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的严世蕃是怎样的人?他的下场又如何呢 (明朝的严世蕃是哪里人)
翻开,明史,,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存在,他严世蕃长得很胖,没脖子,瞎了一只眼,由于是官二代,所以有资格在国子监读书,读完书出来,也不用考试,直接就分配工作,先后在尚宝监和工部干过,干的都是...
翻开《明史》,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存在。
这严世蕃吧,长得是真有特点——胖得没脖子,还瞎了一只眼。因为是官二代,国子监读完书,连考试都省了,直接安排工作,先去尚宝监,又转工部,都是肥得流油的差事。有宝贝、好东西敢直接往家拿;给嘉靖修“碉堡”,也敢层层盘剥;连给太子过冬分炭,他都敢要回扣。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奢靡,《金瓶梅》里的西门庆,原型就是严东楼严世蕃。
可是这么牛逼的人,嘉靖是怎么允许他存在的呢?

当然不只是因为他是严嵩的儿子。这家伙不但才华横溢,还把嘉靖的心思吃得死死的。嘉靖后期迷上炼丹,天天躲着不上朝,内阁就在他炼丹的地方搭了个值班室,就等他发话。可嘉靖偏不直说,每次丢一份“青词”(就是跟老天爷汇报工作的那种),让一群人猜。猜对了有赏,猜错了就等着挨骂吧。
通常内阁拿到这玩意吃不准的时候,严嵩就派人从宫门传出去,快马送给严世蕃翻译。要是运气不好,严世蕃喝多了醉得不省人事,严嵩急得不行,心疼儿子归心疼,事儿耽误不了,直接一桶冷水浇下去,醒了再用热毛巾擦擦脸,严世蕃迷迷糊糊起来,就能把青词给翻译了,一点不含糊。
你说嘉靖年间的内阁大佬有多牛?杨廷和12岁中举,19岁中进士;严嵩也是年少成名,5岁启蒙,9岁进县学,10岁过县试,19岁中举;徐阶20岁中探花;高拱5岁就会对对子,8岁能背千言,17岁乡试第一;张居正更狠,荆州神童,考官怕他太年轻“伤仲永”还压制他,23岁才考上二甲第九。个个都是天才少年班的。
但严世蕃没经过这些功名搏杀,就能做到这样,只能说天赋是真高,青出于蓝胜于蓝。可惜这么好的天赋,却干尽了坏事。

有个事儿能反映严世蕃多懂嘉靖:他曾说“天下才,惟己与陆炳、杨博为三”。意思是全天下就仨人有本事,一个是他自己,另外俩是陆炳和杨博。
陆炳是锦衣卫指挥使,但他更关键的身份是嘉靖的发小,嘉靖信他。嘉靖不上朝还能让内阁服服帖帖,靠的就是锦衣卫。杨博呢,专管军队和边防,有他在,嘉靖不用操心这些,就能安心玩权术。
后来陆炳死了,严世蕃更是狂得没边。他用嘉靖的心思,带着严党把大明王朝掏了个大窟窿。沈炼、杨继盛这些忠臣敢说话,结果都被严世蕃抓住他们奏折里的字眼,用嘉靖最忌讳的子嗣单薄这事儿,给整死了。
不过徐阶装了20年孙子,终于让严嵩放松了警惕。关键时刻,他抓住了嘉靖怕丢权的心理,把严世蕃给解决了。
三法司把严嵩父子的罪证列出来,最狠的是“陷害忠良”。严世蕃一看这,乐了,觉得这下肯定能放。因为“陷害”可能是他干的,但“杀害”的命令可是嘉靖下的。判他有罪,不就等于嘉靖也有罪?嘉靖那么要面子,怎么可能下罪己诏?所以徐阶把证词改了——去掉“陷害忠良”,改成“交通倭虏,潜谋叛逆”“住宅私拟王府”,还硬加了一条“占了有王气的地”。这些很多都是莫须有的,冤枉是冤枉,但嘉靖一看:嚯,你想取而代之?那还能留着你?于是严世蕃卒。
严世蕃死得该,沈炼、杨继盛的亡灵也算安息了。不过嘉靖对严嵩还算念旧,留了他一条命。可严嵩80多岁丧子,这命也够苦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