拓跋焘作为北魏皇帝为稳定政权做出重大贡献-为何会死于非命 (拓跋焘作为北京人吗)
嗨又和大家见面了,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拓跋焘的文章,希望你们喜欢,北魏拓跋焘的时代,可以说是英雄一战著功名的时代,拓跋焘在位期间,勤耕政务、励精图治、政治开明,荣获北魏一代明君尊称,同时,他还...
北魏拓跋焘那会儿,真是个英雄靠打仗扬名立万的时代。他在位的时候天天忙着处理政事,励精图治,政治也挺开明,得了个北魏明君的名号。同时他还是个打仗贼厉害的军事家,南征北战、镇压起义、大破柔然,最后把北方统一起来,结束了五胡十六国那乱糟糟的场面,北魏的地盘也扩大了不少,为后来北魏能稳稳当当发展立下了大功劳。不过拓跋焘晚年脾气变了,杀的人太多,刑罚也狠,老百姓怨声载道,政局搞得挺乱。但他统一北方的功绩,确实是抹不掉的。

可就是这么个能征善战的独裁者,晚年却一个人孤孤单单的,最后居然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太监宗爱手里。这里面到底有啥弯弯绕绕?咱们今天就唠唠。
晚年孤独,宠信阉人,终是养虎为患
宗爱,是拓跋焘晚年最宠信的太监。他本来犯了罪被阉了送进宫,出身低贱,来路不明。但这人特别会来事儿,察言观色是一把好手,活儿干得利索,还特别会拍马屁,所以在宫里混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,官越升越高,做到了中常侍,天天在拓跋焘身边转悠,伺候他吃喝拉撒,甚至跟着他南征北战。后来因为宗爱表现得太好,拓跋焘越来越信他,还在瓜步山大赏群臣的时候,封了他个秦郡公。
其实拓跋焘这么封他,也有他的道理。在位的时候,他因为重用汉人崔浩,由着崔浩去惹鲜卑那些老贵族,把鲜卑贵族那边得罪个遍。后来又让崔浩搞灭佛运动,把政局搞得不可收拾,干脆把锅甩给崔浩,下令把他全家和亲戚都抄斩了,好让那些人消消气,结果把身边那些汉人臣子的心都寒透了。到了晚年,拓跋焘没了政治导师和军事主谋,身边连个能说心里话的都没有,亲近的人更是没有,这才真当了一把孤家寡人。
这大概就是杀伐果断、杀太多人的皇帝躲不开的悲哀吧。就连秦始皇那么牛的人,生前杀伐果断,统一天下,死后尸体臭了都没人管呢。所以晚年的拓跋焘开始迷茫,不知道该咋办了,开始乱吃药、乱杀人,身边的大臣哪个不怕他?随侍在身边的太监宗爱,自然就成了他唯一觉得亲近的人。宗爱受宠,权力越来越大,这就成了后来拓跋焘死得不明不白的祸根。

斡旋官场,不得不铲除异己,以求苟命
宗爱这人本来就阴险,脾气还贼爆,老借着拓跋焘让他管军政事务的机会干些见不得人的事儿。拓跋焘出去打仗的时候,太子在京城监国,宗爱的小动作被太子拓跋晃发现了。为了保命,宗爱就开始琢磨着怎么除掉那些对自个儿不利的人。
他到处搜集仇尼道盛和任平城的把柄,找机会恶人先告状。等拓跋焘打仗回来,宗爱就在他耳朵边上添油加醋地说仇尼道盛和任平城俩人的坏话,一个劲儿地抹黑太子和他身边的人。拓跋焘本来就让政治、军事上的事儿搞得焦头烂额,心里正烦躁呢,又想到北边那些游牧民族对自己不服,老搞小动作,稍微不小心点,自己这些年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可能就没了。这时候底下的人还给他添乱,越想越气,拓跋焘一气之下把酒杯摔了,吼道:“太子一天到晚都在琢磨啥?敛财聚宝?那是一个太子该干的事儿吗?现在外面不太平,文化教育也跟不上,国家要是没了,那些金银珠宝有个屁用!仇尼道盛、任平城俩人不知道好好辅佐太子治国平天下,反倒教他干这些违法乱纪的事儿,真是活腻歪了!拟旨,把这俩人砍了,好好查!所有参与这事的东宫人,不管官大官小,全抓起来办!”
拓跋焘这么一发火,可捅了马蜂窝。太子拓跋晃带着一帮人全被牵连,仇尼道盛、任平城被砍了头,东宫的官员抓了一堆。太子这边经营好多年的势力,一下子被连根拔起。没了靠山的拓跋晃整天提心吊胆,怕被牵连,最后忧思太重,才二十四岁就没了。这一场内斗,宗爱又靠阴谋诡计除掉了对手,整个朝堂几乎没人能跟他抗衡了。宗爱这下真成了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,权倾朝野了,这也为他后来偷偷杀了拓跋焘埋下了伏笔。

宗教背景与政治利益的纠葛,将拓跋焘推向了死亡的边缘
公元445年,盖吴起义,拓跋焘带人去镇压。可剿灭叛军的时候,他居然在寺庙里搜出来一堆武器,心里起了疑,觉得佛教徒可能和叛军串通一气,想造反,就想找机会好好整顿一下社会上的思想。
不过佛教在魏晋那会儿,早就发展得特别牛了。从道武帝开始,北魏的前几代皇帝都挺信佛,还用佛教那套来教化老百姓。可佛教发展得太厉害,老百姓对它的信仰已经到了没法控制的地步,社会上各路人马也老拿佛教来拉帮结派,扩充自己的势力。这么一来,僧人越来越多,各地自愿当兵的人却越来越少。这么下去,社会稳定的兵源都成问题,怕是要出乱子。另外,佛教宣传的那些理论,有时候还挑战了皇帝的权威,拓跋焘心里挺不踏实的。再加上崔浩活着的时候老说佛教的坏话,让他对佛教最后一点好感都没了。综合考虑之后,拓跋焘下令全国搞灭佛运动。

但是,英明一世的拓跋焘咋也没想到,他搞的这次灭佛运动,最大的祸患就留在了自己身边——那就是宗爱。宗爱自己是个特别虔诚的佛教徒,肯定不能容忍拓跋焘这么搞佛教。而且他害死太子那事儿,拓跋焘好像有点察觉了,还老在他面前表现出后悔的样子。加上拓跋焘晚年脾气变得特别怪,喜怒无常,还爱杀人,万一哪天他想起太子,怪罪到自己头上,把自己给办了怎么办?干脆一不做二不休,宗爱决定先下手为强,在452年把拓跋焘给杀了。
真是世事难料啊!统一北方的一代战神拓跋焘,没死在战场上,没马革裹尸,最后居然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太监手里,多讽刺!哎,小伙伴们,你们说拓跋焘晚年为啥会栽在太监手里?评论区聊聊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