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两人的地位和功绩为何相差那么大-同样都是明朝的权相 (两个人地位悬殊太大能长久吗)

还不知道,严嵩和张居正的读者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,接着往下看吧~严嵩和张居正都是权相,他们在官场的地位功绩有何差异?严嵩和张居正的区别根本在于,严嵩被主流定位为奸臣,张居正被定位为能臣...

admin
严嵩和张居正都是明朝权相,但一个被叫奸臣,一个被称能臣,这俩人到底差在哪儿? 先说严嵩。《明史》直接把他跟胡惟庸这些人归到《奸臣》传里,说他“窃弄威柄,构结祸乱”,听着就挺坏。他在内阁待了二十年,当首辅十五年,可从倒台到明朝灭亡,一直被钉在奸臣的耻辱柱上。这么看,《明史》应该不算黑明朝了吧? 但这些指控,换个角度看,但凡在高位上干实事的权臣,可能都逃不掉。就说“窃弄威柄”这事儿,明朝的皇权那叫一个稳——没有后宫专权,没有外戚干政,没有权臣独大(张居正算最接近的),没有宦官能翻船(皇帝收拾宦官太容易了)。说白了,皇权时时刻刻攥着朝堂呢。 明朝人其实门儿清。王世贞在《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》里说,嘉靖虽然晚年不上朝,但批奏章、顾问大臣,一天到晚没停过,权力“威柄不移”;李维桢(编过《穆宗实录》的礼部尚书)更直接,说嘉靖斋居几十年,把天下都“图廽于掌上”,朝廷上下都像在他眼皮底下似的。 这么看,嘉靖朝那些烂摊子,根子不在臣子,在皇帝。嘉靖当皇帝那会儿,北边蒙古打,南边交趾闹,东南倭寇猖獗,好多事都是自己作的。严嵩在不少事上都跟嘉靖不对付,比如“禁海”——倭寇元朝就有,怎么嘉靖时期突然炸了?嘉靖脱不了干系。可皇帝要这么干,首辅能怎么办? 你说严嵩贪?徐阶比他好到哪儿去?害高拱、胡宗宪,手段也不比严嵩厚道。再说写青词讨好嘉靖,当时哪个大臣不写?写得好就叫谄媚?皇帝才不在乎你贪不贪,在乎的是你贪的时候给他留了多少、干了多少事、闯没闯祸。所以我对严嵩的看法是:他既是能臣,也是奸臣。 再说说张居正。他摊上的摊子是孤儿寡母,万历当时还小,他只能靠着朱棣、朱瞻基他们留下的内阁制,还有朱元璋那套“儒家治国”,跟太监冯保抱团干活。这人能力强、有魄力,十年首辅,干得确实漂亮,成绩没得说。 可严嵩有的那些毛病,他其实也有。好在他在位十年,57岁就病死了,问题没暴露那么多,后人评价就客观些。王锡爵在万历清算张居正时就跳出来反对,说人都死了,多大仇多大恨啊,该放下了。他还给次辅余有丁写信,别搞“墙倒众人推”,得实事求是评价张居正,警告那些人“以势交者必以势败”——人家受宠时你讨好,倒台了就踩,太不厚道了。 看来当时和后世,对张居正多少有点同情。《明史》对他的评价我觉得挺实在:“张居正通识时变,勇于任事。神宗初政,起衰振隳,不可谓非干济才。而威柄之操,几于震主,卒致祸发身后。”意思就是,他有本事能干事,但权力太大了,差点盖过皇帝,最后死后遭了殃。

还不知道:严嵩和张居正的读者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,接着往下看吧~严嵩和张居正都是权相,他们在官场的地位功绩有何差异?

