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最后结局如何-明朝与英国的一场海战 (林冲最后结局如何)

这是1637年8月19日,明朝广东海道,不出名,和总兵陶谦团结签名,写给英国船队船主威德尔的一封公牍,咋一看,即是端庄热血大明的范,不过关于如许的狠话,威德尔内心毫无颠簸,乃至曾经笑作声了,由于明军的...

admin

这是1637年8月19日,明朝广东海道(不出名)和总兵陶谦联合署名,写给英国船队船主威德尔的一封公文。

乍一看,那股子端正热血的大明范儿挺足,不过对这种狠话,威德尔心里一点波澜都没有,甚至直接笑出声了。

毕竟明军的战斗力几斤几两,威德尔早就领教过了,实在是不咋地;大明也只能靠放狠话找点面子了。

1、压根不想好好贸易的明朝 1636年4月16日,威德尔带着“龙号”“太阳号”“凯瑟琳号”“殖民者号”4艘大船,外加“安妮号”“发掘好”2艘轻帆商船,一共6艘船,勉强算得上“声势赫赫”地离开英国,前往明朝的澳门想搞点贸易。

当然,也是想冲破葡萄牙对澳门贸易的垄断:“若英国人获取据点,开发了与印度的贸易,则葡萄牙的此项贸易就会一切消散。”说白了就是眼红葡萄牙人靠着澳门赚得盆满钵满。这点跟《明史》的记载倒是挺吻合的:“驾四舶,由虎跳门薄广州,声言求市。”威德尔船队的第一目标,指定不是来跟明朝开干,而是纯纯想跟明朝做生意。

1637年的7月23日(明崇祯十年),威德尔的船队总算抵达广州,希望能跟明朝官方搭上线。他派“安妮号”进广州内河测水深,甚至摸到了虎门一带,还都做了标记。这会儿明朝方面,早就注意到这群“红毛夷”的动向了。其实早在7月初,威德尔船队到澳门装货的时候,广州就有个“大官员”派来的代表,上了船队的“龙号”上查探,主要是想搞清楚英国人来大明的目的:“探悉咱们(英国船队)的意图和要求。”

到了8月初,眼看英国人越往广州深处试探,明朝方面直接下令:“别再往广州推进了。”尽管7月底的时候,威德尔就已经向广州方面坦白,自己带了多少船、多少人,还有多少军械、货品、投资银子,希望能跟明朝直接贸易,但广州方面压根没回话。

因为一直等不到明朝的回复,威德尔带着船队挪了个地方,8月8日到亚娘鞋下锚。在这儿,他看到了明军的备战迹象:“跟踪船队的明朝海军和炮台四周,忙得不可开交。”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来打仗的,威德尔特意挂了白旗,可惜明军压根不懂这啥意思。几十年后的清军,在同一个虎门地方开炮的时候,也还是不懂打白旗是啥意思。

最后结局如何-明朝与英国的一场海战 (林冲最后结局如何)(图1)

威德尔只好派人登陆,一方面是想买点粮食补给,另一方面是想跟明朝解释清楚误会。结果明朝搞“焦土政策”,威德尔啥都没买到;倒是跟明朝官员搭上头了,还得到个临时保证:6天后,广州方面的贸易许可就会发下来。威德尔觉得自个儿又被忽悠了。

2、一触即溃的虎门炮台 眼巴巴等了3天,8月11日,威德尔再也忍不住了。他派“龙号”去附近水域测水深,结果明朝炮台先开炮了,“龙号”被前后轰了3波,可惜明军的大炮始终没打中目标。几十年后的清军,也是这尿性。

得知船队被攻击后,威德尔立马下令挂红旗冲锋:“立即升起国王旗帜,帆布及红旗,正好潮水也涨了,咱们(英国船队)驶入炮台附近,四艘船把它围起来。”结果就是英国4艘大船对着亚娘鞋炮台一顿猛输出,亚娘鞋炮台毫无还手之力。不到半小时,就被轰得乌烟瘴气,剩下的明军也赶紧跑了。

威德尔指挥英军登陆,顺利占领炮台后,把城头上的明朝旗帜扯下来,吊在城墙下。然后在城头上升起英国国王的旗帜,算是给明廷一个下马威。搞完“胜利仪式”,威德尔开始清点战利品,总共缴获了40门火炮。虽然威德尔看不上这些炮,但还是把其中的35门搬上了船,好歹拿点战利品当纪念不是?

