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这个王朝又是什么样的-木兰生活的时代是在北魏 (这个王朝又是什么帝国)

对北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,花木兰,是中国,巾帼英雄,形象的金牌代言人,众所周知,该角色出自北朝民歌,木兰诗,虽然这可能是虚构的作品、虚拟的人物,但所处的时代并非完全...

admin
说起北魏,很多人可能先想到花木兰吧?毕竟《木兰诗》里写的那个年代,就是北魏打柔然的时候。 花木兰,这名字一听就是咱中国“女英雄”的顶流。她出自北朝的《木兰诗》,虽然可能是编的故事,人未必真有,但故事里的年代可不是瞎写的。现在大家伙儿都琢磨着,诗里说的那些事儿,像打仗、柔然什么的,妥妥的就是北魏那会儿。
这个王朝又是什么样的-木兰生活的时代是在北魏 (这个王朝又是什么帝国)(图1)
说到“魏”这个国号,咱一提到,可能先想到战国的魏国,或者三国时的曹魏,都是中原的农耕大佬,挺威风的。 但北魏这俩字,跟它们比起来,其实挺特别。这个王朝的开创者拓跋家,本来是东胡的鲜卑人,纯纯的游牧部落;结果呢,百来年时间,从一个边陲小部落,愣是混成了统一北方的中原帝国。这过程中,人家自己学、自己变,成了第一个(可能也就那么一会儿)把北方各民族都拉进汉文明体系的王朝,挺牛的。 《木兰诗》里还有些词儿,也透着北魏那会儿的特点,比如木兰是个普通姑娘,居然会骑马;还有“可汗”(游牧民族的头儿)、“尚书郎”(中原的官职)这两个头衔一块儿出现;“黑山头”、“燕山胡骑”这些地名,跟北魏打柔然的真实记录对得严严实实。 所以啊,像下图剧照里,北魏军队在草原上跟柔然铁骑干仗,居然全是步兵,这事儿在真实历史里压根不存在。北魏打柔然,基本是骑兵对骑兵,靠技术好、战术牛、后勤给力,追着人家打几十里、几百里,甚至几千里的场面,家常便饭。(《木兰诗》里其实已经说了,下文细聊)
这个王朝又是什么样的-木兰生活的时代是在北魏 (这个王朝又是什么帝国)(图1)
下面,咱就聊聊北魏这波“逆袭史”。 拓跋家崛起的时候啥背景?司马家自己作死,把江山搞烂了,各路民族英雄抢地盘。 秦朝那会儿就有人说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”,这话太准了——王朝先兴后衰,到一定程度,天下英雄就都跳出来抢“鹿”(也就是天下)。 司马家的西晋算是开了个先河。以前王朝换主人,都是中原“衣冠华族”内部的家事;到了晋朝,司马家带着人灰溜溜跑江南后,华夏的老家——黄河流域,成了内迁少数民族的角力场。 接下来上百年,匈奴、羯、氐、羌、鲜卑这些族轮流上台,你打我我打你,打得那叫一个惨。除了偏安江南的司马家,中原冒出来20多个政权,其中16个厉害点的,后世叫“十六国”。 这就是“五胡十六国”时期。但这些豪强都没本事彻底统一北方,氐族的前秦也就威风了那么一阵。最后收拾乱局、统一北方,把时代推向南北朝的,是当初不起眼的鲜卑小部落——拓跋家。 从弱小部落混成中原之主,按关键首领分,大概能分成五个阶段。
这个王朝又是什么样的-木兰生活的时代是在北魏 (这个王朝又是什么帝国)(图1)
第一阶段:拓跋猗卢,从原生部落,到官方认证的藩国 曹魏那会儿,拓跋家在首领拓跋力微带领下,迁到盛乐(现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),还派人去中原当人质,表示臣服。后来晋武帝司马炎时期,中原王朝还是老一套,软硬兼施、挑离间,把拓跋家的发展卡得死死的。 晋惠帝司马衷那会儿,八王之乱闹得朝廷管不住地方了。更关键的是,好些藩王调少数民族的兵打仗,这下好了,本来被压着的匈奴、鲜卑部落,机会来了。 匈奴贵族刘渊建了汉国,公开反晋,拓跋家在首领拓跋猗卢带领下,坚决站晋朝这边。