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贾逵-为魏国统一事业作出卓越贡献-三国时期曹魏名臣 (贾逵儿子为什么不忠于曹魏)

贾逵,174年—228年,,本名贾衢,字梁道,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,西晋开国功臣贾充的父亲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初为并州郡吏,迁渑池县令,拜弘农太守,历仕曹操、曹丕、曹...

admin

贾逵,这哥们儿在三国里不算最出名的,但绝对是个狠角色。本名贾衢,字梁道,后来成了曹魏的大臣,他儿子贾充还是西晋的开国功臣呢。早年就在并州当郡吏,后来升了渑池县令,又做了弘农太守,跟着曹操、曹丕、曹叡三代老板混,算是曹魏里文武双全的实干派,一辈子给魏国统一事业出了不少力。当豫州刺史那会儿,他干了件实事:修水利,凿了条两百多里的运河,老百姓管它叫“贾侯渠”,日子方便多了。跟着曹丕打吴国,封了阳里亭侯,还加了建威将军。石亭之战里,他带兵把曹休给救出来了。太和二年死了,官职和谥号都给了,后来《唐会要》还把他尊为“魏晋八君子”之一,挺有排面。

早年经历

贾逵家其实以前是名门,但他小时候爹没了,家里穷得叮当响,冬天连条像样的棉裤都没有。有次在妻兄柳孚家借宿,天亮了只能穿着柳孚的裤子走。虽然穷,他从小就想着从军,还老摆弄些“阵仗”,他爷爷看了都觉得稀奇,说:“你这小子以后肯定能当大将军!”还手把手教了他好几万字的兵法。

后来他在河东郡当郡吏,又升了绛邑县令。

贾逵-为魏国统一事业作出卓越贡献-三国时期曹魏名臣 (贾逵儿子为什么不忠于曹魏)(图1)

坚守绛邑

建安七年(202年),袁尚的部下郭援被派来当河东太守,还拉上了并州刺史高干和南匈奴单于,三路一起打曹魏。郭援打一路城池一路赢,就打不下来绛邑——因为贾逵死守着。郭援急了,叫上南匈奴一起攻,贾逵人太少,顶不住了,城马上要破。城里老百姓怕被屠城,只能开城投降,还跟郭援约好:不能杀贾逵。郭援早就听说贾逵有本事,想收服他,就把人抓来了。

郭援让贾逵给他这个“新太守”磕头,贾逵不仅不磕,还梗着脖子骂:“我只知道我们原来的太守王君在这儿干了这么多年,你算哪根葱?哪有国家官员给反贼磕头的道理!”郭援脸都绿了,直接下令要杀他。城里的吏民在城上全喊起来了:“你说话不算话要杀我们的好官,我们跟他一起死!”郭援身边的人也被贾逵的骨气打动了,纷纷替他求情,郭援没办法,只能赦免了他。

早先贾逵路过皮氏的时候,就瞅出这地方险要,说:“兵家必争之地,谁先占了谁赢。”后来绛邑快顶不住了,他先把官印偷偷送回郡里,还告诉太守赶紧占皮氏。郭援打下绛邑想继续打,贾逵怕他抢了皮氏,就使计忽悠了郭援的谋士祝奥,拖了他七天。太守听了贾逵的话,占了皮氏,整个郡才没全丢。

后来郭援把贾逵关在壶关的一个土窖里,用车轮盖住口,派人守着,准备过阵子再杀。贾逵在窖里对看守喊:“这儿就没个有血性的敢动手?让义士死土窖里?”有个姓祝的看守,跟贾逵不熟,但听了这话佩服他的节操,晚上偷偷把他放出来,还卸了枷锁让他跑。贾逵问他名字,他死活不说。直到郭援被打败,贾逵才知道这人叫祝公道。

后来祝公道犯了事要被砍头,贾逵想救也救不了,只能亲自给他穿了丧服。曹军最后杀了郭援,郡里举荐贾逵当茂才,让他去渑池当县令。

屡立功勋

建安九年(204年),曹操打下邺城,高干投降,被派去当并州刺史。第二年曹操去救被乌桓围的鲜于辅,高干趁机反了,还勾结了一帮人祸乱崤山、渑水那边。一开始贾逵不知道张琰要谋反,还去见他,结果发现不对,想跑又跑不掉,急中生智假装要跟着张琰反,还煞有介事地给他出主意,骗过了张琰。

当时渑池的临时治所在蠡城,城墙不结实。贾逵以修城墙的名义跟张琰借了兵,回到蠡城后,那些想反的人以为贾逵也反了,没防着他,结果全被他抓起来砍了。贾逵把城墙修好,死磕张琰,直到张琰败了。

