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曹操的立嗣之争中-曹丕是如何从一众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 (在曹操的立嗣是谁)
在曹操二十五个子嗣之中,先后出现于曹操视野里的储嗣候选人有四位,曹昂、曹冲、曹丕、曹植,最能当得太子者人选至少有二位,正室刘夫人所生长子曹昂和环夫人所生曹冲,曹丕是曹操的次子,曹昂死后,曹操还曾打算传...
曹操二十五个儿子里,真正进过他储嗣人选视野的,其实就四个:曹昂、曹冲、曹丕、曹植。最能当太子的,至少有两个:正室生的长子曹昂,还有环夫人那个神童儿子曹冲。曹丕是老二,曹昂死后,曹操甚至还想过把位子传给曹冲这个庶弟。
曹冲这孩子真是个神童,五六岁脑子就跟大人似的,还特别心善,老帮犯错的人求情,救了好几十个人。曹操疼他得不行,可惜十三岁就病没了。

曹冲一死,曹操还跟曹丕念叨:“你弟弟没了,是我倒霉,可你捡着大便宜了。”曹丕后来也老跟人说:“要曹冲还在,哪轮得到我当太子。”曹冲一走,真正能争太子的就剩曹丕和曹植了。后来曹植凭着一身才气,把曹操迷得不行,哥俩儿就这么掐起来了。
曹操在立太子这事上一直犹豫不决,手下人也跟着分成两拨:一伙儿挺曹丕,像贾诩、司马懿、崔琰这些人;另一伙儿挺曹植,比如杨修、丁仪、丁廙。两边各拉帮派,使绊子、造舆论,斗得那叫一个热闹。
挺曹植的杨修,出身名门,脑子特别好使,又是曹操的主簿,消息灵通,给曹植出了不少主意,曹植一度占了上风,好几次都快成太子了。曹植的才能确实比曹丕强,丁仪夸他是奇才,丁廙说他聪明得差不多算完人了,学问又好,文章写得一绝。有次他和邯郸淳聊文章、政事、打仗,邯郸淳都惊得喊天人,曹操自己也说“这几个儿子里,最能成大事的就是他”。曹植自己也挺自信,觉得太子非自己莫属,所以好几次差点就真当上了。
但曹植这人毛病也不少,太随心所欲,不爱约束,还老喝酒。比如他曾经坐着车在皇帝专用的道上跑,还撞开司马门出去,这么不守规矩,曹操虽然爱才,但更看重法度啊,所以最后还是没选他,曹丕就这么被立为太子了。
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曹丕靠着各种手段,加上司马懿、吴质他们帮忙,总算在继承权斗赢了曹植,成了魏王世子。曹植输了之后,天天郁闷,只能靠喝酒解闷。到了219年,曹仁被关羽围住,曹操让曹植带兵去救,结果曹植喝得烂醉,根本没法领命,曹操从此再也不搭理他了。
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曹丕当着太子,驻守邺城。有人叫魏讽的密谋造反,同伙陈祎自首了,曹丕带人平了叛,把魏讽杀了。当太子那会儿,他还组织了个文学小团体,带着大家一起写诗写赋,建安文学那会儿特别火。220年,曹操死了,曹丕接班当了魏王,同年就登基,建了魏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