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义隆为什么要诛杀三位顾命大臣 (刘义隆为什么杀檀道济)
刘义隆为什么要诛杀三位顾命大臣?这背后是怎样一场权利的争夺?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,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,宋文帝自江陵东下起一直在提防徐羡之等人,即在东下行程上,随行的荆州州府官员都严...
刘义隆为啥要杀掉徐羡之、傅亮、谢晦这三位顾命大臣?这事儿背后藏着一场硬碰硬的权力争夺战。
刘义隆从江陵往东边走的时候,心里就一直防着徐羡之他们。随行的荆州官员个个都带着武器防着,连行台百官都近不了身,中兵参军朱容子更是抱着刀在船舱外守了几十天。
刘义隆当上皇帝后,表面上对徐羡之他们挺客气,封徐羡之为司徒,傅亮加开府仪同三司,还同意谢晦去当荆州刺史。谢当时心里直打鼓,怕刘义隆记着杀他哥的事儿不放他走,或者把荆州给别人。结果刘义隆真让他去荆州了,但条件是谢晦得把领军将军的职位交出来。徐羡之他们怕刘义隆的心腹到彦之,料到刘义隆肯定要让到彦之当中领军。所以他们想让到彦之继续在襄阳当雍州刺史。
结果刘义隆死活不同意,非要让到彦之回京当中领军,接替谢晦,把军政大权交给他。同时,刘义隆还把自己原来的荆州心腹王昙首、王华拉进来当侍中,王昙首管右卫将军,王华管骁骑将军,朱容子管右军将军,加上到彦之当中领军,这么一来,禁军军权就全落刘义隆手里了。
刘义隆这一连串操作,加上外面舆论都在说徐羡之他们坏话,徐羡之和傅亮有点慌了。元嘉二年(425年),他们主动上表说要交出权力,但程道惠、徐佩之、王韶之这些人劝他们别交,结果他们还是“奉诏摄任”,尚书、中书两省还是归他们管。那时候傅亮和谢晦想拉拢王华、到彦之这些人,想让他们帮着说说好话,心里踏实点。
可王华和孔甯子老在刘义隆面前说徐羡之他们的坏话,还到处散播他们杀皇帝的事。刘义隆本来就想除掉这些权臣,又怕谢晦在荆州地盘大,就借口要北伐、拜谒皇陵,偷偷造船。同时,他还把檀道济拉拢过来了。
元嘉三年(426年),刘义隆直接宣布徐羡之、傅亮、谢晦杀了少帝和刘义真的罪状,要抓徐羡之和傅亮,还亲自带兵打谢晦,让刘粹、檀道济、到彦之先上。徐羡之听说消息自杀了,傅亮被抓起来杀了,谢晦带兵反抗,但听说檀道济也来打他,吓得不行,没几天军队就散了,他想跑,最后还是被抓处死了。
刘宋这三位开国功臣,就这么死了,还带着一身骂名。历史这东西挺狠的,没人记得他们当初为啥发动政变,只记得他们最后身败名裂、身首异处。在儒家这套价值体系里,“忠君”是条碰不得的红线。历史上能越过这条线还留名的,只有俩人:一个是伊尹,放逐太甲又迎回来;一个是霍光,废了昌邑王立汉宣帝。徐羡之他们呢,不光废了皇帝,还杀了皇帝,两条红线全踩了。他们以为凭着一腔“忠心”,就能把杀皇帝的事儿说得过去,结果呢?这政治上的天真,直接让他们走上了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