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在托孤诸葛亮之后-为什么又要单独嘱咐赵云 (刘备托孤诸葛亮原话)
三国,220年,280年,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,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,这一个时期,先后出现了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三个主要政权,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备白帝城托孤,在嘱托诸葛亮后,为何最...
刘备伐吴失败退到白帝城时,已经病重自知时日无多,便把诸葛亮和赵云叫到跟前安排后事。这次托孤可是蜀汉生死攸关的大事,刘备做得特别仔细。他先把江山和阿斗托给诸葛亮,还说出“你行你就自己来”那种话,让阿冲当众给诸葛亮磕头,诸葛亮这才表了忠心。
可奇怪的是,托完诸葛亮,刘备又单独把赵云拉到一边,念叨起当年一起从患难中过来的情分,让赵云“早晚多看阿斗几眼,别辜负我嘱托”。赵云当场就哭了,说一定拼了命护着阿斗。刘备这时候还专门嘱咐赵云,这里面可有点说道——都托给诸葛亮了,为啥还要单独说赵云?
先说托给诸葛亮这事。当时蜀汉真是伤筋动骨,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打下来,十万精锐折进去不说,关羽、张飞这些猛将也没了,军政人才更是损失惨重,廖化一个人从荆州逃回来,黄权带着一群人投降了,整个蜀汉一下子就晃悠起来。刘备拖着病身子守永安,挡着东吴,诸葛亮在成都练新兵、平叛乱,放眼望去,真没别人能挑大梁了。
所以托给诸葛亮是没办法的办法。刘备跟诸葛亮从三顾茅庐就开始一起干,信得过他的忠心,可万一自己没了,诸葛亮对阿斗的忠心还没经住时间考验呢,这谁也说不准。这不是刘备多疑,是人性都这样。你看曹睿临死托孤司马懿,让曹芳抱着司马懿的脖子说“你像辅佐刘禅那样辅佐我”,司马懿当时也答应得好好的,结果转头就发动高平陵之变,把曹魏给端了。刘备是一代枭雄,能不防着这一手?
那刘备说“你才能比曹丕强十倍,不行你就自己来”,又是啥意思?有人说是君臣肝胆相照,可你要真信刘备百分百信诸葛亮,诸葛亮为啥吓得汗流浃背,当场磕头磕到流血?这话听着就不像托孤该说的。
刘备看人眼光毒得很,关羽、张飞、赵云、黄忠都是他提拔起来的,托孤前他还特意提醒诸葛亮“马谡这人不行,别重用”,阿斗啥水平他心里门儿清。哪用得着让诸葛亮判断“阿斗值不值得辅佐”?说白了,这是在敲打诸葛亮:阿斗再差也是刘家正统,你要是不想扶,那就学曹丕篡位——但你得想清楚,你才能比曹丕强,我也有办法让你篡不了。
后来历史也证明,阿禅虽然庸碌,蜀汉却没出过谋害皇帝、篡权夺位的事,直到投降前最后一刻,他身边都稳稳当当。这就是刘备提前布的局,让诸葛亮当众表了忠心,又给了他无形的压力,算是双赢。
可光靠言语约束还不够,刘备还在实权上做了安排。他让诸葛亮管行政,军权给了李严,让他带精兵守永安,既防东吴,也防成都出乱子。而给赵云的嘱托,才是真正的“最后保险”。
赵云是刘备河北创业时就跟着的老班底,活到当时的没几个。他这人忠心耿耿,从不计较个人得失,一直当刘备的内卫首领,长坂坡杀进重围救阿斗,后来就算只当个杂号将军,也毫无怨言跟着刘备。刘备让他“早晚看觑阿斗”,这话是真掏心窝子——因为赵云负责的就是刘备一家老小的安全。
赵云本来就是内卫将军出身,早年在袁绍那儿就能给刘备招几百号人当护卫,还不被袁绍的人发现。后来有人说这就是刘备白毦军的前身,不管真假,阿禅的安全全靠赵云和他的人。有赵云在,谁敢对阿禅的皇位有想法?这才是刘备托孤赵云的根本原因。
后来赵云和他的部下确实没让刘备失望,整个蜀汉时期,阿禅身边始终有人护着,没出过乱子。刘备把政权交给诸葛亮,把阿斗的安危交给赵云,这两手一起抓,才算稳住了蜀汉的江山。

说到底,刘备托孤诸葛亮是权宜之计,为了保住蜀汉的“壳”;托孤赵云才是底线,为了保住阿禅的“命”。一个管朝政运转,一个管人身安全,缺了哪个,蜀汉都可能撑不下去。

赵云这人,一辈子没干过啥惊天动地的大事,可刘备最信任的就是他。因为知道赵云不会背叛,不会贪权,只会守着“护着阿斗”这一个念想。这种忠诚,在乱世里比啥都金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