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孙无忌为何落到自杀的地步-长孙无忌和武则天有什么恩怨 (长孙无忌为何落得满门抄斩)
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孙无忌为何落得自缢的下场?他到底和武则天有什么恩怨?的故事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,654年,唐高宗带着武昭仪和十车珠宝驾临长孙无忌府,长孙无忌赶紧设宴招待...
654年,唐高宗李治带着武昭仪和整整十车珠宝,浩浩荡荡去了长孙无忌家。长孙无忌赶紧摆宴招待,席间李治突然叹气:“舅舅啊,你这福气真好,儿子又多又懂事。不像我,嫡子一个都没有,真让人上火……”说完还立马下旨,封了长孙无忌仨庶子当官。
长孙无忌一听,心里门儿清:这是来拉拢我呢!于是他装糊涂:“陛下说笑,臣当年要是没在嫡妻没孩子时坚持不纳妾,哪有这些福气。不过臣还是差点意思,但陛下您肯定比臣做得更好!”李治和武昭仪俩人对了个眼神,心里都明白:这老狐狸,这是不打算合作啊!俩人没再多说,起身就走了。
可武则天哪肯死心啊?先派亲妈杨氏上门劝说,结果长孙无忌直接给拒了!又让礼部尚书许敬宗去,还是碰了一鼻子灰!武则天当时就炸了,暗暗咬牙:“等我当了皇后,非得让这老家伙好看不可!”

第二年,李治不管长孙无忌他们怎么反对,硬是废了王皇后,把武昭仪扶上了后位。长孙无忌又气又怕,生怕武则天秋后算账,赶紧联合褚遂良上书,想让李治把王皇后给复位。这下可好,直接把武则天得罪死了,她动手更快了。
659年,武则天授意许敬宗弹劾长孙无忌“勾结外官谋反”。李治虽然不忍心,但架不住武则天天天吹枕头风,还是把长孙无忌的爵位削了,流放到黔州。没过多久李治又后悔了,派许敬宗他们去复查案子,武则天怎么可能给长孙无忌翻身的机会?
于是她又授意许敬宗:先下手为强!赶紧去黔州逼长孙无忌自尽!长孙无忌没办法,只好找了根绳子自缢了。临死前,他还不甘心:“我居然栽在个妇人手里,真是天意啊!”
那李治为啥非得让长孙无忌同意废后呢?这得说说长孙无忌的分量到底有多重。
长孙无忌这人,出身可不一般,他爹是隋朝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,妥妥的将门之后。受他爹影响,长孙无忌也懂点行军打仗的门道,但比起他爹,他更擅长权谋,脑子活泛,懂得变通。
609年,长孙晟去世了,长孙无忌的异母哥天天欺负他,十来岁的长孙无忌只好带着老妈和妹妹投奔舅舅高士廉。就在这,他认识了李世民,俩人一来二去就成了铁哥们儿。高士廉看李世民野心不小,就跟长孙无忌商量:把妹妹长孙氏嫁给李世民吧。这么一来,长孙无忌从李世民的好哥们,变成了大舅子。
后来李渊在太原起兵,长孙无忌直接投到了李世民麾下。靠着脑子活,他成了李世民集团里的核心人物。

626年,李建成跟李渊告状,把房玄龄、杜如晦他们几个都赶出了秦王府。这下秦王府里,长孙无忌成了唯一的心腹幕僚。他赶紧跟李世民说:“殿下,再不动手就晚了!再拖下去咱们都得完蛋!”李世民被他一激,决定动手。长孙无忌乐坏了,偷偷把房玄龄、杜如晦他们几个叫回来,凑一块儿合计怎么在玄武门设伏,干掉李建成。事成之后,他当了太子左庶子。等李世民登基,又让他当左武侯大将军,带兵平了罗艺的叛乱,军事能力也露了一手。
627年,李世民地位稳了,开始大封功臣。长孙无忌被钦点为功劳第一,封齐国公,当吏部尚书。可李世民觉得还不够,又让他当尚书右仆射,结果长孙无忌居然拒绝了!这下李世民纳闷了:别人抢着当官,你怎么还不要?长孙无忌说:“臣是功臣,可也是陛下的大舅子,算外戚,给太多恩荣,别人该说闲话了。”李世民一听,更高兴了,改任开府仪同三司。没过多久,还是让他当了司空,这信任,没得说。
637年,李世民想搞个新花样,分封十四个功臣当世袭刺史,子孙后代都能占着一州之地。长孙无忌也在名单里,封赵州刺史。可他又不乐意了,跟李世民说:“我们跟着您,是想把国家统一好,您现在搞分封,不是违背初心吗?”李世民一想,也对,只好作罢。但还是把长孙无忌的封地改成了赵国公,赏了一千多户。

643年,李世民为了显摆自己善待功臣,让人画了二十四功臣图,挂在凌烟阁里,长孙无忌排第一。
就在这年,太子李承乾因为谋反被废了。李世民问长孙无忌:“李恪和李治,谁更适合当太子?”长孙无忌说:“晋王(李治)心善,更适合。”李世民笑了:“该不是因为他不是你亲外甥,你才这么说的吧?”长孙无忌没改口,还是坚持推举李治。李世民干脆直接下旨,立李治为太子。
649年,李世民在宫外驾崩,临终前把李治托付给长孙无忌和褚遂良。太子李治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哭,问他接下来该怎么办。长孙无忌让他先秘不发丧,赶紧回京登基,政权就这么平稳交接了。
所以李治一上台,就封长孙无忌当太尉、扬州都督,让他带头修律法,帮着搞出了“永徽之治”的好开头。

653年,房遗爱谋反案发了。长孙无忌因为当年太子的事,一直看李恪不顺眼,就暗示房遗爱攀咬李恪,结果李恪被杀了。可见他在朝里势力多大!但也让李治越来越不爽,尤其是武则天当皇后这事,长孙无忌天天反对,让李治特别为难,武则天更是记恨上了他。
等武则天坐稳了后位,长孙无忌哪有好日子过?不仅被削爵流放,最后还被逼得自缢,真是让人唏嘘。
好在长孙无忌死后十五年,李治想起他对唐朝的功劳,恢复了他的官爵和名声,让他陪葬昭陵,也算稍微弥补了一点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