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却因功高盖主惨遭伤害-北魏汉化改革的功臣-元勰 (功高盖主者死)

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元勰的故事,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,常言说得好,伴君如伴虎,,封建帝王总是翻脸无情,忘恩负义,历朝历代因为功高震主而惨遭杀害的功臣史不绝书,尽管他们试图用各种方式避免遭受...

admin

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元勰的故事,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。

常言说得好“伴君如伴虎”,封建帝王这玩意儿,翻脸比翻书还快,忘恩负义是常态。历史上功高震主被杀的功臣,那可太多了,书上都写着呢。就算他们使出浑身解数想躲,可就像墨菲定律说的,你越怕啥,就来啥。

今天讲的这位,叫元勰,是孝文帝元宏的亲弟弟,被封为彭城王。元勰这人吧,长得是真帅,文武双全,书读得多,写诗作文也拿手。而且政治眼光毒辣,经常帮着哥哥孝文帝打理国家,是孝文帝的左膀右臂。当初孝文帝搞汉化改革,阻力老大了,朝里那些老顽固死活不同意,连亲戚都没几个站他身边的,就元勰拼了命支持,为改革推行没少操心。说真的,北魏汉化改革能成,元勰头号功臣没跑。

却因功高盖主惨遭伤害-北魏汉化改革的功臣-元勰 (功高盖主者死)(图1)

元勰不光国家大事处理得利索,带兵打仗也是一把好手,战功赫赫。可就算这么牛,他为人还特低调谦和,对谁都是客客气气的,从不摆架子。生活上也特朴素,洁身自好,不管是处理公务还是自己过日子,都没人能挑出毛病。

孝文帝虽然雄才大略,可惜命不好,南征路上病倒了。元勰和哥哥感情深得很,孝文帝病重那会儿,元勰衣不解带守在病床边,自己都顾不上梳洗,头发乱糟糟的,脸上也脏兮兮的。每次喂饭喂药,他都得先尝尝,不烫嘴了才敢给哥哥。更绝的是,他还学当年周公给周武王祈福那套,跑到汝水边上求老天,说愿意用自己的命换哥哥的命。

却因功高盖主惨遭伤害-北魏汉化改革的功臣-元勰 (功高盖主者死)(图1)

可惜老天爷估计是聋了,没听见他的祷告。孝文帝还是走了。临终前,他把太子元恪托付给元勰,说:“我快不行了,太子还小,我最信的就是你,你得像霍光辅佐汉昭帝、诸葛亮辅佐刘禅那样辅佐太子啊。”元勰听了,心里又感动又慌。太完美了往往就是祸根,“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”这话真不假。元勰明白,自己太优秀,早就招人恨了,总觉得背后有好多双恶毒的眼睛盯着他,坐立不安。他心里清楚,朝廷这地方,是非多,不能待太久。

他流着眼泪跟孝文帝说自己的担心:“我功劳大、爵位高,难免功高震主。当年周公、霍光那么厉害,照样被君王猜忌,何况我这么笨呢。”孝文帝懂弟弟的顾虑,临终前给太子写了道诏书:“等我死了,你得让你皇叔退隐,千万别猜忌他。”

公元499年,孝文帝元宏没了,太子元恪即位,就是宣武帝。宣武帝想让元勰当丞相,可元勰心里门儿清,高处不胜寒,早就烦透了待在朝廷最上层,所以死活不答应。宣武帝就封他个使持节、侍中、都督冀定等七州诸军事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、定州刺史,还是一品大员。元勰还是推辞,宣武帝连下好几道旨,元勰没办法,只好上任。 却因功高盖主惨遭伤害-北魏汉化改革的功臣-元勰 (功高盖主者死)(图1)

尽管元勰心里慌得一批,怕功高震主,三番五次想辞官归隐,甚至拿孝文帝的遗诏劝皇帝,可宣武帝压根没听进去。总说:“皇叔啊,你是朝里最能耐、最有威望的人,我不靠你靠谁?你可不能不管朝廷大事啊。”躲不开这是非窝,元勰心里凉飕飕的,天天唉声叹气。

很多事情,由不得自己。就算元勰再小心,想躲着功高震主的雷,可他能力太强、威望太高,朝里大臣和百姓都夸他。想藏锋芒、避猜忌?根本不可能。尤其有个人,让他处境更危险了——国舅高肇。

高肇这人,本事没有,全靠有个当国舅的叔叔,还会察言观色、拍马屁,深得宣武帝信任。宣武帝上台后,越来越昏庸,刻薄多疑,爱听好话。高肇得宠了,在朝里为所欲为,谁跟他有矛盾,不管是不是皇族,他都想法子整。朝里没人不恨他,可他在皇帝面前说一不二,大家敢怒不敢言。

