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中谁的贡献最大-孙权和孙策谁占领的地盘更多 (谁的贡献大)
还不知道,孙权和孙策的读者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,接着往下看吧~孙权和孙策,哪一个对东吴的贡献更大?谁占领的地盘更多?虽然在很多历史爱好者眼里,孙策这个哥哥的战斗力,可以碾压孙权好几条街...
孙权和孙策,这哥俩谁对东吴贡献更大?谁打下的地盘更多?
很多历史爱好者都觉得,孙策这哥哥的战斗力,能甩孙权好几条街。就说逍遥津之战吧,孙权被张辽追着跑,要是换成孙策,估计早就带着人上去硬刚了。
但说实话,东吴巅峰时期的地盘,孙权贡献确实比孙策大。那时候的地盘,差不多三分之一是孙策打下的,另外三分之二全是孙权在位时拿的。
不过话说回来,东吴的根基确实是孙策打下的。没他打下的底子,孙权后来也甭想拿下那三分之二的地盘,这是实话。
要弄明白这事儿,咱们得捋捋东吴的地盘都是咋来的。

公元192年,东吴的实际创始人孙坚,打荆州的时候挂了。孙坚死前是袁术的手下,所以他死后,他手下的军队基本都被袁术吞了。
当时孙家也没辙,几个孩子都还小,根本接不住老爹的军队。直到两年后,守孝期结束,孙坚的大儿子孙策,才又去找袁术,从他那得了些老弱残兵。
史书上说法不少,有的说孙策把孙坚当年找到的传国玉玺献给了袁术,袁术才给了他点兵;也有人说袁术抹不开老部下的人情,不得不给些老弱残兵。

但不管咋说,东吴最初的基业,就是从这些老弱残兵开始的。
后来袁术势力越来越大,开始往扬州扩。那时候扬州也不是铁板一块,好几个郡各自为政,还有部分在袁术手里。孙策瞅准机会,开始在扬州发展,慢慢打下了庐江、吴郡、会稽郡、丹阳郡、豫章郡这五个郡。
一开始打庐江打了两年,终于拿下了,结果袁术派人摘了桃子,自己做了庐江太守。孙策肯定不服气,所以打后面四个郡时,他开始换上自己的人。
顺便提一句,东汉后期扬州就六个郡:九江、丹阳、庐江、会稽、吴郡、豫章。这么一看,扬州六郡,五个都是孙策打下来的。九江本来就是袁术老窝,跟孙策没关系。
拿下扬州四郡后,袁术靠着传国玉玺直接称帝了。孙策借机跟袁术划清界限,彻底独立。从这时候起,孙家才算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,上了历史舞台。
接下来一年多,孙策主要任务是巩固地盘,平定四郡内部的问题。比如太史慈当时在丹阳郡自立为郡守,孙策后来打败他,还把他收为手下将军。折腾一年多后,孙家总算彻底占了这四个郡。

这时候称帝的袁术犯了众怒,几大割据势力都开始反对他。平定四郡后,孙策和曹操、董承他们一起打袁术。结果袁术突然病死,他手下的地盘也跟着土崩瓦解。
袁术垮的时候,孙策抢到了庐江郡,控制了扬州第五个郡。但扬州第六个郡九江郡,被曹操抢走了。后来整个三国时代,九江郡一直是曹操的。也就是说,孙家占的扬州,其实就六分之五个。
不过之后,孙策把豫章郡分了一块出来,新成立了个庐陵郡。这么一来,新庐陵加之前的五个郡,正好六个郡。三国演义里说的江东六郡,就是这六个。
拿下庐江后,接下来一年,孙策除了加强控制六郡,也开始瞄旁边的荆州。他北边基本是曹操的地盘,相比之下荆州的刘表更好打。最重要的是,刘表手下驻守江夏郡的黄祖,和孙策有杀父之仇——当年孙坚就是被黄祖暗箭射死的。
所以拿下庐江后,孙策开始打荆州的江夏郡。这期间他虽然慢慢压制了黄祖,但始终没完全占下荆州。正好赶上官渡之战,曹操带着全部兵力去跟袁绍对峙,孙策赶紧撤兵,打算偷袭曹操后方,直奔许昌,先把汉献帝抢过来。