这下明朝官员不敢再吊着威德尔了,派了个通事(翻译,会葡萄牙语)李叶荣(《明史》里叫“奸民李叶荣”,威德尔管他叫“诺雷蒂”)来见威德尔。主要是转达明朝的意思,说难听点就是想求和,想相安无事,前提也简单:只要威德尔交出亚娘鞋炮台的火炮和其他战利品,广州方面就跟他贸易;当然,贸易也有条件,得学葡萄牙人的老规矩,给明朝上税。

威德尔想都没想就答应了,还派自己手下的两个海商,跟着李叶荣去广州复命,希望能赶紧把贸易谈成。结果呢?两边都被李叶荣给耍了,这货见谁都说好话,这边忽悠威德尔说明朝愿意贸易,那边忽悠明朝说威德尔服软了。沈惟敬的好徒弟啊,怪不得《明史》里说他“奸民”。最后海商们回来后,李叶荣这“两面派”的把戏就露馅了。

因为海商给威德尔带回了海道和总兵陈谦的联名告示,语气硬得让威德尔赶紧滚蛋。就是开头那封慷慨激昂的信。但威德尔就笑笑不说话:“明朝帝国已面临绝境,而他们的武力已处于最低潮,但官员的舌头和笔尖,仍保持他们一贯的精神。”说白了就是“呵呵,菜鸡”。

之后威德尔想进内河躲风浪,被明朝坚决拒绝,两边又打起来了。9月10日凌晨两点,明朝海军发动夜袭,用火船冲,但对威德尔船队没用,很快就被击退。9月18日,威德尔指挥英军反击,放火烧了三艘中国帆船,烧了一个镇子,抢了30头猪。随后又占领了虎门的亚娘鞋炮台,彻底炸毁,还顺手烧了一艘明朝的大帆船。怎么说呢,就是把明军虐得不行。威德尔的船队几乎没啥损失,就是偶尔缺补给,但靠抢也够了。

3、英国真的给明朝赔款了? 按老说法,英国是为了避免跟明朝彻底翻脸,主动答应赔明朝2800两银子,写了保证书才走的。但实际情况是,确实有这2800两银子,但这根本不是赔款,而是贸易的“中介费”。也不是明朝找威德尔要的,而是在澳门的葡萄牙人,找威德尔索要的“好处费”。

最后结局如何-明朝与英国的一场海战 (林冲最后结局如何)(图1)

二次交火后,葡萄牙人掺和进来劝和,威德尔船队终于能去广州采购货品。但条件是,在李叶荣的撺掇下,英国海商给广州官员塞了6000多两白银的贿赂,其中六成被总兵陈谦黑了。等英国人准备走的时候,葡萄牙人又叫住他们,说你们能跟明朝贸易,我们葡萄牙人是出了大力的,要求威德尔船队“为他们已做生意的特权,付28000八单元里亚尔”,折合白银大概17612两。英国人肯定不答应啊。两天后,葡萄牙人改口了,说只要4528八单元里亚尔,折合白银2800两。这跟赔款一点关系没有,就是葡萄牙人假借明朝的名义,忽悠英国人当冤大头。威德尔当时就认定:“这是葡萄牙人和中国人矫揉造作的欺骗举动。”不光威德尔不肯出,他手下的海商也坚决反对:“对于这种敲诈,商人们坚决拒绝。”最后结果呢?不了了之,英国人指定不会给,想都别想。

但威德尔确实跟明朝达成过一项协议:“(总兵陈谦)第一次和(海商)蒙泰尼,订约并签订条款:为了自由和广泛的贸易与居住,英国人每年缴付(明朝)皇上银20000两,4门铁大炮和50枝毛瑟枪。”但前提是要求明朝,效仿对葡萄牙的例子,也划给他们独立贸易区,或者允许他们建商馆。总兵陈谦八成是答应了,但其实就是在忽悠威德尔,威德尔也没把这当真。他只要能完成这次对明贸易,就算完成任务回英国复命了。最后就是两边都没把这协议当回事。

威德尔回国后挺失意的,因为没实现跟明朝建立贸易的目标,但也算完成了航海壮举,毕竟是英国第一次跟明朝“成功”做上贸易。但总兵陈谦就惨了,《明史》里记载:“谦自请挪用以逃难,为兵科凌义渠等所劾,坐逮讯。”英国人走后,陈谦怕战败和签协议的事败露,赶紧请求外调想躲风头,结果还是被人揭发了,蹲大牢去了。下场怎么样就不知道了,反正按崇祯的脾气,好不了。

最后说个特别逗的事:明朝到死都不知道英国的存在,他们一直以为跟他们打仗的“红毛夷”是荷兰。《明史》沿用了明朝的记载,把亚娘鞋海战的账,算到了荷兰头上。荷兰这锅背得,也是没谁了。


上一篇: 宁远之战中明朝的主要将领是谁?后世如何评价宁远之战 (宁远之战中明军重伤了清军的) 下一篇:嘉靖帝需不需要负责任-明朝灭亡 (嘉靖帝的功过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