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终结果如何-北周与北齐之间的河阴之战是怎么回事 (取保候审最终结果如何)
北齐武平六年,北周建德四年,575年,七月至九月,北周武帝宇文邕率军于河阴,今河南省孟津县,地区与北齐军进行的一次作战,史称河阴之战,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,过程5...
北齐武平六年(也就是北周建德四年,575年)七到九月,北周武帝宇文邕带着大军在河阴(现在河南孟津县)跟北齐军干了一仗,这就是史上的河阴之战。咱这就说说这仗到底打的啥样。
过程
575年那会儿,北周武帝瞅准了北齐在淮南刚吃了败仗,皇帝又昏庸、朝政乱的档口,听了骠骑大将军韦孝宽的主意,开始在边境屯兵,准备东出打北齐。北齐那边听说消息,也赶紧加修防御工事。七月,宇文邕发兵十多万,分了六路大军去打北齐:柱国宇文纯、荥阳公司马消难、郑公达奚震带着前三军;越王宇文盛、周昌公侯莫陈崇、赵工宇文招领着后三军。齐王宇文宪带2万人奔黎阳(今河南浚县东北);隋公杨坚他们带着3万水军从渭河杀进黄河;梁公侯莫陈芮带2万人守太行道,专门切断北齐并、冀、殷、定几个州的援兵;申公李穆带3万人守河阳道,断绝黄河以北跟洛阳的联系;常山公于冀带2万人出陈(今河南淮阳)、汝(今河南汝南)以南,防着南边的陈军,顺便掩护主力右翼。周武帝自己带着前后六军共6万人,直扑河阴。
八月二十一号,北周大军进了北齐地界,为了拉拢老百姓,下了死命令:不准砍树,不许踩庄稼,谁敢违抗直接军法处置。二十四号那天,武帝亲自上阵指挥,带着大军拿下了河阴大城。宇文宪那边也攻下了武济(今河南孟津),接着又围了洛口(今河南巩县东北),把东、西二城都拿下了,还一把火烧了黄河上的浮桥。北齐的永桥大都督傅伏带兵从永桥(今河南武陟西)来救河阳,结果浮桥早被北周烧了,他就退守到黄河里的中潬城(今河南孟津西南黄河中)。北周军拿下河阳南城后,围着中潬城打了二十多天,愣是没攻下来。北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死守金墉(今河南洛阳东北),武帝带人打也没能攻克。
九月,北齐的右丞相高阿那肱从晋阳(今山西太原)带兵南下救洛阳,大军开到了河阳(今河南孟县)。北周军呢,因为一直耗在金墉和中潬城下,久攻不下,北齐的援军又到了,加上武帝自己还生了病,没办法,只好放弃已经攻下的30多座城,烧了船就往回撤,只留了韩正守着王药城(今河南济源境),掩护大军撤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