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一回-西汉演义-汉惠帝坐享太平-古典文学名著 (第一百零一回 牡丹红鲭鱼吐气 送冤文大圣留连)
西汉演义,与,东汉演义,原名,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,为明代钟山居士甄伟所著小说,小说主要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,项羽、刘邦反秦暴政及灭秦后楚汉相争的故事,描绘了项羽、刘邦、张良、韩信等一大批历史人物...
《西汉演义》和《东汉演义》最早叫《剑啸阁批评东西汉通俗演义》,是明代钟山居士甄伟写的。主要讲秦始皇统一天下后,项羽、刘邦反秦暴政,后来楚汉相争的故事,里面项羽、刘邦、张良、韩信这些人物写得都挺生动的。今天咱们来看看第一百零一回具体讲了啥。
话说叔孙通因为匈奴来朝见,就跟惠帝说,得把朝仪搞得盛大点,武士们也得整整齐齐的,还偷偷传旨,让文武大臣们都穿上漂亮的锦绣衣服来站班,让外邦人看看咱们中原的威风。惠帝答应了。第二天樊哙带着匈奴大大小小的头目一百多人来朝见,匈奴那些头目一看汉朝这阵仗,特别佩服,趴下磕头说:“今天才算见识到中原的威风了!我们这些外夷在沙漠边上长大,从来没见过这么正规的朝仪啊。”惠帝让光禄寺设宴招待匈奴,然后散朝回宫了。
从这以后天下太平,各国都安分。吕后当了皇太后,吕泽这些人仗着太后的势力,独揽大权,在宫里进出自如。吕家的人都封了侯,大臣们也没人敢说话。
丞相萧何年纪大了,病得厉害,惠帝知道他病了,亲自去探望。萧何赶紧让家人把厅堂打扫干净,摆上香案,请惠帝进卧室,把朝服和帽子放在身边,对着惠帝磕头。惠帝问:“丞相得的什么病啊?”萧何说:“臣这病是老毛病了,一天比一天重,吃不下多少东西,怕是活不久了。承蒙您亲自来看我,我就是粉身碎骨也报答不了您的恩情。”惠帝说:“丞相好好调养,请医生看看,应该没什么大事。”萧何说:“臣跟着先帝日夜谋划、调度军需,费尽了心血,五脏都伤了,才得了这病,哪能好得快啊?”惠帝听着不觉流下眼泪,萧何也哭了。惠帝说:“丞相百年之后,谁可以接替您来辅佐我呢?”萧何说:“了解臣的没有比您更清楚的了。”惠帝说:“曹参这个人怎么样?”萧何说:“您说到曹参,可真是找对人了!曹参是先帝的老臣,一向忠诚,能担当大事。我死了之后,一定要赶紧让他当丞相。前些天先帝也说起过,您应该重用他。”惠帝说:“丞相还有什么嘱咐的吗?”萧何说:“先帝立的法度很好,王陵、周勃这些老臣,只要他们能守住不改变,天下自然就没事了。别的我就不敢多说了。”惠帝就回宫了。过了几天,萧何去世了。惠帝听了很伤心,派人去祭奠安葬,又赶紧派人叫曹参来接替丞相之位。
曹参听说萧何去世了,告诉家人赶紧收拾行李:“我要去当丞相了!”几天后,果然有使者来召曹参当丞相。当初曹参和萧何关系最好,后来萧何当丞相,地位高了,两人就有了矛盾。但萧何举荐贤能的时候,第一个就推荐了曹参。曹参也知道萧何不会因为私人恩怨就埋没人才,对家人说:“萧丞相怎么会推荐我当丞相呢?”曹参进朝见惠帝,惠帝拍着他的肩膀说:“萧丞相第一个推荐您接替他的职位,先帝临终时也提起过,您一定要尽心尽力,别辜负了信任。”曹参说:“我哪敢不尽心尽力,报答您的信任呢?”曹参当了丞相之后,所有事情都没大改,就按萧何定的规矩来。选郡吏都挑那些不爱说空话、稳重老实的,那些苛刻轻浮、爱沽名钓誉的人,一律都赶走。看到别人有小过错,也总是替他们掩盖。整天就图个安静,丞相府里也就一两个小吏伺候,再没有迎来送往的麻烦。惠帝派人去打听,见曹参府里没事,就把他叫来问:“你当丞相,身负重任,怎么整天坐着,也不见你处理什么事啊?”曹参说:“陛下您觉得,您比高帝怎么样?”惠帝说:“我哪敢跟先帝比啊?”曹参又问:“那您看我的才能,比萧丞相怎么样?”惠帝说:“好像不如他。”曹参说:“既然您的圣明不如高帝,我的才能又不如萧丞相,那高帝定的法度,您就该遵守;萧丞相办的好政策,我们就该照着做。君臣一条心,遵守不变,让天下安宁,百姓安居乐业,您安安稳稳当皇上,我们各司其职,这样不好吗?何必瞎折腾呢?”惠帝说:“有道理!”于是曹参当了三年丞相,完全按萧何的老规矩办事,民风慢慢变得淳朴,读书人都挺忠厚,百姓在街坊里都能相安无事。老百姓还编歌谣唱:“萧何制定法度,整齐划一。曹参接替他,遵守不变。他推行清净无为,百姓因此安宁统一。”
曹参当官时间长了,常常告诉子弟们:“我跟高帝从丰沛起兵,跟秦、楚打了四十多年仗,身上受了一百多处伤,九死一生,没想到现在能当到最大的官,安安稳稳过太平日子,子孙后代都能享福。我这官当的够本了,不能再贪恋了,该让贤能的人来接替,这样才能长久。”于是他上书说自己年老多病,干不动了,请求回老家养老。开始惠帝没答应,曹参再三请求,话说得特别恳切,亲自在宫门外等着,不走。惠帝知道曹参心意已决,就答应了,还封他为宣平公,食邑十万户,子孙都能世袭官职,让他坐着驿站的车回去了。
惠帝就按高帝留下的诏书,让王陵当右丞相,陈平当左丞相,周勃当太尉,樊哙这些人训练兵马,朱虚侯刘章制伏吕家的人。宰相管朝里,大将管外面,外族也都归顺了。从这以后天下太平,到处都是歌功颂德的声音,再也听不到以前的哀叹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