结果孙策的计划还没执行,就被刺杀了。孙策死后,孙权接班,东吴进入孙权时代。
孙权刚掌权时太年轻,东吴内部就开始有人闹分裂。好几个宗亲想篡位,南方还有几万山贼虎视眈眈,庐江太守直接反叛……当时孙家在扬州混得风生水起,眼看就要散架了。
但年轻的孙权还是保住了孙家的地盘。接下来几年,他不但平了江东内部的叛乱,又去打江夏郡的黄祖。
打江夏郡的时候,孙权用步步蚕食的办法,积小胜为大胜。最后不但吞了大半个江夏郡,还干掉了黄祖,报了杀父之仇。
虽然后世很多人觉得孙权花五年才拿下一个江夏郡,挺无能的。但别忘了,那时候孙权也就二十岁左右,基本没上过战场,能有这表现已经不错了。
孙权拿下江夏郡时,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,接着带兵南下打荆州,顺便想收拾孙权。这时候孙权除了控制江东六郡,最多再加大半个江夏郡,地盘人口都比曹操差远了。

正好这时候荆州的刘表又病死了,他儿子刘琮直接投降了曹操,孙家的局面更糟了。
不过接下来事儿,很多人就熟了。
曹操南下后,依附刘表的刘备站了出来。后来刘备联合孙权,大败曹操,这就是赤壁之战。赤壁打完,荆州被一分为三。
刘表掌权时,荆州八个郡:南阳、南郡、江夏、零陵、桂阳、武陵、长沙、新郡。
赤壁之战前,孙权已经占了江夏郡。战后,荆州北边的南阳、襄阳、南乡三郡加长江北的江夏归曹操,荆南四郡被刘备占了,只有南郡被东吴的周瑜占了。
这时候东吴除了江东六郡,还占了大半个江夏郡和一个南郡。后来因为孙刘联盟,南郡治所江陵被孙权“借”给了刘备,这就是“借荆州”的由来。

孙刘联盟达成后,两家都开始快速发展。刘备带兵入蜀打四川,孙权则派兵南下打交州。交州那时候不发达,位置偏南人少,之前也没啥强力割据势力。
所以孙权南下后,很快就占了交州九郡。这时候东吴的地盘,不算让出的南郡治所,已经有十七个郡了。孙权打交州这一仗,直接让孙家的地盘翻了一倍都不止。

交州被控制后,孙家又没啥扩张空间了。于是先跟曹操打了几场,没占着便宜,转头就盯上刘备。刘备打益州时,孙权以“借荆州”为借口,偷袭了刘备的荆南四郡,拿下了长沙和桂阳。双方打了一仗,但当时曹操正在打汉中,刘备不敢跟孙权翻脸,只能认了。
这时候孙权已经控制了十九个郡。
又过两年,刘备在汉中之战赢了,关羽又发起襄樊之战,刘备在荆州的力量空虚了,孙权趁机又打过去,拿下了荆南四郡剩下的武陵和零陵郡。刘备之前“借走”的南郡,也彻底被孙权占了。

因为之前算地盘时南郡本来就算孙权的,所以这一战后,孙权实控地盘到了二十一个郡,囊括了整个交州,除九江郡以外的扬州,还有长江以南的整个荆州。
这时候东吴的领土面积到顶了。后来刘备为夺荆州、给关羽报仇,发动夷陵之战,结果东吴赢了。但夷陵战后,孙权也没能打进蜀地。
再后来三国鼎立,加上东吴内部出问题,一直到司马家灭蜀,东吴都没啥大进展,地盘一直保持在二十一个郡。期间打过不少仗,但二十一个郡的整体没咋变。
这就是东吴地盘的来龙去脉。这么一看,东吴二十一个郡里,六个是孙策打的,十五个是孙权拿的。要说谁贡献大,孙权确实多。但没孙策打下的底子,孙权也甭想后面拿那么多。要说谁打的地盘多,那还是孙权多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