那时候拓跋家还是游牧状态,靠骑兵狠,帮晋军打了好几次胜仗。凭这功劳,公元310年,拓跋猗卢被晋王朝封为代公,封地是代郡(河北一带),没多久又升了代王。 说到拓跋家的战斗力,《资治通鉴》里记了场仗,看得我挺震撼。公元312年,匈奴汉国的中山王刘曜打败了晋朝的司空刘琨,占了晋阳城。没多久,刘琨求救,拓跋猗卢带20多万骑兵揍匈奴军,敌人尸体躺了几百里,刘曜(后来的前赵皇帝)身上中了七刀,差点当场交代。 被封代王后,拓跋家就从游牧部落变成了中原王朝承认的“小弟”。之后,拓跋猗卢以盛乐、平城(山西大同)为中心,用汉人当官,收留逃难的晋人,立规矩,部族管理慢慢正规了;还东征西讨,打败匈奴、乌桓,实力蹭蹭涨。
这个王朝又是什么样的-木兰生活的时代是在北魏 (这个王朝又是什么帝国)(图1)
第二阶段:拓跋什翼犍,混乱→崛起→灭国,拓跋家的波折命运 西晋被匈奴汉国灭后,北边的拓跋家开始自己发展了。从公元316年拓跋猗卢被杀,到公元338年,拓跋家内部乱了好几回,首领换得勤。但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下,部族还凑合着没散,有些首领在位时,甚至还有不小发展。 到了公元338年,拓跋什翼犍上台,连续干了38年。这段时间,拓跋家迎来了新发展。 什翼犍这人“雄武有谋略”,上台第二年,就开始学中原设百官,用汉人当官,立法令、政务简单,推动拓跋家从部落慢慢变成有点王朝样儿的封建组织。之后他东征西讨,地盘“东自濊貊,西及破落那,南距阴山,北尽沙漠”,部众几十万。 那会儿,代国主要打周边游牧民族,比如公元363年冬天,他亲自带兵打高车(又叫敕勒、丁零),抓了一万多俘虏,抢了100多万头牛马羊。还多次打败匈奴铁弗部。 但前秦强大起来后,拓跋家栽了个大跟头。公元376年,外面有前秦20万大军,里面有高车等部落反水,没多久什翼犍也被庶子杀了,代国被前秦灭了。
这个王朝又是什么样的-木兰生活的时代是在北魏 (这个王朝又是什么帝国)(图1)
第三阶段:拓跋珪,北魏的建国者,王朝时代的奠基者 代国灭亡时,什翼犍的孙子拓跋珪逃到舅舅贺兰部躲着。 直到公元383年,苻坚在淝水之战输了,统一北方的前秦散了架,被征服的各族都自立门户。16岁的拓跋珪在舅舅贺讷、后燕慕容垂的支持下,公元386年复辟了代国。几个月后,他把“代王”改成“魏王”,想抢天下的野心藏不住了。(这时候,拓跋家的政权就能叫“北魏”了) 拓跋珪年轻,但已经有点雄主的样儿了。前期,他联合后燕,先打附近的其他游牧民族、鲜卑内部的其他部落。这里面,就有花木兰后来打的柔然。 柔然,跟鲜卑一样出自东胡。一开始归顺拓跋家,代国被前秦灭后,柔然依附匈奴铁弗部。 公元391年,拓跋珪打高车,各部落都听话,就柔然不听,拓跋珪决定先收拾这个刺头。他带铁骑杀过去时,“柔然举部遁走”,拓跋珪追;两边都是骑马的,机动性都高,魏军狂奔600里还没追上。 眼看粮草要没了,拓跋珪让将士杀副马(备用马,基本一人两马轮着骑)当口粮,硬是追上柔然,把他们全族抓到云中郡。 通过打游牧民族,北魏兵强马壮,精骑有十万多了。
这个王朝又是什么样的-木兰生活的时代是在北魏 (这个王朝又是什么帝国)(图1)
后来,眼看一代战神慕容垂(后燕皇帝)老了,拓跋珪开始打盟友后燕的主意。公元395年5月,慕容垂派太子慕容宝带8万大军打北魏。 虽然都是鲜卑政权,但后燕早就威震中原,看不起还在草原上混的北魏。针对这心理,拓跋珪故意示弱,带着部族渡过黄河往西躲了1000多里;8月,他带轻骑跟后燕军队隔黄河对峙,但死活不交战;还抓了燕军侦察兵,到处散谣言。 这么一搞,燕军又累又慌,人心惶惶,熬到11月,慕容宝决定撤。 拓跋珪得知,立刻带兵渡过黄河,扔下辎重,挑了2万精锐骑兵日夜追敌人。 慕容宝还不知道,边走边歇,跟度假似的。初九那天,拓跋珪带军连夜摸到参合陂,埋伏在西边,东边是燕军大部队;第二天日出,2万魏军骑兵突然从山坡上冲下来,跟山崩一样,燕军没准备,乱成一团,5万人放下武器全被杀了。 拓跋珪在参合陂用的骑兵战术,是北魏的祖传绝招,后来打柔然时老用。
