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杜预-为何能配享文庙和武庙-连骑马射箭都不会的将军 (杜预是谁)

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杜预的故事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,在明成祖朱棣把诸葛亮请进文庙之前,杜预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牛人,公元647年,贞观二十一年,,唐太宗诏令历代...

admin

今天来聊聊杜预这号人物,挺有意思的。在明成祖朱棣把诸葛亮请进文庙之前,杜预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同时进文庙和武庙的牛人。

杜预-为何能配享文庙和武庙-连骑马射箭都不会的将军 (杜预是谁)(图1)

公元647年,唐太宗挑了二十个先贤配享孔子,杜预就在里头。过了135年,到了公元782年,颜真卿又给唐德宗提建议,追封六十四个古代名将,杜预又榜上有名,被封“晋镇南大将军当阳侯”。到了北宋,搞了个七十二名将庙,杜预还在。后来《十七史百将传》里也有他。配享文庙和武庙,这可是古代读书人和武将能得的最高荣誉了,杜凭啥能同时拿下?

01 无所不有的“杜武库”

杜预(222年-285年),字元凯,陕西西安人,魏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学者。京兆杜氏,后来出了杜甫、杜牧这些大诗人,都是杜预的后人。

杜预出身名门,但他可不是那种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。从小书读得多,啥都懂一点,简直是古代版的“斜杠青年”——经济、政治、历法、法律、数学、史学、工程,样样都研究。

曹魏那会儿,他爹站错队,他一直没被重用。后来司马昭上台,杜预才开始发光,不仅恢复了爵位,还娶了司马昭的妹妹,成了司马家的“自己人”。

杜预博学多通,当时的人给他起了个外号,叫“杜武库”,说他就像个武器库,啥都有。这可不是瞎吹,他在好几样事儿上都干出了名堂。

一是修《晋律》。他修律法的时候,第一次把“律”(刑法)和“令”(规章制度)分得清清楚楚,还把老律法砍砍删删,加了不少注释,让老百姓看得懂,后世都说这律法“又轻又公平”。

二是管内政经济。他当了七年度支尚书,相当于财政部长,管着国家的钱袋子。在任上,他提了五十多条建议,既能让国家有钱,又能边防稳固,朝廷全采纳了。

三是关心老百姓。西晋一有灾,他就上书救灾,还亲自去调研灾情,想办法,他的奏疏后来都收在《晋书•食货志》里,成了研究晋朝经济的重要材料。

四是改历法。他发现当时的历法不准,算了算,修正了错误,搞出个《二元乾度历》,取代了旧历法。

五是搞发明。他做了个“人排新器”,让农田灌溉效率高了,农业发展快了。还根据古书复制了个早就失传的周庙欹器。

六是建工程。洛阳交通有问题,他顶着压力修了富平津黄河大桥,就是有名的“河桥”,从设计到施工他都操心不少。

《晋书》里夸他:“在内七年,干的事儿多到数不清,朝野都夸,叫‘杜武库’,就是说啥都有。”

02 身手糟糕的“名将”

杜预可不是那种能打打杀杀的武将,武力值基本为零。他“身不跨马,射不穿札”,既骑不了马,箭也射不穿铠甲,身手连普通士兵都比不上。

但他“明于筹略,善于规划”,是个顶呱呱的军事战略家,朝廷开军事大会,总叫他参加。

当秦州刺史时,鲜卑人造反,朝廷打不赢,杜预提了“五不可,四不须”的战略,结果上司石鉴说他怕敌人,差点把他整死,后来证明他是对的。

最能看出他军事才能的,就是灭吴那场大战。杜预虽然是西线指挥,但作用特别大。

一是接替羊祜管荆州前线,先奇袭西陵,把东吴名将张政打跑,又利用孙皓多疑的心理,把张政换掉,为攻吴创造了条件。

二是三番五次劝晋武帝打吴国。他跟司马炎分析形势,说这时候打吴国稳赢,再拖就亏了。司马炎优柔寡断,最后才被说动。打仗时,吴国真的一点反抗能力都没有。

三是西线一路打下来,夺江陵,占荆州,活捉吴军都督孙歆,给王濬的水师扫清了障碍。“势如破竹”这成语就是杜预说的,他说“砍竹子一样,前面几节破了,后面就迎刃而解了”,后来还真就一路打下来了。

四是不抢功,不拖后腿。自己任务完成了,还带兵去帮其他队伍打建邺。他心胸宽,大局观强,全力支持王濬拿下建邺,抓了孙皓。这品德,比长江下游的王浑强多了。

五是分兵打下了交州、广州(现在广西、广东),加快了全国统一。

杜预-为何能配享文庙和武庙-连骑马射箭都不会的将军 (杜预是谁)(图1)

杜预虽然武艺不行,但脑子好使,懂对手,常靠智谋把敌人干掉。士兵跟着他打仗,都说爽,夸他“用脑子打仗,一个顶一万”。

整个灭吴仗,杜预功劳大,杀了、抓了吴国的都督、监军十四个,牙门、郡守一百二十多个。

所以东吴最恨杜预。杜预有脖子病,吴国人就给狗脖子上套个水瓢,看见长包的树,写上“杜预颈”,再砍掉,发泄仇恨。

打完仗,杜预继续守襄阳。他觉得天下安了也不能松懈军备,一直带着部队训练,还把重点放在维护地区安定上。

同时他还搞水利工程,修了老河渠,引滍水、淯水灌田,一万多亩地受益。还开了条从扬口到巴陵的运河,一万多里,让夏水和沅、湘水连起来,既解决了长江排水,又改善了荆州漕运。

杜预的政绩,老百姓都夸,叫他“杜父”,还编歌:“后世无叛由杜翁,孰识智名与勇功。”

03 立言注《春秋》

诗圣杜甫特别佩服这个先祖,把他当偶像。杜预常说的“德不可企及,立功立言可庶几也”,一直是杜甫努力的动力。

杜预特别喜欢读《左传》,自称有“《左传》癖”。立功后,他专心写书,留下不少东西。他写的《春秋左氏经传集解》三十卷,是《左传》注解里传到现在的最早的,收在《十三经注疏》里,对后世研究《左传》影响特别大,现在还有用。他还搞了本《善文》五十卷,是古代比较早的散文选本。

《隋书•经籍志》里说,杜预的书到唐朝还有不少,比如《春秋左氏传音》三卷,《春秋左氏传评》二卷,《春秋释例》十五卷,还有《律本》《杂律》《丧服要集》《女记》,加上文集十八卷,另有《春秋长历》等等。

历史上文武双全的人不少,但像他这样既能“立功”又能“立言”的真不多,所以他是第一个同时进文庙武庙的,连诸葛亮都得排他后头。

左手灭孙吴,右手注《春秋》,杜预这波操作,确实配得上文武双全的称号。就像房玄龄在《晋书》里说的:“振长策而攻取,兼儒风而转战。孔门称四,则仰止其三;《春秋》有五,而独擅其一,不其优欤!”


上一篇: 他有哪些卓越的贡献-杜预为何能同时进入文武二庙 (他有哪些卓越英语) 下一篇:有哪些与杜预相关的轶事典故-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(和杜预相关的成语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