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毒士-的贾诩-一生都经历过什么-被称为三国乱世的 (毒士贾诩简介)

对X三国毒士贾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,贾诩,被称为三国乱世的,毒士,,那是源于读历史演义的缘故,而认真去读历史,则会觉得他是乱世权力漩涡里的,隐士,,一股清流,尽职于...

admin

说到三国里的贾诩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“毒士”,觉得这人特阴险。但仔细翻翻史书,你会发现这人在乱世的权力漩涡里,其实更像个“隐士”,一股清流。他给投靠的人尽心尽力,但从不拍马屁巴结;那些主子都挺倚重他,他却总想躲开是非圈子;就想安安稳稳过一辈子,可每到关键时候总能看到他在出谋划策;生在乱世,自己全家都能保住,善终——没两把刷子能这样?

贾诩年轻的时候,根本没名气,就一个叫阎忠的说他有张良、陈平那两下子。后来王允用美人计联合吕布干掉了董卓,结果办了件特蠢的事——西凉那些兵没头领了,本来想归顺他,他居然不招抚,还把李傕、郭汜他们想投降的心思给拒了。

投降被拒,傻子都知道后果。李傕、郭汜他们当时都懵了,想散伙各跑各的,可跑哪儿不是被通缉?贾诩也是西凉人,直接跟李傕、郭汜说:“聚在一起还能活,散开跑必死无疑。”他又对大伙儿讲:“听说长安那边商量着要杀光凉州人,你们要是扔下大伙儿自己跑,一个亭长就能收拾了。不如带着人打回长安,万一成功了,就能挟天子令天下;就算不成,再跑也不迟啊!”李傕、郭汜一听,就带着西凉兵豁出去了杀回长安,吕布跑了,王允被杀,他俩成了长安的新老大。

李傕他们因为贾诩的功劳,要封他侯爵,贾诩摆摆手:“这不过是救命的法子,算什么功劳?”死活不受封。后来要让他当尚书仆射,他也不要,最后只当了尚书,负责选官,干了不少实事。李傕他们既亲近他又有点怕他。贾诩他妈去世,他辞官,这俩人还让他当光禄大夫,等于白拿工资。

李傕、郭汜刚掌权那会儿,长安附近还有十万户老百姓,结果他俩不管士兵抢掠,老百姓饿得不行,两年里人吃人,快吃光了。

后来李傕和郭汜开始争权,李傕扣着皇帝,郭汜扣着大臣,两拨人在城里打起来,长安快成废墟了。李傕把贾诩请回来当宣义将军,让他调解。贾诩出了力,他俩和好了,放了皇帝,护着大臣。

皇帝一出来,贾诩立马把印绶还了,不干了。李傕、郭汜那俩货能成事?跟着他们干,最后自己都得搭进去。

当时有个叫段煨的将军驻在华阳,和贾诩是老乡,贾诩就离开了李傕,去投奔他。贾诩名气大,段煨的士兵都欢迎他来,可段煨怕贾诩抢他的兵,表面上对他特客气,礼数周全,贾诩心里不踏实。

那时候张绣在南阳,贾诩偷偷派人联系他,张绣就派人来接。贾诩要走时,有人问他:“段煨对你那么好,你怎么突然走了?”贾诩说:“段煨这人天生多疑,心里其实挺防着我,虽然表面上客气,但靠不住,时间长了怕他给我穿小鞋。我现在走了,他肯定心里高兴,又希望我在外头能给他拉点关系,肯定会好好照顾我家人。张绣那边正缺谋士,也愿意用我,我家人自己就都安全了!”跟着这种小心眼、嫉妒心强的领导,别提发展了,早晚被坑。

张绣是张济的侄子,对贾诩的家人挺有礼数,段煨也果然善待他家。君子落魄时就管好自己,发达了就帮天下人。贾诩在军阀之间混,战乱年代能让自己家人被善待,自己被尊重,这才能耐比得上张良,智慧堪比陈平。

