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有多注重孝道-明朝为何会成为孝道王朝 (朱元璋的)
对朱元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,说到明朝的皇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朱元璋了,朱元璋白手起家最后当上了皇帝,有不少的人也是说朱元璋确实厉害,不仅头脑有智慧而且还非常的有...
说到明朝皇帝,朱元璋绝对是绕不开的人物。这位从放牛娃一路逆袭到开国皇帝的狠人,不仅打仗厉害,搞统治也有一套。不过今天想聊的不是他的铁腕手段,而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——他死后葬的陵墓,为啥叫“孝陵”呢?

朱元璋(1328年—1398年),字国瑞,安徽凤阳人。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,给地主放过牛,1344年皇觉寺当过和尚,25岁投了红巾军,跟着郭子兴混。后来自己拉队伍,1356年攻占应天府(就是现在的南京),1367年北伐,1368年在南京称帝,国号大明,年号洪武。一路平西南、定西北,把元朝赶回草原,还收回了丢了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,算是把烂摊子收拾利索了。
这人吧,脑子好使,能打仗,会用人,还懂农业,重规矩。但晚年有点狠,杀了不少功臣,算是有点黑历史。不过今天不说这个,咱说他的“孝”。
明孝陵在南京紫金山南麓,离中山陵不远,是朱元璋和他老婆马皇后的合葬陵。为啥叫“孝陵”?一方面是因为马皇后谥号里有“孝慈”,另一方面,朱元璋这人特别讲究“孝治天下”,所以陵墓名字就带了个“孝”字。这陵墓规模贼大,170多万平方米,算是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了。

作为明皇陵的老大,孝陵的建筑和石刻艺术水平那是顶尖的,后来的明清陵墓基本都跟着它的模式建,所以叫“明清皇家第一陵”也不为过。但更关键的是朱元璋的“孝”,他可不是光喊口号。
他登基前自称“孝子皇帝臣元璋”,登基后直接叫“孝子皇帝。他找过母亲的指骨,在太庙祭祖哭得稀里哗啦,还经常说梦见爹妈。他甚至在宫里建了奉先殿,天天给祖宗烧香,初一十五、生日忌日都不落下。还让人画《行孝图》教育子孙,编了本《孝慈录》让全国百姓学。教育子女时总说:“奉先思孝”,一刻不能忘。
他自己这么重孝,死后陵墓叫“孝陵”,倒也名正言顺。而且不光他,明朝后来的皇帝好像也跟着“孝”上了:明成祖叫“至孝文皇帝”,仁宗叫“达孝昭皇帝”,宣宗叫“纯孝章皇帝”,连皇后都封“孝康”“仁孝”的。整个明朝277年,皇帝、皇后、陵墓带“孝”字的扎堆,这在历史上独一份。
朱元璋用一辈子把“孝”刻进了明朝的骨子里,他的陵墓叫“孝陵”,大概也是想告诉后人:这江山,是用孝道守住的吧。

你说一个从放牛娃走到皇帝的人,最后用“孝”定义了自己的陵墓,也算是对得起这辈子起起落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