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为何辽东的燕国不算-三国时期中国只有三个国家吗 (为何辽东的燕子那么多)

三国,220年,280年,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,分为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三个国家,220年,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,定都洛阳,国号,魏,,史称曹魏,汉朝正式结束,221年刘备称帝,定都成都,史称蜀...

admin

三国那会儿,也就是220年到280年,夹在汉朝和晋朝中间,分了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仨国家。220年,汉朝丞相曹丕把汉献帝给废了,自己当了皇帝,定都洛阳,国号叫“魏”,汉朝就这么没了。第二年,刘备也在成都称帝,史称蜀汉。又过了几年,229年孙权在建邺称帝,国号“吴”,就是东吴。不过啊,虽然咱们常说的三国就是魏蜀吴,其实当时除了这仨,还有个挺能蹦跶的势力,就是公孙渊。

公孙渊这人,是辽东太守公孙度的孙子,他爸公孙康当过左将军。他爷爷公孙度可了不得,早先董卓乱政的时候,他就趁机在辽东自立为辽东侯、平州牧,东打高句丽,西揍乌桓,南边把辽东半岛拿下了,还跨海占了胶东半岛北边的东莱一带,地盘越打越大。他还招贤纳士,办学校,收留流民,在辽东一带威望很高,成了汉末群雄之一。到了公孙渊这辈,一开始还向曹魏称臣,后来居然反了,自己当了燕王。那问题来了,他凭啥敢背叛魏国啊?

太和二年,也就是228年,公孙渊把他叔公孙恭的位给抢了,自己当上了辽东太守。魏明帝曹叡当时还挺大方,没计较,封他为扬烈将军、辽东太守,算是名义上归了曹魏。可公孙渊不满足啊,掌了权就开始跟东吴眉来眼去。太和七年,233年,他偷偷想跟孙权称臣,让东吴当他的靠山。孙权那边,顾雍、张昭这些大臣都劝他,说公孙渊这人靠不住,肯定会败,别趟这浑水。结果孙权不听,非派张弥、许晏带着一堆金银财宝去封他为燕王。公孙估摸着自己离东吴远,离曹魏近,怕魏国打过来,可又舍不得东吴送的那些宝贝,琢磨半天,干脆把吴国使者给杀了,把脑袋送给曹叡邀功。孙权这下可被耍惨了。

为何辽东的燕国不算-三国时期中国只有三个国家吗 (为何辽东的燕子那么多)(图1)

曹叡收到公孙渊的“投名状”,高兴坏了,立马封他为大司马、乐浪公,还让他继续当辽东太守,管着那一片。到了景初元年,237年,曹叡派幽州刺史毌丘俭带着诏书去召公孙渊进京。公孙渊哪敢去啊,直接发兵在辽隧堵毌丘俭,俩人打了一仗,毌丘俭打不过,退兵了。这么一来,公孙渊胆子更肥了,干脆自立为燕王,还改年号叫“绍汉”,设了一堆官,又给鲜卑单于发印信,拉拢周边的少数民族让他们去骚扰魏国北方。他还转头又跟东吴称臣,想让人家支援他。我觉得啊,他敢这么干,第一个原因就是刚把魏国大军给打回去了,237年毌丘俭来打他,结果没打赢,他估摸着魏国没人能打仗了,慢慢就不怕了,想着自己也当个王,跟魏蜀吴平起平坐。

再一个,蜀汉和东吴也在帮着他“壮胆”呢。在他自立之前,诸葛亮已经五次北伐了,曹魏得在雍凉一带屯着不少兵防着蜀汉。东吴那边,曹魏也得在淮南布重兵,防着孙权偷袭。这么一来,曹魏大部分兵力都牵制在这两头,要打公孙渊,派少了不够,派多了又怕蜀汉或东吴趁机抄后路。公孙渊这地方离中原老远,暂时也威胁不到魏国腹地,曹魏确实犯不着为了他冒这么大险。不过啊,公孙渊还是小瞧了魏明帝曹叡,这位皇帝脾气可倔了,有人背叛他,肯定咽不下这口气,这也成了他后来死掉的原因之一。

为何辽东的燕国不算-三国时期中国只有三个国家吗 (为何辽东的燕子那么多)(图1)

最后,他敢自立,也是因为辽东那地方太偏了,离中原十万八千里。曹魏要打他,不光得调大军,粮草运过去也是个头疼事。景初二年,238年,曹叡把太尉司马懿叫回来,让他带四万兵去打公孙渊。曹魏当时有四十多万兵呢,只派四万,确实说明被蜀汉东吴拖得抽不出更多人手了。可这次公孙渊倒霉,碰上了司马懿。他派卑衍、杨祚带一万多人守辽隧,还挖了二十多里壕沟。赶上那会儿连下三十多天大雨,辽水涨得厉害,司马懿的运船直接开到了辽隧城下。雨一停,司马懿立马堆土丘、建望楼,用石头和弓箭往城里射。没几天,公孙渊的军队就垮了,他带着儿子公孙修想往东南逃,被司马懿追上杀了。这么一来,辽东、带方、乐浪、玄菟这些郡都被平定了。《三国志》的作者陈寿还说他家“残暴而不节,仍业以载凶,秪足覆其族也”。他这个燕国也就撑了一年,太短了,所以跟魏蜀吴比,确实排不上号。


上一篇: 司马懿后代灭三国才建立西晋-西晋王朝为什么如此短命 (司马懿后代灭族了吗) 下一篇:孙权有生之年见过罗马人-三国时期的魏蜀吴是如何赚钱的 (孙权生于哪一年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