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有哪些卓越的贡献-杜预为何能同时进入文武二庙 (他有哪些卓越英语)
杜预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?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~振长策而攻取,兼儒风而转战,文庙和武庙是历代中国王朝为纪念对社稷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,而建立起来的纪念场所,是自古以来读书人和武将们追求的最...
杜预这人,大家熟吗?可能不如诸葛亮、关羽那么有名,但你要知道,在古代能同时进文庙和武庙的,就他一个,牛吧?
"振长策而攻取,兼儒风而转战。"
文庙和武庙,说白了就是古代给大文豪和大英雄盖的"名人堂",能进一个就算历史巨佬了,两个都进?那简直凤毛麟角。文庙里一开始都是孔子、孟子这些大儒,还有颜渊他们"十哲",读书人做梦都想进去。武庙呢?姜子牙、张良、白起、韩信、关羽,全是狠角色,武将们的终极目标。能进一个庙,已经够吹一辈子了,两个庙都进的,历史上就杜预一个,晋朝的名臣。那问题来了,杜预到底干了啥,能这么牛?咱们瞅瞅。
出生名门,文武双全。
杜预在三国时期真不算特别火,后世提他的人也不多,感觉挺低调的,但这不妨碍他成为大佬。三国快结束的时候,曹魏被司马昭掌控,天下一统的戏码要开场了,杜预这时候开始冒头。
他家祖上三代都在朝里当官,但不是那种混日子的官宦子弟,自己有本事有想法。他爷爷杜畿,曹魏有名的文臣,当过河东太守,不过他是汉朝旧臣,跟荀彧他们关系好,跟曹操走得不近,一直没被重用。到曹丕上位,才被启用,当尚书,立了不少功,死后曹丕追封太仆,谥号"戴侯"。他爸杜恕,曹丕时期一直没当官,曹叡时才出来,性格太直,忠心耿耿但跟朝里人处不好,被人诬陷,发配路上病死。杜预自己呢,司马昭时期出仕,因为有能力被看重,后来还娶了司马昭的妹,成了司马家自己人,文武双全,平蜀、灭吴都掺和进去了,救灾、治水这些民生事也搞得挺溜。
力主灭吴,统一天下。
278年冬天,杜预当上荆州都督,管着地方的军事。他天天琢磨东吴的情况,调研来调研去,发现东吴不行了,衰败得厉害,这时候打最能赢。赶紧跟司马炎汇报,说可以打了。结果司马炎犹豫,朝里大臣也反对,觉得东吴老百姓都拥护孙家,打了不好。偏偏这时候,能打的前线主帅羊祜病重,临死前跟司马炎说,换杜预吧,他能行。司马炎想了想,把主帅位置给了杜预。第二年,杜预带着20万大军,分六路打东吴,水陆并进,相互配合,东路是琅琊王司马伷,中路是豫州刺史王戎,南路是胡奋。又折腾了一年多,280年,晋军在杜预带领下,一路南下,势不可挡,东吴节节败仗,最后被灭了。三国鼎立就这么结束了,晋朝统一天下,杜预被封当阳县侯。
济民有方,政绩斐然。
杜预不光打仗厉害,当官也有一套。278年秋天,兖豫一带暴雨成灾,全国发大水,晋武帝急得团团转,杜预两次上书说咋办。他调研后发现,灾害是因为水利年久失修、乱垦地、瞎种地(火耕水耨)造成的。他还建议把政府不用的牛租给灾民,还批评朝里部门扯皮、争利,导致救灾不力。司马炎听了他的,最后救灾成功了。后来他镇守襄阳,一边加强军队训练,一边修水利,把旧河渠修好,引水浇田,一万多亩地受益。还开凿运河,从仰口到巴陵,打通夏水、沅水、湘水,漕运问题解决了,长江泄洪难题也搞定了。当地百姓都叫他"杜父",多亲切。
从他的故事里,能看出点啥呢?首先,得会观察研究,抓住机会。杜预能看出东吴不行了,不是瞎猜的,是调研出来的,而且他坚持到底,真把事办成了。其次,得心里装着老百姓,做长远打算。杜预能进两个庙,就是因为他总想着后世,修水利、救灾,都是实打实利民的事。现在人提他少,可能也是他太低调了,不像那些天天刷存在感的。不过低调归低调,本事是真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