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权有生之年见过罗马人-三国时期的魏蜀吴是如何赚钱的 (孙权生于哪一年)
对三国赚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,前言,常言道,,大炮一响,黄金万两,这个道理,不仅适用于热武器时代,也同样是冷兵器时代的真实写照,无论在哪个朝代,只要打仗,便没有不花...
三国那会儿,打仗是真烧钱,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话放古代也一样。打仗这事儿,从古至今就没便宜过,不光花钱,还耗人耗物。每逢乱世,军阀们最愁的怎么搞军费,各显神通:有盗墓的,有改货币抢钱的,还有以战养战的。说到这儿,就得聊聊三国了。魏蜀吴虽然天天打,倒是维持着另类平衡,要打仗就得搞钱,看看曹刘孙三家怎么赚钱,各有各的招儿。

古代战争场景,一将功成万骨枯
一、曹魏怎么赚钱?一是种地,二是挖沟
要说曹魏,“屯田”这俩字绝对是绕不开的标签。建安初年,曹操拿下兖州,有了第一块地盘,就开始在许都一带屯田,用枣祗、任峻他们的主意。许下屯田搞得很顺,没几年曹操就尝到甜头,每年能“得谷百万斛”。后来打吕布、袁术、刘备,靠的就是这自给自足。有了粮,曹操才敢跟袁绍硬刚,官渡之战稳扎稳打,打赢了当上北方老大。

曹操许下屯田,每年得谷百万斛
曹操在的时候,屯田主要是百姓参与,叫民屯。后来曹魏中后期,就改成军屯了,军士平时种地,战时打仗,西线、北线、东线防线边上都有屯田区。这里面邓艾搞的淮南和陇右屯田最关键。司马懿掌权后,邓艾靠上他,把屯田经验全用上了,曹魏的军屯就成了抵挡吴蜀的铜墙铁壁。当然,屯田还得配上挖渠,曹操对“挖沟”这事特别上心,粗略统计,曹魏修的大型水利工程有28项,像“天井堰”“芍坡”都是。

芍坡(安丰塘)碑
漕运这事儿,曹操门儿清。邺城能建成, partly就是因为沟通了漳河和另外四条水系。水系一整合,北方就有了天然的水路运输网。后来邓艾也主张屯田和挖渠一起搞,他说“田良水少,不足以尽地利,宜开河渠,可以引水浇溉,大积军粮,又通运漕之道”。司马懿同意后,他搞的“屯田开渠”效果特别好,“正始二年,乃开广漕渠,每东南有事,大军兴众,汎舟而下,达于江、淮,资食有储备而无水害,艾所建也。”水系贯通后,运输损耗也小了不少。

屯田地走出的一代名将——邓艾
以前“每大军征举,运兵过半,功费巨亿”,现在屯田加挖渠,不光直接赚钱,还省了人力物力,算得上开源又节流。
二、东吴怎么赚钱?一靠造船,二靠输出
俗话说的好,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”。江东水多,孙权“据长江以守江东”的战略下,只能大力发展造船业。江东最精锐的就是水师,建业、武昌、夏口这些地方都有造船机构。东吴的战船不光数量多,功能、规模也比魏蜀强不少。

赤壁之战,东吴水师初露峥嵘
战船上还有不少“小聪明”,比如“复合式船帆”,能调风向,升降也方便,保证安全;还有“碇石”,船底挂块大石头,停靠稳当。《太平御览》里说“舟揖为舆马,巨海为夷庚”,军士在船上走跟平地似的。有人问,造船跟经济有啥关系?孙权这么精明,肯定派船队下海啊。万震《南州异物志》记载,东吴大船“长二十余丈,高出水三二丈,望之如阁道,载六百人,物出万解”,能拉不少货。东吴的船队去过海南、朝鲜、越南、日本,甚至罗马,孙权还见过罗马人,曹操可没这福气。
罗马勇士
江东就跟这些地方做贸易,服装、绸缎、铜镜、丝织品都是出口爆款,现在日本还有不少“吴服”店。后来有人夸孙权是“大规模航海的倡导者”,从航海史看,他的航海确实影响挺大。

日本的吴服店
除了航海,江东经济靠的还有农业。这边儿没受多少战乱,又是鱼米之乡,富得很。蜀国反倒缺粮,所以东吴另一大收入是出口粮食。考古发现,东吴有好多蜀国钱币,蜀国却少见吴国的,说明蜀国钱不少流到东吴市场了。
三、蜀汉怎么赚钱?一有蜀锦,二有盐铁
蜀汉这日子,在三国里算是比较苦的,地儿偏,还老打仗。可即便这样,他们还总北伐,烧钱烧得厉害。刘备刚进成都时愁军费,想分房子土地给将士,赵云拿霍去病“匈奴未灭,何以家为”劝他,刘备只好听刘巴的,铸“直百钱”,平物价,让官府收东西。结果呢?几个月府库是满了,但跟董卓似的,滥发货币,通货膨胀。
“仁义无双”刘玄德
孙权也干过这事,但江东有别的产业撑着,蜀汉呢?诸葛亮上台后,考察蜀地情况,改了经济模式,重点搞丝织业和盐铁业。诸葛亮最看重蜀锦,他说“今民贫国虚,决敌之资,唯仰锦耳”。成都当时叫“锦官城”,就是因为有“锦官”管理丝织业。官营蜀锦工人有七万六千多人,蜀国总人口才百万左右,除去当兵的,十个人里就一个织锦的。左思《三都赋》里写“技巧之家,百室离房,机杼相和”,就是这场景。

蜀中百姓大多以织锦为生
诸葛亮为啥搞蜀锦?因为名贵好卖,是蜀汉的“牌面”。东吴还专门跟蜀汉开了贸易通道买蜀锦。《太平预览》注引《丹阳记》说“江东尚未有锦,而成都独妙,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,而吴亦资于西道。”就算蜀魏没来往,魏国贵族也爱蜀锦,当身份象征。曹丕还写了《与群臣论蜀锦书》抵制,说“前后每得蜀锦,殊不相比”,可没人听,蜀锦照样畅销,达官贵人爱不释手。诸葛亮这是在发挥本地优势。

电视剧《三国》曹丕剧照
蜀锦天下闻名
蜀汉另一大产业是盐铁。山区多矿,诸葛亮设司金中郎将开发铁矿、铜矿,促进手工业。盐也不少,“家有盐泉之井”,临邛井盐“一斛水得五斗盐”,诸葛亮又设司盐校尉,把盐业收归国有。盐铁国有后,蜀汉经济总算补上了点缺口。
临邛古镇,曾是产盐之地
盐铁业收归国有,使得蜀国经济得到明显补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