高肇有个侄女叫高英,是宣武帝的妃子。这姑娘长得是美,宣武帝被她迷得神魂颠倒,很快就冷落了原配皇后于氏,把所有宠爱都给她了。高英虽然漂亮,心眼儿跟她叔叔一样又坏又狡猾,还野心勃勃,想当皇后。高肇当然也希望侄女当皇后,自己当国丈,权势更大。公元507年,于皇后突然暴毙,死因不明。连三岁的小皇子元昌也莫名其妙死了。好多人怀疑是高英和高肇合伙害的。

于皇后一死,宣武帝就想立高英为后。高肇赶紧顺杆爬,在皇帝面前使劲推荐。可这猫腻哪能瞒过元勰?这小子早看穿了,心里想:这种心狠手辣的女人怎么能当皇后?于是拼命反对,好言相劝。

却因功高盖主惨遭伤害-北魏汉化改革的功臣-元勰 (功高盖主者死)(图1)

这下可把高肇恨坏了,恨不得生吞了元勰。他天天在宣武帝面前说元勰坏话,本来就猜忌元勰的皇帝,越来越讨厌他。正好当时宗室王元愉联合南梁造反,高肇就污蔑元勰是元愉的同伙。宣武帝一开始不信,可架不住高肇天天嚼舌根,最后居然信了,同意高肇用毒酒赐死元勰。

永平元年,公元508年九月,皇帝假意召元勰进宫饮宴。巧了,那天元勰的妃子李媛华刚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。元勰正抱着孩子轻轻摸呢,圣旨就到了。他心里咯噔一下:这分明是鸿门宴,去了九死一生。此时的元勰,多想陪陪刚生产的妻子、多想抱抱刚出生的孩子啊。他求派来的使者:“今天我老婆生孩子,我能在家陪陪她吗?”使者死活不同意。没办法,只能硬着头皮去。临走前,元勰拉着李媛华的手,哭着说:“我这一去,可能回不来了,你要照顾好自己,看好孩子。”李媛华也舍不得,可圣旨难违,明知是火坑也得跳。夫妻俩抱头痛哭,生离死别。

元勰被催着,怀着沉甸甸的心情去赴宴。满桌山珍海味,他却味同嚼蜡,只能一杯接一杯灌闷酒。到晚上,喝得醉醺醺的,被人扶到别的房间歇着。

过了一会儿,高肇的心腹元珍带着武士和毒酒进来了,对元勰说:“您是国家功臣、当今皇叔,居然谋反。皇上有旨,让您自尽。”元勰心都凉了,眼泪直掉,说:“我对朝廷忠心耿耿,凭什么杀我?让我见见皇上,我死也瞑目。”元珍冷笑:“都这时候了还见什么皇上?快喝!”元勰还在挣扎:“我是冤枉的,我要见皇上解释,皇上仁慈,肯定会赦免我的。”傻乎乎的元勰啊,到这时候还对皇帝抱有幻想,不知道真正要他命的人,就是皇帝本人。

却因功高盖主惨遭伤害-北魏汉化改革的功臣-元勰 (功高盖主者死)(图1)

武士瞪着眼,凶神恶煞似的,用刀把子使劲敲元勰的头,元珍也催:“快喝!想抗旨吗?”元勰悲愤交加,大喊:“皇天啊,我忠于国家,也要被杀吗?”武士又狠狠打他,元珍也死死盯着他。元勰终于绝望了,叹口气,端起毒酒一饮而尽。没一会儿,就带着无尽的遗憾断了气,才36岁。

高肇让人用裹尸袋包住元勰的尸体,拉回府里,谎称是饮酒过度暴毙。李媛华抱着丈夫的尸体嚎啕大哭,咬牙切齿骂:“高肇,你滥杀忠良,皇天在上,后土在下,不得好死!”元勰死后,上到朝臣,下到百姓,没不为他这位贤王惋惜的。

皇帝翻脸不认人是常事,元勰再小心、再谨慎,还是躲不过皇帝的猜忌和小人的陷害,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。像他这样的人,历史上不是第一个,也不是最后一个。封建社会里,能臣的无奈,想想就让人唏嘘。


上一篇: 忽必烈是怎么建立元朝的-开启汉化改革 (忽必烈是怎么继承汗位的) 下一篇:北魏汉化改革失败之后宇文泰做了什么-两项制度解决民族矛盾! (北魏汉化改革的意义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