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孝文帝所施行的汉化改革-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(孝文帝所施行的政策)

北魏孝文帝所施行的汉化改革,影响后世深远,也为他赢得了隆高的历史地位,然而,这场激烈汉化改革直接导致30年后北魏王朝覆灭,鲜卑民族也融入汉族而从此消亡,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?北魏自公元386...

admin
北魏孝文帝搞的那场汉化改革,影响确实挺深远的,历史地位也高。但问题是,这场改得这么猛的改革,刚过30年北魏就没了,鲜卑族后来也融进汉族没了影儿。这改革到底是成还是败? 北魏从公元386年拓跋珪趁着前秦乱哄哄的时候重建代国,到公元534年分裂成东魏、西魏,差不多撑了一百五十年。孝文帝当权那会儿搞了全面汉化,北魏的国力确实涨了,汉人和少数民族也融合了不少。可孝文帝改革才过去35年,北魏就亡了,难道真是全盘汉化把国家改没的? 冯太后是孝文帝汉化改革的“第一推手” 说起孝文帝改革,绕不开一个人——他奶奶冯太后。这位冯太后可是皇族出身,北燕那会儿她家就显赫,她是辽西郡公冯朗的闺女。后来嫁给了北魏文成帝拓跋浚,成了皇后。文成帝跟李氏生的儿子拓跋弘被立为太子,按当时“子立母死”的规矩,李氏被赐死了,抚养太子的活儿就落到了冯太后身上。 冯太后和文成帝过了差不多十年好日子,可惜文成帝才25岁就没了。12岁的太子拓跋弘即位,就是献文帝。献文帝太小,冯太后就垂帘听政,开始在北魏折腾了几十年。 冯太后从小在宫里长大,政治手腕一套一套的,一掌权就让人怕。她先收拾了想篡位的太原王乙浑,灭了他三族,接着自己临朝称制。冯太后下手黑,谁挡她路就整谁,亲儿子也不例外。她发现献文帝亲政后威胁到她地位,直接逼着献文帝传位给太子,最后还把献文帝给弄死了。孝文帝即位后,因为年纪小,冯太后又临朝称制,管了十四年,直到她去世。 这二十年里,冯太后搞了不少改革。孝文帝前期那些措施,其实都是冯太后在背后出主意。改革前,鲜卑贵族就靠抢东西发财,打仗抢来的财富分一分。 冯太后学着两汉魏晋那老一套,搞了个“班俸禄”,说白了就是给官员发工资。朝廷给了俸禄,谁再抢地盘、贪污,“贪满一匹布就处死”;她还弄了“均田令”,就是把没主的荒地按人头分给农民,让那些原本靠抢的鲜卑人开始种地;另外还搞了“三长制”,五家一邻,五邻一里,五里一党,这样好查户口、收税;除此之外,冯太后还推崇儒家教育,禁止那些算命、看谶纬的书,给孝文帝后来彻底“汉化”打了底子。 孝文帝的彻底改革将鲜卑人变成了“汉人” 孝文帝比他爹脑子活,知道冯太后心狠手辣,想要活命就得装乖。他跟冯太后并称“二圣”,凡事都听太后的,连她那些宫闱里的破事都假装没看见,不给她抓把柄。 冯太后临朝,孝文帝就不管朝政,一切按太后意思来。不光这样,他对冯太后毕恭毕敬,压根儿不提杀父之仇,这才躲过一劫。直到冯太后死了,孝文帝才真正掌权,开始大刀阔斧地搞汉化。 虽然孝文帝对冯太后挺顺从,但他可不是傀儡,就是在等时机。一方面是为了保命,另一方面冯太后确实养大了他。冯太后去世后,孝文帝哭了三天,说明他对冯太后还是有真感情的。 而且,孝文帝把冯太后的改革全盘接过来,还搞得更彻底。具体措施有: 第一,迁都。孝文帝顶着巨大压力,把都城从平城搬到洛阳。