建安十一年(206年),曹操在壶关打败高干,高干跑路时被杀了。这时候贾逵因为爷爷去世辞了官,守完丧后被司徒府招去当属官,后来又以议郎身份兼任司隶校尉钟繇的参军。

建安十六年(211年),曹操西征马超,到了弘农说:“这是西边要道啊。”就让贾逨当弘农太守。贾逵的好友河东郡计吏孙资当时在曹操手下,向曹操推荐他:“贾逵以前守绛邑,带着全县跟郭援死磕,虽然败了被俘,但一点没服气,骨头硬得很,说的话做的事都透着忠义,古代蔺相如、叔詹都比不上他。文武双全,绝对能当大用!”曹操听了就召见贾逵,聊完特别高兴,对身边的人说:“要是天下的太守都像贾逵这样,我还有什么好操心的?”

贾逵-为魏国统一事业作出卓越贡献-三国时期曹魏名臣 (贾逵儿子为什么不忠于曹魏)(图1)

贾逵当太守的时候,有次征兵,人不够,他怀疑屯田都尉私藏了逃民,就去找对方理论。屯田都尉觉得自个儿不归弘农管,说话挺冲,贾逵火了,把他抓起来打断了腿。结果贾逵因此被免官。但曹操还是特别欣赏他,没过多久又让他当了丞相主簿。

建安十九年(214年),孙权打下皖城,庐江太守朱光被擒。曹操想南征孙权,赶上雨季,士兵都不愿意去。曹操怕有人劝谏,下令敢劝的杀。贾逵和另外三个主簿还是去劝了,曹操大怒,问是谁带的头,贾逵承认,被关进监狱。狱吏看他是个主簿,不敢上枷锁。贾逵说:“赶紧给我上!老板(曹操)肯定觉得你会因为我身份对你网开一面,过阵子会来看你。”狱吏就给他上了枷。后来曹操果然派人来看,发现贾逵没坏心思,又恢复他官职了。

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贾逵跟着曹操从长安出发,打算经斜谷打刘备,去救汉中。他先去探路,遇到水衡都尉押着几十车囚犯。军情紧急,他下令砍了最重要的一个囚犯,放了其他的。曹操听说后,更觉得他果断,拜他为谏议大夫,和夏侯尚一起管军计。

拥立魏王

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,曹操在洛阳死了。贾逵以谏议大夫的身份办丧事。当时曹丕在邺城,洛阳的士兵和老百姓都苦于劳役,军队没统帅开始骚动。有人说先瞒着不发丧,贾逵没听,坚持派人各地发丧,让官员都来吊唁。青州兵听说主帅死了,敲着鼓就散了。大臣们说要禁止他们,不服从就治罪。贾逵觉得新王还没立,最好先安抚,就说服了大家,给青州兵发了公文,让他们路上能领到粮食。这么一来,骚动才平下去。

曹丕还没到,他弟弟曹彰倒带着兵从长安来了,想抢继承权。他问贾逵:“先王的玉玺在哪儿?”贾逵直接怼:“太子在邺城,国家有储君。玉玺不是你该问的!”曹彰没话说了。贾逵和官员们把曹操遗体装殓好,和夏侯尚一起送回邺城,让曹丕主丧,迎他当魏王。

曹丕对贾逵特别感激,一上台就让他当邺县县令,后来升魏郡太守。贾逵还没去上任,郡里的官员都提前到门口等他。贾逵拿着任命书出来,官员们全在车下拜他,他赶紧拦住:“等我到郡里正式上任再拜,现在不行!”之前贾逵被人牵连要治罪,曹丕说:“晋国叔向的功绩让他十代后还能被宽恕,何况贾逵是自个儿立下的功劳呢?”就赦免他了。

同年六月,曹丕带兵南下,假装打吴国(其实是给篡位造势)。贾逵跟着又当了丞相主簿祭酒。大军到黎阳渡河,士兵乱糟糟抢着过,贾逵当场砍了几个捣乱的,秩序才好。到了谯县,曹丕让贾逨当豫州刺史。

治州有方

当时刚安定没多久,地方上法纪松散。贾逵觉得“现在官员不把法令当回事,盗贼横行,州里不管,老百姓哪有公道”。豫州兵曹从事前任刺史时请了假,贾逵来了好几个月他才来;贾逵就借这事儿查州里徇私枉法的太守以下官员,全给弹劾罢免了。他在豫州当刺史,革新吏治,打击豪强,兴利除弊,名声特别好。曹丕夸他:“这才是真正的刺史!”还让各州都学豫州的做法,封他为关内侯。

贾逵-为魏国统一事业作出卓越贡献-三国时期曹魏名臣 (贾逵儿子为什么不忠于曹魏)(图1)