这个王朝又是什么样的-木兰生活的时代是在北魏 (这个王朝又是什么帝国)(图1)
第二年,想报仇的慕容垂御驾亲征,刚赢了一小仗,路过参合陂看到遍地尸骨,活活气死了。从这以后,北魏进中原再也没人挡着了。 公元396年,拓跋珪带大军杀入中原。打了两年,除了山东的南燕、东北的北燕,太行山以东的中原基本归了北魏。 进了经济、文化更先进的中原后,拓跋珪迁都平城,公元398年底正式称帝,国号“魏”,史称北魏。为了加速政权封建化,他搞了些改革:按长安、洛阳的样儿修宫室、建宗庙、设社稷;用汉人、学汉制,设朝廷百官和地方官;还让人去种地。 拓跋珪在位23年,鲜卑拓跋家的汉化加快了,北魏从纯游牧政权,慢慢变成了有点封建王朝样儿的政权。 不过到了公元409年,跟拓跋什翼犍一样,拓跋珪被儿子杀了,谥号道武帝。
这个王朝又是什么样的-木兰生活的时代是在北魏 (这个王朝又是什么帝国)(图1)
第四阶段:拓跋焘,终结十六国时代、统一北方的一代雄主 经历了明元帝拓跋嗣后,公元423年,拓跋焘继位,就是太武帝。这时候他跟他爷爷拓跋珪一样,才16岁。 拓跋焘上台后的第一个敌人,还是老熟人柔然。 当初拓跋珪后期,北魏主要精力放在抢中原上。柔然首领的儿子社仑趁机逃到漠北,吞并高车等部族后,实力越来越强,史书说巅峰时“西则焉耆之地,东则朝鲜之地,北则渡沙漠,穷瀚海,南则临大碛”,成了北魏北边的大麻烦。 公元424年,听说年轻的拓跋焘继位,柔然可汗大檀带6万骑兵打云中郡,拓跋焘亲自带轻骑迎敌。经过这事儿后,拓跋焘坚持先不急着南下,先解决背后这个大敌。 同年12月,拓跋焘派长孙翰等军北打柔然,对方跑了,魏军追,“大获而还”; 第二年,拓跋焘分五路,自己带中军大举北伐。到漠南后,全军扔下辎重,带15天口粮轻骑过漠北追柔然,大檀没料到魏军这么狠,拼命往北逃。 暂时震住柔然后,拓跋珪带兵西南,打残了匈奴铁弗部建的胡夏政权。柔然见有机可乘,又来骚扰。
这个王朝又是什么样的-木兰生活的时代是在北魏 (这个王朝又是什么帝国)(图1)
为了打痛这个讨厌的家伙,公元429年4月,拓跋焘分两路,目标是柔然可汗庭(蒙古国境内),他自己带东路军。 跟上次一样,魏军到漠南就扔辎重、轻骑奔袭。六月,大军远离北魏都城3700多里。魏军在柔然境内横冲直撞,东到瀚海、西到张掖水、北越燕然山,柔然政权快被拆散了,魏军抓了30多万人、牛马100多万匹。7月,拓跋焘带兵东归,到黑山。 “不闻爷娘唤女声,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”,《木兰诗》里的燕山胡骑,就是柔然境内的燕然山;“旦辞黄河去,暮至黑山头”,只有拓跋焘到过黑山。这么看,木兰诗写的,很可能就是拓跋焘这会儿的事儿。 拓跋焘一生打柔然13次,他觉得这敌人“无知,状类于虫”,像虫子一样蠢、讨厌,所以给柔然起了个外号叫“蠕蠕”。《魏书》里,还真正经列了篇《蠕蠕传》。 经过这一战,柔然元气大伤,拓跋焘能腾出手来搞中原,继续实现“廓定四表,混一戎华”的志向。近十年里,他先后吞并胡夏、北燕、北凉,继苻坚的前秦以后,再次统一北方。
这个王朝又是什么样的-木兰生活的时代是在北魏 (这个王朝又是什么帝国)(图1)
之后,为了统一天下,拓跋焘南下,刘宋的江北六州快被打烂了,魏军兵锋直抵长江,整个南朝吓得不行。刘宋的官员甚至夸拓跋焘“英图武略,事驾前古”,比匈奴的冒顿单于还厉害。 除了军事牛,拓跋焘治国也有一套。他用汉臣,改革官制、整肃吏治,知人善任,赏罚分明,重视法制,北魏的政治生态好多了;作战之余,他减税、鼓励生产、体察民情,社会矛盾缓和了不少;他还推崇儒家礼义,推行楷式文字,进一步推动鲜卑汉化。 公元452年,45岁的拓跋焘被手下杀了,追封太武皇帝,庙号世祖。
这个王朝又是什么样的-木兰生活的时代是在北魏 (这个王朝又是什么帝国)(图1)