贾诩劝张绣和刘表联合。曹操打张绣,后来带兵撤退,张绣要亲自追击,贾诩拦着:“别追,追肯定输!”张绣不听,结果大败回来。贾诩又劝他:“现在赶紧追,再打肯定赢!”张绣不好意思地说:“不听您的话,才搞成这样。现在都败了,还追啥?”贾诩说:“形势变了,赶紧去准没错。”张绣彻底信了,带兵追,一仗下来,果然赢了。

回来后张绣问贾诩:“我用精兵追撤退的军队,您说必败;我用败兵打打胜的军队,您说必胜。全跟您说的一样,咋这么反着来还都对呢?”

贾诩说:“这有啥难理解的?将军你打仗是行,但真不是曹操的对手。他刚撤兵,肯定自己断后,追兵再精,主将不行,士兵再猛也白搭,所以知道你追必败。曹操打你没输招就撤,肯定是国内有事,打赢你了肯定轻装快进,留断后的那些将领,虽然勇猛,但也不是你的对手,所以你用败兵打他们也能赢。”

张绣彻底服了,对贾诩言听计从。贾诩能料敌这样,没开战就知道胜负,古今名将也比不了。可惜张绣不是明主,虽然勇猛但脑子不够用,贾诩这明珠还是暗投了。不过贾诩对得起投靠他的人,之前对李傕是这样,对张绣更是尽心尽力。

没多久,曹操在官渡跟袁绍对峙,袁绍派人拉拢张绣,还写信给贾诩想结盟。张绣想答应,贾诩当着张绣的面就跟袁绍的使者说:“你回去告诉袁本初,他亲兄弟都容不下,还能容得下我这样的天下名士吗?”

贾诩直接拒绝了,袁绍和袁术是亲兄弟,还互相打,袁术最后死了。

张绣吓坏了,私下问贾诩:“那咱们该归谁?”

那时候几大势力之间必须站队结盟,不然孤立无援,再强也活不下去,这就是群雄混战的生存法则。

贾诩说:“不如归曹操。”张绣不懂了:“袁绍强,曹操弱,咱们还跟曹操有仇,归他干嘛?”

贾诩解释:“这正该归他啊!曹操挟天子令天下,这是第一点;袁绍兵强,咱们这点人归他,他不会看重;曹操兵弱,得到咱们肯定高兴,这是第二点;有霸王之志的人,肯定会放下私怨,让天下人都觉得他贤德,这是第三点。将军别犹豫了!”

分析得多透彻,其实也是给张绣找条活路。张绣听了。三国演义里说,后来曹操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,找了张绣叔叔张济的夫人,张绣受辱又反了,曹操损失惨重,死了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。要是真这样,曹操肯定后悔玩大了。

不过演义这么写,可能是为了“扬刘抑曹”,也可能因为曹操确实喜欢有夫之妇,就图一乐,史实不是这样。

曹操见到张绣,果然乐坏了,拉着贾诩的手说:“能让天下人都信服我、看重我的,就靠您了啊!”

真实情况是,张绣投奔曹操后,曹操跟他结了儿女亲家,儿子娶了张绣的女儿,封张绣为杨武将军。官渡之战,张绣打仗有功,升破羌将军。后来打袁谭,功劳大,封邑到两千户,在曹操手下将领里封邑最多。跟着曹操打乌丸,到柳城就病死了,谥号定侯。张绣这归宿不错,成了曹操的得力干将。

曹操上表封贾诩为执金吾、都亭侯、冀州牧,因为冀州还没平定,留他在司空府参军事。

曹操被袁绍围在官渡,粮食快没了,问贾诩怎么办。贾诩说:“您比袁绍英明、勇猛、会用人、能决断,有这四个优势却半年没搞定,就是因为太求稳了。只要下定决心,一会儿就能解决。”

曹操就集中兵力打袁绍三十多里的营寨,破了它。袁绍军大败,河北平了。曹操自己当冀州牧,升贾诩为太中大夫。贾诩分析自己、分析敌人、分析形势,那叫一个透彻,一下子就切中要害。

