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他在后世有着怎样的评价-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 (在他身后全文免费阅读)

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,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,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,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魏晋南北朝陈琳,君侯高世之才,秉青萍干将...

admin

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,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,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,就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。

他在后世有着怎样的评价-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 (在他身后全文免费阅读)(图1)

魏晋南北朝

陈琳说:“君侯高世之才,秉青萍干将之器,拂钟无声,应机立断,这天然异禀,哪是后天努力能赶得上的?音义深远,清辞妙句,像飞驰的流星、超山越海,连龙骥都追不上,更别说驽马了!”

陈寿评价:“陈思文才富艳,足以流传后世,但不能克制谦让,远防祸患,最终导致兄弟失和。”

刘勰提到:“魏武以相王之尊,爱诗;文帝以副君之重,善辞赋;陈思以公子之豪,下笔琳琅;他们都重视英才,所以俊才才像云一样涌现。”

钟嵘说:“他源于国风,骨气奇高,词彩华茂,情兼雅怨,体被文质,古今罕见。陈思之于文章,就像人伦有周孔,鳞羽有龙凤,音乐有琴笙,女工有黼黻。让后来写作者都抱着篇章景慕,借他余光照亮自己。若孔子门人用诗,公干升堂,思王入室,潘陆之流,坐在廊庑间就不错了。”

颜延之说:“五言诗写得流靡的,是刘祯、张华;四言诗侧密的,是张衡、王粲。要说陈思王,那可是兼而有之啊。”

沈约讲:“从汉到魏四百多年,文体三变。相如重形似,班固长情理,子建、仲宣以气质为体,都标新立异,独当当时。”

魏收认为:“曹植是魏世之英,陆机是晋朝之秀,虽同时并列,但各走各的路,越差越远。”

谢灵运那句“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独占八斗”,简直是把他的才捧到天上去了。

隋唐

王通说:“陈思王可以说是通达事理的人,他把天下让给哥哥,当时人都不理解。”

房玄龄评价:“建安时,三祖、七子都文采斐然,独陈思王思风遒举,典奥兼备,像日月一样高悬。”

骆宾王提到:“河朔词人首推王、刘,洛阳才子先数潘、左。子建牢笼群彦,士衡籍甚当时,都是文苑的榜样,诗人的镜子。”

李白都说:“曹植是建安的雄才,只配为他驾车。天下豪俊都追随他,我不才,私下也仰慕他的高论。”

杜甫写诗:“曹植是前辈,张芝是后身。子建文笔壮,河间经术存。赋比杨雄强,诗看子建亲。”

崔佑甫说:“曹刘之气奋举,潘陆之词缛丽,再往后,就不知道谁行了。”

他在后世有着怎样的评价-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 (在他身后全文免费阅读)(图1)

两宋

欧阳修觉得:“诗是乐的苗裔,汉苏李,魏曹刘,得了正始。”

张戒说:“子建诗情微婉,韵洒落,气抑扬顿挫,真不好论优劣。古今推他和古诗第一,这是公认的。”

叶适讲:“魏到隋唐,曹植、陆机是文士之冠。植波澜阔但工不及机,植还有汉余体,机格卑气弱,隔绝古人,笔墨道断了几百年,可叹!”

刘克庄分析:“曹植盖代之才,别人都爱他,何况父亲。他要少点心机,夺嫡像翻手。他本无此念,深自敛退,丁仪等被杀也不牵连。黄初时屡被贬削,还写诗责躬,上表求自试。兄长不理解,他也不敢废恭顺,因此保全自己,仁智兼备啊。”

方回打趣:“万人写翰墨,无一曹思王;万人握干殳,无一关云长。”

明清

李梦阳感叹:“子建音婉,情危,言愤切有余悲,大概是在危疑之际吧!”

钟敬伯说:“子建七步成章,聪明反惹祸,这不是生才的错,是小才的过,不能怪造物。”

胡应麟比较:“三曹里,魏武太质,子桓乐府十余篇好,其余都比不上陈思。”

王世贞觉得:“曹公莽莽古直,子桓小藻是乐府本色。子建天才流丽,誉冠古今,实则逊父兄。材太高辞太华,像‘谒帝承明庐’‘明月照高楼’,邺中诸子比不了,仲宣公干差远了。”

王世懋说:“古人说‘秀色若可餐’,这话毛嫱、西施、昭君、太真、曹植、谢朓、李白、王维配得上。”

徐世溥评价:“子建诗独步七子,东坡文雄视百代,但终究不如孟德明允苍茫浑健,有开创气象。”

王夫之分析:“子建铺排整饰,设阶级让人升堂,容易成名,写出来都一个样;子桓精思逸韵,绝人攀跻,人不乐从,反被掩。子建压倒阿兄,夺其名誉,实则子桓天才骏发,子建哪压倒得了?子建子桓有仙凡之隔,但人都夸子建,不知子桓,俗论如此。”

冯班说:“千古诗人,只有子美配得上陈思王。”

王士祯认为:“汉魏以来两千年,以诗名家的多,但称仙才的,只有曹子建、李太白、苏子瞻三人。”

李光地讲:“魏之人物,惟曹子建耳,仲达辈不值一提;江东人物,惟周公瑾,次鲁子敬,余不值一提。”

陈祚明说:“子建凌厉之才兼藻组之学,风雅独绝。不学孟德健笔,但穷态极变,魄力厚于子桓。三曹各成绝技,后人攀仰不及。”

丁晏总结:“诗自三百篇以来,汉后正轨首推子建,诗人冠冕,乐府津源。他学问根底深,性情本真,建安七子之冠,后人不易学,不能学。”

成书倬说:“魏诗到子建才盛,武帝雄才但粗,子桓雅秀但弱;风雅当家,诗人本色,非他莫属。”


上一篇: 三国历史上能单挑打败马超的将军有谁 (三国里还有谁) 下一篇:为何唯独于禁投降非议多-三国时期武将投降是很常见的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