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丕为何要刻意刁难他-三国谋士邴原是什么出身 (曹丕为何要刻碑文)
三国谋士邴原是什么出身?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,一起看看吧,三国谋士邴原,11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成为孤儿,邴原家隔壁就是学堂,他每次路过都会哭上一阵,学堂老师看他整天哭泣,于是问道,你为何...
三国时期有个叫邴原的谋士,他小时候挺惨的,11岁就没了爹,成了孤儿。他家隔壁就是学堂,每次路过,他都得站在门口哭一会儿。学堂老师见了就问:“你老哭啥啊?”邴原抹着眼泪说:“我没爹没妈的,看着里面的小孩儿有爹妈疼,还能读书,我羡慕啊。”
老师叹了口气:“想读就过来呗,学费我给你免了。”邴原当时估计眼睛都亮了,赶紧点头。进了学堂,他跟打了鸡血似的,一个冬天就把《论语》《孝经》背得滚瓜烂熟。
后来他学成了,名声挺好,州府里的人好几次想让他去做官,他都没去,就爱在民间待着。黄巾军闹得厉害的时候,他把家人安在北海城里。当时北海国相是孔融,觉得这人能耐大,就举荐他,结果邴原一看黄巾军势大,直接跑辽东去了。
从辽东回来后,曹操把他招到麾下当谋士,挺重用他的。后来曹冲那孩子没了,他女儿也病死了。曹操正伤心呢,就跟邴原说:“要不把两个孩子埋一块儿,办个冥婚?”邴原觉得这事儿不合适,直接拒绝了。
曹操也没跟他计较,两年后让他当丞相征事。曹操出去打仗,常让他守后方,还跟曹丕说:“有事多问问邴原。”曹丕当时嘴上应着,对邴原挺客气的,可心里压根没真拿他当回事儿。
有一次曹丕喝多了,故意找茬:“要是你爹和君主都病了,就一颗救命药丸,你先救谁?”别人一听,赶紧说:“当然先救君主,忠大于孝嘛!”邴原没跟着凑热闹,直接说:“我先救我爹。”曹丕没再说话,后来干脆大门不出,除了上班基本不见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