豫州南边挨着东吴,贾逨在边境设哨兵,修铠甲武器,防着吴军来犯。对内呢,他修了小弋阳陂,又挖了二百多里的运渠,就是“贾侯渠”,老百姓种地方便多了。他还整顿军队,吴军不敢轻易来打。

黄初三年(222年),贾逨跟着征东大将军曹休打东吴,在洞浦打败吕范,战后封了阳里亭侯,加了建威将军。

太和元年(227年),魏明帝曹叡即位,给贾逨加了两百户食邑,总共四百户。当时孙权在豫州南边的东关(濡须口)屯着大军,离长江才四百里。每次吴军入侵,要么从江夏打,要么从庐江打。魏国征吴,也是东线从淮水,西线从沔水。豫州这边的军队基本不参与,就零散驻扎在汝南、弋阳,自保罢了。所以孙权在豫州南部没压力,东西线有战事,吴军能合兵一处。贾逨分析了形势,觉得应该从豫州挖条直通长江的河,大军就能打东关。要是孙权守东关,魏军就东西出击;东西线拿下了,东关就成了孤城,也好打了。他还把军队移到潦口,上了进攻的计策,曹叡挺满意。

力挽狂澜

太和二年(228年),东吴鄱阳太守周鲂按孙权意思,假装得罪孙权要投魏,偷偷跟曹休说好,让他来接收鄱阳。曹休上当了,带了十万兵去皖县接应。曹休出发后,曹叡又派贾逨督着满宠、胡质等四路军队从西阳打东关,司马懿打江陵。贾逨到五将山时,曹休已经孤军深入吴地了。尚书蒋济跟曹叡说,吴将朱然可能会从后面打曹休,切断退路,建议派兵救。曹叡让司马懿停下,让贾逨东进和曹休会合。贾逨觉得吴军肯定把兵力全放皖城了,曹休必败,就部署诸将水陆并进。走了二百多里,抓了个吴兵,一问,曹休果然战败了。

原来孙权亲自到了皖城,拜陆逊当大都督,朱桓、全琮当左右都督,各带三万人马埋伏。曹休到石亭就被包围了,交战不利慌忙退兵,吴军追着打,杀了魏军一万多,抢了无数武器车马。曹休退到夹石,发现西北退路被孙权断了。东南有追兵,西北没退路,士兵叛逃,丢盔弃甲,快全军覆没了。

贾逨军知道曹休败了,孙权还派兵断了夹石。部下都不敢去救,说等后面援军吧。贾逨说:“大司马兵败在外,退路断了,进不能战,退不能回,危在旦夕。吴军知道后面没救兵才敢追。咱们赶紧去夹石,打他们个措手不及,吴军肯定退。要是等援军,吴军把险路全断了,兵再多也没用!”他指挥军队赶路,到夹石附近,命士兵在山口插满旗子,留少数人打鼓当疑兵,自己带大队人马打吴军。

吴军以为魏国援军到了,赶紧撤了。贾逨占了夹石,又拿出粮食军资供应曹休,曹休才整顿好队伍退回扬州。

曹休得救后,埋怨贾逨救得太慢,当场骂他,用大司马的名义让贾逨帮他捡丢弃的武器。贾逨觉得自个儿没做错,说:“我是来当豫州刺史的,不是来给你捡武器的。”就带兵回去了。后来两人互相弹劾,曹叡知道贾逨正直,但还得倚仗宗室的曹休,就判都没错。

早先曹仗着自己是宗室,一直瞧不起贾逨。曹丕想给贾逨符节,曹休从中捣乱,说:“贾逨性子烈,看不起将军,这种人不能让他都督一方。”曹丕就没重用他。这次石亭之战,要不是贾逨及时救,曹休肯定完了,贾逨还不记前嫌,特别被时人称赞。

溘然长逝

同年,贾逨死在任上,五十五岁,谥号肃侯。他一辈子忠于曹魏,病重时还对身边的人说:“我受国家大恩,只恨不能斩了孙权去见先帝。丧事不准铺张。”豫州的吏民为了纪念他,专门刻石立祠。

青龙年间,魏明帝东征,坐车进了贾逨祠,下诏说:“昨天过项县,看见贾逨的碑像,想起他挺难受。古人说,怕名声立不起来,不怕活不长。贾逨活着有忠勋,死了还被思念,真是死而不朽。告诉天下人,让后人学习。”甘露二年(257年),高贵乡公曹髦也去过贾逨祠,下令修整祠堂。


上一篇: 在三国正史中-哪些武将并非是演义中所写的那般厉害 (在三国正史中谁最强) 下一篇:建安十三年为何是三国比较重要的一个时期 (建安十三年啥意思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