严嵩和张居正的区别根本在于:严嵩被主流定位为奸臣,张居正被定位为能臣。总体上说,二人有如下区别。

(1)严嵩是在嘉靖皇帝掌握全局情况下,在满足皇帝需求下的一种“注定变化”,他本质上是代嘉靖受过。

《明史》中,严嵩和胡惟庸等列入《奸臣》录。其入阁廿载,首辅达十五载。然而,从严嵩倒台开始到明亡,严嵩一直被当做奸臣对待。因此,恐怕也就没人说《明史》黑明朝了。可以说,严嵩的恶证主要是:窃弄威柄,构结祸乱,动摇宗祏,屠害忠良,心迹俱恶。

其实,这些指控只要是干事儿的权高位重者都可以被指责。就以“窃弄威柄”为例。在明朝,没有后宫专权、没有外戚专政、没有权臣当道(张居正应该是最近似的)、没有宦官专权(皇帝消灭宦官都非常容易),也就是说,皇权“无时无刻”不再掌握着朝堂的一举一动。对于这一点,明朝人对此其实非常清楚:

两人的地位和功绩为何相差那么大-同样都是明朝的权相 (两个人地位悬殊太大能长久吗)(图1)

王世贞《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》:(嘉靖)晚年虽不御殿,而批决顾问,日无停晷;故虽深居渊默,而张弛操纵,威柄不移。

李维桢(1547-1626,编纂过《穆宗实录》礼部尚书):斋居数十年,图廽天下于掌上,中外俨然如临。

如此等等,不一而足。通过这点我们可知,嘉靖朝的各种问题的根结不再臣而在于君。嘉靖做皇帝期间,从北边的蒙古、到南边的交趾、东南的倭寇齐发,各种问题频发,许多都是自身问题导致。而严嵩在许多问题上都不同意嘉靖的做法,例如对“禁海”问题。倭寇问题从元朝就有,但为什么嘉靖时期突然严重化了?嘉靖难辞其咎。

那么,在这样的皇帝下做首辅能怎样?只能是满足嘉靖前提下去做官。你说贪腐?徐阶比他贪的并不少;比如害人,徐阶陷害高拱、胡宗宪等人也不比严嵩仁慈且厚道;比如谄媚嘉靖写青词,问题的关键是哪位大臣不写呀。写得好就是谄媚吗?

皇帝是不在乎你贪的,在乎的是贪的时候你给皇帝留多少、干了多少事儿、闯没闯祸等。因此,我对严嵩的态度就是:能臣一位,奸臣一个。

(2)张居正则是在万历弱小下,在满足社会变革需求下的“功高震主”,他本质上是“皇权无情”的表现。

相对来说,张居正评价就很容易了:孤儿寡母下,拜朱棣、朱瞻基等祖先所创立的内阁制和厂卫制度,以及朱元璋所确立的“儒家治国”的方略,张居正只能与太监冯保合作为万历“勤奋”打工。

但因为能力强、有魄力,工作成绩非常优秀。因此,严嵩有的那些问题他其实也有。但因为任职首辅十年、病逝也早(57岁可不大),所以,相对问题就轻了许多。人们的评价就相对客观,例如王锡爵就在万历清算张居正时表示反对。

王锡爵就认为人已经死了,有多大的矛盾、多大的恨呀,该放下了。 两人的地位和功绩为何相差那么大-同样都是明朝的权相 (两个人地位悬殊太大能长久吗)(图1)

又给次辅余有丁写信,希望不要“墙倒众人推”,应该实事求是地去评价张居正,并警告一些人“以势交者必以势败”——不要人家受宠的时候就讨好,倒台了就破鼓万人锤。太不厚道。

由此可见,在当时、后世人们对张居正还是有一定同情的。《明史》给予张居正的评价我觉得比较贴切:张居正通识时变,勇于任事。神宗初政,起衰振隳,不可谓非干济才。而威柄之操,几于震主,卒致祸发身后。


上一篇: 第一百零一回-西汉演义-汉惠帝坐享太平-古典文学名著 (第一百零一回 牡丹红鲭鱼吐气 送冤文大圣留连) 下一篇:嘉靖皇帝是不是一个昏君-明朝亡于嘉靖是真的吗 (嘉靖皇上是谁的儿子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