝刘义隆即位6年后,国势渐振,欲乘魏在北方与夏等争战之际,夺回被魏占领的河南...
话说刘宋文帝刘义隆,当了六年皇帝后,国家慢慢缓过劲儿来,他就琢磨着要收复被北魏占的河南地儿。正好当时北魏在北方跟夏这些国家打得热闹,刘义隆觉得机会来了,元嘉七年(430年)三月,就派兵北伐了。
这次北伐,他派了右将军到彦之、安北将军王仲德当主力,带了五万水军,从淮河、黄河一路往北;又让骁骑将军段宏领八千精骑直扑虎牢(现在河南荥阳那边);豫州刺史刘德武带一万兵跟着,后将军长沙王刘义欣则统管三万大军监督各路军马。刚开始还挺顺,宋军一口气夺回了洛阳、虎牢、碻磝、滑台这四个镇子。
但到了八月,北魏开始反攻了。魏国冠军将军安颉在冶坂(今河南孟县西南)打了宋军一个胜仗,把到彦之的部将姚耸夫给击败了。十月,眼瞅着魏军要过黄河南下了,到彦之和王仲德赶紧撤军,守住东平。后来因为宋军兵力不够,加上文帝在后面瞎指挥,前线部队接连败退,到了元嘉八年(431年)二月,滑台这些地方又丢了,北魏的军队还打跑了来救援的檀道济,第一次北伐就这么黄了。
过了十几年,元嘉二十七年(450年)二月,北魏太武帝亲自带了十万步骑兵打过来,重点围攻不满一千人驻守的悬瓠。守将陈宪死守不退,魏军硬是没攻下来。这时候文帝也派了臧质和刘康祖去救,武陵王刘骏还带兵偷袭魏军,烧了他们运往汝阳的粮草。魏军拖到四月,粮草没了,只能撤兵。
魏军一走,刘义隆又坐不住了,立马发动第二次北伐。七月,他让江夏王刘义恭当主帅,兵分四路一起打。西路军柳元景、薛安都倒是挺猛,破了魏国洛州守军,收复了陕城和潼关。可前锋王玄谟带的东路军被魏太武帝一顿暴打。文帝一看东路垮了,魏军又要往南打,赶紧把各路军都召回来。魏军一路往南,从历城、东阳打到彭城、寿阳、盱眙,遇到硬城墙就绕过去,专打野战。最后魏太武帝的军队都到瓜步了,差点要渡长江了。后来听说刘宋彭城守军要抄他后路,水军又从海上杀到淮河,这才撤回去。这一仗打完,刘宋江北六州可就惨了,“邑里萧条”,到处都是废墟。
又过了两年,元嘉二十九年(452年)七月,北魏那边宫廷内乱,刘义隆觉得机会又来了,派萧思话督着冀州刺史张永攻碻磝,又让鲁爽、鲁秀兄弟带着四万荆州兵打洛阳、虎牢,臧质和柳元景则率军攻潼关。
鲁爽的西路军倒是挺快,占了长社(今河南长葛市),在大索城打败拓跋仆兰,接着围攻虎牢。可张永的东路军却在碻磝卡住了,怎么打都打不下来。魏军挖地道出来烧宋军营寨和攻城器械,把进攻路线都给毁了。萧思话一看碻磝久攻不下,青州、徐州又闹灾荒,八月就带兵撤回了历城(现在济南)。鲁爽、臧质他们听说东路军跑了,也只能跟着柳元景退兵。这次北伐除了在许、洛中间一带控制了点地方,基本啥也没干成,就又回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