迁都阻力太大,他只好借口打南边的萧齐,带着三十万大军往南走,到了洛阳后,那些不想搬的平城鲜卑贵族不得不听他的。迁都后,鲜卑人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就到了洛阳,这地方本来就是汉人的老都城,方便鲜卑人汉化; 第二,革俗。孝文帝让所有鲜卑人改习惯,穿汉服、说汉语、改汉姓,鼓励鲜卑人和汉人通婚,搬到洛阳的鲜卑人籍贯改成洛阳,死在洛阳的就地埋,不准运回家乡; 第三,变制。朝廷制度全按两汉魏晋那套改,还重用了刘芳、李彪、崔光这些汉族大臣。孝文帝改革特别彻底,谁不服从就收拾谁,鲜卑人和汉人因此融合得很好,史称“孝文帝中兴”。 北魏灭亡的三个原因,不能归结于“汉化” 孝文帝虽然搞得很起劲,但这场汉化改革其实只搞了不到十年。因为他亲政才九年多就死了,才33岁。孝文帝死后35年,北魏就没了。有人说北魏灭亡是因为孝文帝汉化改革,其实不能这么简单看。 首先,孝文帝的汉化改得太猛,不是所有鲜卑人都服气。改革把鲜卑人分成了两拨:一拨同意改,一拨反对改。孝文帝死了25年后,“六镇之乱”就爆发了,主要就是反对改的那拨鲜卑人。两拨人自己打起来,把鲜卑人的力量耗得差不多了。 北魏灭亡的第二个原因,是孝文帝死后,北魏再也没出过他这么厉害的皇帝。宣武帝元恪虽然巩固了汉化改革,但他信佛教,废了“子贵母死”制度,结果外戚高肇专权,朝政乱七八糟。 继位的孝明帝元诩在位时,他妈妈胡太后乱政,朝廷快散架了。元诩偷偷给尔朱荣下诏让他来救自己,结果消息泄露,胡太后报复把他杀了,他才19岁;接下来即位的孝庄帝元子悠是权臣尔朱荣立的,尔朱荣搞“河阴之变”,杀了胡太后、小皇帝元钊,还有丞相元雍、元子正这些宗室大臣两千多人,成了最大的权臣。 元子攸不甘心当汉献帝那样的皇帝,自己动手杀了尔朱荣和他儿子。尔朱余党势力太大,元子攸用了高乾、高昂这帮黑社会人物对付尔朱派,北魏的江山成了大战场。最后洛阳被攻陷,元子攸被尔朱兆抓住勒死了。后来即位的节闵帝元恭、孝武帝元修都是傀儡,元恭被高欢毒死,元修被宇文泰毒杀。 北魏灭亡的第三个原因是孝文帝改革时没管好北边的边境,光顾着经营南边了。结果孝文帝没准备好就打萧齐,还败了。南边有大敌,北边又冒出尔朱氏,皇帝最后就管不住全国了。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南北朝挺重要的一件事,汉化影响确实大。但北魏没改革前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,改革后只撑了三十多年就被东西魏取代了。所以有人觉得孝文帝改革改错了。真的这样吗?其实这次改革怎么评价,可能得从更大的角度看。 一个割据政权,确实很难长久,要么吞并别人要么被吞并,要么分裂。这是割据政权的命,没办法。同时政权待久了,毛病也跟着来,这是一码事。也就是说,北魏撑了一百年的时候,不管孝文帝改不改,都会出问题,就看怎么处理。 事实上,正因为孝文帝后来改革不彻底,来回折腾,反而让北魏的问题更严重,最后分裂了。但看看后来的东西魏、北周北齐,还有隋唐,都沾了孝文帝改革的光,北方慢慢对南方占了优势,最后统一了中国。


上一篇: 北魏汉化改革失败之后宇文泰做了什么-两项制度解决民族矛盾! (北魏汉化改革的意义) 下一篇:崔浩有多厉害-自比张良的北魏谋士 (崔浩厉害吗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