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受祭拜的人-杜预是什么人 (进入第一个太空的人是谁)
杜预是什么人你知道吗?不知道没关系,趣历史小编告诉你,文庙武庙最早是,祭祀孔子和姜太公,到唐朝之后把及历代文臣良将也设置进去享受祭拜,对于古代的文武大臣来说,能青史留名被记住和祭拜想必也是很多人的梦想...
杜预是谁?可能很多人不太熟,今天就来唠唠这位牛人。文庙和武庙,最早是祭孔子和姜太公的,后来唐朝把历代文臣良将也加进去了。古代大臣能被记住、被祭拜,估计是不少人的梦想。历史上能同时进文庙和武庙的,就俩人——诸葛亮和杜预。唐太宗时杜预进了文庙,能在孔子边上有个位置;明成祖时诸葛亮才进文庙。所以说,杜预是第一个“双料”名人,妥妥的开创者。
说起杜预,对历史不太熟的可能真没听过。他公元221年出生,刘备称帝那一年,官宦家庭,从小书读得多,别人送他个外号叫“杜武库”,意思是他这人就像个武器库,啥都知道,啥都懂。后来因为才学,跟羊祜、山涛他们一块被司马昭看重,成了司马氏集团的顶梁柱之一。打蜀国的时候,司马昭派他去钟会军里当幕僚,钟会后来联合姜维谋反,想杀魏军将领自己割据益州,结果乱中被杀,钟会的不少手下都死了,杜预脑子活,靠着机灵劲儿躲过一劫。当时邓艾被钟会污蔑冤死,杜预还是少数替他喊冤的将领之一。
司马炎上台后,羊祜死了,杜预被任命镇南大将军,他规划好了打孙吴荆州的计划,把孙皓耍得团团转,大战前吴国将帅换人,军心都乱了。可晋国内部一堆人反对打吴国,司马炎居然想推迟计划。杜预急了,连着上了三道折子,这才把司马炎说动,最后拿下荆州,把吴国给灭了,汉末三国分裂的局面,算是彻底结束。
《晋书》里说杜预连马都不会骑,纯纯一文人,但吴国人最恨他,听说他有“大脖子病”,居然给狗脖子上套水瓢,见着长包的树就写“杜预颈”,然后砍掉,发泄仇恨。为啥恨他?因为杜预太会打仗,动不动就给敌人致命一击。他指挥的军队斩杀、俘虏的吴国高官可不少,光都督、监军这种高级的就有14个,郡守、将军这种中级的一百二十多个。
除了军事,杜预还给《晋律》做过注解,明确提出“律是用来定罪的,令是用来管事的”,这可是咱国家历史上第一次把律法、刑法、规章制度分得这么清楚。他还主张律法得精简,文字要通俗,让老百姓能看懂。于是把原来两万六千多条、七百多万字的律法,砍成了两千九百多条、十二万多字。而且他在经济、文化、农业、水利上也都有不少建树,最牛的是在司马炎那种猜忌心重的手下,还能安安稳稳活到晚年。
唐太宗李世民挑了二十二人配享文庙,北宋的《十七史百将传》里也有杜预。这位终结三国历史的低调名将,真是人生赢家啊。而且啊,在明朝之前,能同时进文庙和武庙的,就他一个,这排面,没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