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最大的区别是什么-均田制在北周与唐朝的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(晚成鸟雏鸟与早晨鸟最大的区别是)

均田制,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,土地为国有制,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,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,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,均...

admin

均田制,说白了就是封建王朝把没主的地按人头分给小农民种,土地归国家,种够年限就能归自己。从北魏到唐朝前期,这制度一直挺流行。

不过虽然都叫均田制,不同朝代玩得也不太一样。最明显的区别是:北魏搞均田制,主要就是想让荒地赶紧种起来,说白了就是把农民拴在土地上,跟差不多。到了唐朝,均田制是跟府兵制绑着的,兵农合一,初唐为啥那么能打?就靠自耕农拉来了一大波好兵源。隋朝嘛,就夹在中间,两边沾点边。

光看“均田制”仨字,从北魏到唐朝,其实没啥大变化,都是给汉人分地——毕竟那时候就数汉人会种地嘛。

最大的区别是什么-均田制在北周与唐朝的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(晚成鸟雏鸟与早晨鸟最大的区别是)(图1)

人少的时候,连老头老太太、耕牛都能分到地,地分得多,年龄范围也大。人一多起来,就只给壮年男女分了,地少了,年龄范围也缩水。北魏是15岁到70岁都能分,盛唐就卡得严,23岁到57岁。

这么搞,对刚打完仗恢复生产特别有用,农民被死死按在土地上不能跑,国家恢复元气快,内部也稳当。

但不管是北魏、隋还是初唐,外面有敌人,里面有麻烦,仗打得没停过。这时候,西魏搞出来的府兵制,就把几个王朝的根本区别给显出来了。

早先的西魏和北魏,当兵的都是鲜卑人,那时候兵和农是分开的,鲜卑人光打仗不用交税,汉人光种地交税,国家的钱基本就靠汉人。

最大的区别是什么-均田制在北周与唐朝的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(晚成鸟雏鸟与早晨鸟最大的区别是)(图1)

但老打仗,兵不够用了,从西魏的宇文泰开始,就开始拉汉族地主豪强进军队,这些人的私人武装也成了正规军。这时候的府兵制,与其说是招兵,不如说是招将。这些人本来就有地,打了仗还能捞更多地,他们打仗,就是为了家族在西魏里当更大的官。

可这口子一开,大地主、小地主、自耕农就混到一块儿了,越来越多的小地主和自耕农也跑去当兵,兵农慢慢就合一了。汉人靠军功进了鲜卑政权的高层,民族融合也快了。这事儿是慢慢磨出来的,从西魏到北周,再到隋,最后到初唐,才算彻底没了职业兵,自耕农成了唐军的主力。

府兵制得自己掏钱买大部分兵器、带点口粮,连马匹都得自己备。这最大的好处就是,国家在军事上不用花太多钱。

可刀剑弓矢、马匹这些,穷得叮当响的佃农、农奴根本弄不起,只有家里有粮的自耕农才扛得住。地主贵族当然也行,但人太少,只有靠数量庞大的自耕农,初唐征兵才那么轻松,甚至能挑挑拣拣,选身体好、装备齐的去当兵。

最大的区别是什么-均田制在北周与唐朝的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(晚成鸟雏鸟与早晨鸟最大的区别是)(图1)

北周那时候的均田制,就是恢复生产的一个法子;到了初唐,均田制搞兵农合一,国力恢复快、人口涨,兵源还足。而且初唐打胜仗,抢来更多地分,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,这也是初唐为啥总能赢的一个大原因。

等到武则天时期,唐朝的官场越来越烂,权贵们越来越横,加上人长得比抢的地快,没地分给新增人口了,均田制就开始摆烂。跟着府兵制也崩了,盛唐时期只能改成募兵制,唐军的战斗力也就一天不如一天了。


上一篇: 最终结果如何-北周与北齐之间的河阴之战是怎么回事 (取保候审最终结果如何) 下一篇:郭衍-北周至隋朝时期大臣-深得隋炀帝宠信-善于揣摸圣意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