曹操打下荆州,想顺着长江打东吴。贾诩劝他:“您以前打败袁绍,现在拿下汉南,威名远扬,兵力又强;要是借当年楚地的富饶,犒赏士兵,安抚百姓,让他们安下心来过日子,不用打仗,江东自然就归服了。”

曹操当时正春风得意,没听贾诩的,后来赤壁那仗不就砸了嘛。贾诩该做的都做了,分析形势、预测事情,也挺在理。

后来曹操和韩遂、马超在渭南打,马超他们要割地求和,还让儿子去当人质。曹操问贾诩怎么办,贾诩说:“假装答应就行。”曹操又问具体计策,贾诩说:“离间他们呗。”

曹操也是一代雄主,用了贾诩的计策,韩遂、马超互相猜忌,最后曹操收拾了他们,西凉平了。

曹操一直没定太子,当时曹丕是五官中郎将,曹植是临淄侯,曹操在俩人之间摇摆不定,俩人各有党羽,有争太子的说法。曹植才名正盛,曹操好像更偏向他。曹丕派人问贾诩怎么自保,贾诩说:“希望您扩大德行,多读点书,每天努力,不违背做儿子的道理。这样就行了。”

曹丕照做了,努力提升自己。曹操又把身边的人支开,单独问贾诩,贾诩半天不说话。曹操问:“跟您说话您不答,为啥?”贾诩说:“刚想到点事,所以没马上回答。”曹操问:“想啥呢?”贾诩说:“想袁本初、刘景升父子啊。”曹操大笑,太子就这么定了。

贾诩这话里有两个典故,都是曹操经历的。袁绍因为不用长子袁谭,用幼子袁尚当太子,死后兄弟相争,被曹操灭了。刘表不用长子刘琦,用幼子刘琮当太子,最后也被曹操占了便宜。

曹丕当上太子后,贾诩觉得自己不是曹操的旧臣,出的主意又太深,怕被曹操猜忌。就关起门来过日子,不跟外人交往,儿女嫁娶也不攀高门,天下人都说他会用计谋。

聪明人都喜欢显摆自己的才智,但贾诩却知道才智能立身,也能让主子猜忌,这才是真智慧。真就是君子隐士的样子:落魄时管好自己,发达了帮天下人。给主子出谋划策尽心尽力,当官时知道害怕,得到信任时知道恐惧。当臣子能到这个份上,也算到头了。

曹丕即位,封贾诩为太尉,进爵魏寿乡侯,封邑加到八百户。又分了两百户封他小儿子贾访为列侯。大儿子贾穆当驸马都尉。曹丕问贾诩:“我想打不服我的统一天下,吴国和蜀国先打哪个?”贾诩说:“打仗的先拿兵权,建根本的靠德行。您顺应天命接受禅让,统治天下,如果用文德安抚他们,等他们内部生变,平了就不难。吴国、蜀国虽然是小国,但靠着山水险要,刘备有雄才,诸葛亮会治国,孙权能看虚实,陆逊懂军事,占据险要,水上作战,都很难一下子打下来。用兵的原则是先有胜算再开战,衡量敌人、考虑将领,所以不会出错。我私下里看,大臣里没谁能比得上刘备、孙权,就算用天子的威势打他们,也没必胜的把握。以前舜跳舞跳得有苗氏就归服了,我觉得现在该先用文教,再用武力。”

曹丕刚即位,想打蜀吴立功,没听。后来打江陵那一仗,士兵死了很多,又应了贾诩的话。

贾诩活到七十七岁去世,谥号肃侯。他孙子贾模接了爵位,在晋朝初年也挺风光,可惜脑子差太多,最后整个家族都给灭了。


上一篇: 还救袁绍性命-三国猛将麴义是什么实力-曾大败赵云 (还救袁绍性命的是谁) 下一篇:曹丕为何要刻意刁难他-三国谋士邴原是什么出身 (曹丕为何要刻碑文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