第五阶段:孝文帝改革,推动北方各族融合的伟大变革 后来的拓跋濬、拓跋弘时期,北魏经过接力改革,社会组织从游牧慢慢转向农耕。 公元471年,爱佛教的拓跋弘,把帝位传给不到5岁的儿子拓跋宏,就是孝文帝。之后的拓跋弘名义上是太上皇,但还抓着朝政。比如公元472年,柔然来犯,他亲自上阵,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,追到大漠。 公元476年,23岁的太上皇拓跋弘突然死了,传说是被他妈冯太后害的。接下来,冯太后当上太皇太后,掌握大权。她一方面加强中央集权,一方面亲自教孝文帝拓跋宏。在她的影响下,孝文帝对汉文化越来越认同。 公元490年,孝文帝亲政后,为了缓和阶级矛盾、限制地方豪强,搞了更大改革:用汉族士人,学汉族礼仪,仿汉人官制、考核州郡官,设三长制(邻、里、党的乡官组织),实行均田制等等。 但他最出名的,是以迁都为开头的全面汉化改革。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,公元493年5月,他借口打南齐,带百官和步骑百万从平城南下,9月底到洛阳。然后以阴雨连绵为由,大军驻扎洛阳休整。当时很多鲜卑贵族不想内迁,但更怕南伐,加上已经在洛阳,没人敢反对迁都了。
这个王朝又是什么样的-木兰生活的时代是在北魏 (这个王朝又是什么帝国)(图1)
第二年,孝文帝正式迁都洛阳,之后在汉族士人支持下,全面推行汉化改革: 所有人不准穿胡服,必须穿汉服; 不准说胡语,改说汉语,官员犯了这个,当场免职; 迁到洛阳的鲜卑人,死后必须葬在河南(黄河以南),不能回葬平城; 设国子学、太学、四门小学等,全面推儒家教育; 496年,孝文帝下令改鲜卑复姓为单音汉姓;拓跋改“元”,他自己改名元宏; 他带头,鼓励鲜卑人和汉人通婚; 为了保证改革,他甚至杀了想叛乱的太子拓跋恂。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,大大缓解了民族隔阂,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,北魏的经济、文化、社会、政治也发展得特别好,几乎成了完全的中原封建王朝。从这以后,北方虽然分裂成东西魏,但再也没出现五胡十六国那种支离破碎、各族残杀的局面。
这个王朝又是什么样的-木兰生活的时代是在北魏 (这个王朝又是什么帝国)(图1)
但孝文帝死后,北魏政治越来越腐败,贫富差距越来越大,社会问题一堆一堆的。后来,农民起义、边境六大军镇起义不断,北魏王朝就散架了。 534年,元善见被军阀高欢在邺城立为皇帝;第二年,元宝炬被宇文泰在长安立为皇帝,都说自己是魏朝正统,北魏分裂,叫东魏、西魏。 到了550年,高欢的儿子高洋逼东魏皇帝禅让,建了北齐;557年,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也逼西魏皇帝“禅让”,建了北周。北魏王朝正式灭亡。 而那个“蠕蠕”柔然,因为总跟北魏干架,没像汉朝的匈奴、唐朝的突厥那样对中原造成大冲击,算是北方草原的“耻辱”;北周北齐并立时,柔然被突厥人灭了,从此消失在历史里。
这个王朝又是什么样的-木兰生活的时代是在北魏 (这个王朝又是什么帝国)(图1)
王朝嘛,兴得快,亡得也快,北魏也没跳出这个圈儿。不过它在结束北方乱局、让各民族慢慢融合、还让中原人更尚武这些事儿上,确实干得漂亮,得给个赞。


上一篇: 他的一生有多传奇-崔浩是什么人 (他的一生有多少天英语) 下一篇:孝文帝的迁都和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-为何也加剧了北魏的灭亡 (孝文帝的迁都路线详细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