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孙无忌的真实用意是什么-支持李治继位 (长孙无忌的真实身份)
李治,唐朝第三位皇帝,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,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,希望你们喜欢,唐初名臣,凌烟阁功臣榜上排名第一的长孙无忌,因支持唐高宗李治为皇太子,在唐太宗李世民死后,成为首席辅政大臣,富贵权...
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,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。今天咱们就聊聊他那位支持他当太子,最后却被他逼死的大舅——长孙无忌。
长孙无忌,唐初头号权臣,凌烟阁功臣排第一,当年力挺李治当太子,李世民一走,他成了首席辅政,风头一时无两。结果呢?后来成了李治的眼中钉,被李治和武则天联手踢出权力中心,最后逼得自尽。
长孙无忌临死前,怕是会后悔得肠子都青了——自己怎么就支持了个白眼狼外甥?不过话说回来,皇帝和权臣斗法,哪有绝对的对错?咱今天不聊他死得冤不冤,就说说他当初为啥死心塌地要推李治当太子,这怕是他到死都放不下的执念。
唐朝的皇位继承,就没消停过,全是阴谋和血腥。在李治之前,太子是嫡长子李承乾,同时嫡次子李泰也在抢位置。那时候李治?基本没戏,传统观念废长立幼是大忌,年龄也摆在那,他连边都沾不上。
那长孙无忌在李承乾和李泰之间,到底站谁呢?史书没明说,但我觉得他大概率是挺李承乾的。首先,李承乾是正牌太子,天然占优势;其次,长孙无忌太了解李世民了——玄武门那事儿是老李心里的一根刺,肯定不想再让皇子们闹出乱子。而且,他要是敢在李世民生前“站队”,那不是找死吗?政治大忌!
为啥这么说?因为褚遂良是长孙无忌的铁杆,俩人穿一条裤子。褚遂良有两件事,能说明问题。一次是李泰修《括地志》成功了,李世民高兴,赏得比太子还多,褚遂良立马跳出来反对,结果没用。另一次是李承乾被废后,李世民想立李泰,李泰承诺“杀子传弟”,李世民差点点头,第二天褚遂良又站出来反对,最后说服了李世民。你想啊,褚遂良都这么干,长孙无忌能不支持李承乾?
李承乾一废,李泰本来最有戏,长孙无忌为啥不往他那靠?还是那句话——李世民没发话,他不敢动。而且李泰争位十几年,势力早就盘根错节了,现在去抱大腿,晚了,人家不缺他一个。不如赌个没势力的皇子,去了就能当老大,正好,他还有个亲外甥李治。
好在,李世民最后想到了李治。为了让没根基的李治顺利当太子,李世民还演了一出戏。《旧唐书》里说,他把大臣都支走,只留下长孙无忌、房玄龄、李勣,说“我三个儿子一个弟弟,都这样了,我心都碎了”,然后往床上一倒,拔刀要自刎。长孙他们赶紧拦下,问他想立谁,他说“我想立晋王(李治)”,长孙立马表态“谨遵旨意,谁有异议我斩了他!”李世民让李治拜谢他舅舅,李治就拜了。长孙还说“晋王仁孝,天下都归心,问百官肯定没人反对”。就这样,李治成了太子,长孙无忌也顺理成章成了太子太师。
从政治上说,李世民发话了,长孙无忌必须跟,不然李世民能让他好看——玄武门都能亲射亲哥,何况他这个大舅子?从个人利益看,支持李治比支持李泰划算多了。李治没势力,亲舅舅加贞观第一宠臣支持他,他能不感恩?其他皇子多少有点自己的小团体,去了也当不了老大,关系也不如亲舅甥亲。这可是李世民亲自让他上的船,又有大好处,他当然求之不得,从此死保李治。
后来李世民有点后悔,想换吴王李恪,长孙无忌直接亲自出面反对,这事就黄了。要不是他早就上了李治的船,估计还是让褚遂良先出头。
所以啊,长孙无忌力挺李治,首先是李世民让他去的,他不敢不听;其次才是从政治利益和亲缘关系上考虑。当时这笔买卖,他赚得盆满钵满。可问题是,李治登基后,他权臣当得太爽,忘了皇权这回事,不怪被李治搞掉。临死前就算后悔支持李治,也是自找的——皇帝长大了,还不懂得急流勇退,能有好下场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