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知道于谦挽救了大明朝-岳飞在哪些原因上比于谦有名 (要知道于谦挽联的内容)
于谦和岳飞历史上都被定义成是杰出的爱国将领,各自孝忠自己的朝廷,为国家和百姓尽心尽责,那么如果非要找出两个人之所以名气不一样的原因,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一,因为岳飞结局...
于谦和岳飞,历史上都算顶顶有名的爱国将领,俩人都忠心耿耿为朝廷卖命,可要说名气为啥差了这么多,还真琢磨出点意思。
一,岳飞结局相比于谦惨多了,后人更容易同情他。

岳飞北伐眼看就要成了,朱仙镇打赢了,洛阳也收回来了,结果“十二道金牌”把人硬拽回去,功亏一篑,“迎回二圣”的目的也没达到。于谦呢,倒是守住了京师,把江山从悬崖边拉了回来,最后还让也先放了朱祁镇回来。
害死岳飞的人活得挺滋润,害死于谦的人没一个善终。岳飞是被赵构秦桧这两个玩意儿害死的,当成了给金国称臣的投名状——秦桧活到六十五岁善终,死后还封王谥号好,一直到宋宁宗才被夺爵;赵构更离谱,活到八十岁。可害死于谦的朱祁镇他们呢?朱祁镇三十七岁就死了,徐有贞被曹吉祥石亨赶出朝廷流放,石亨谋反死在狱里,曹吉祥被千刀万剐。这么一看,岳飞这事真是“老天不开眼”,坏蛋都活得好好的,谁不气?于谦那边坏蛋遭报应,后人恨意就淡了呗。
二,比起岳飞,于谦的政治“污点”多,统治者不喜欢他这种人出名。

古代毕竟是家天下,皇帝再无能,只要被废了,在后人眼里就是“大逆不道”。于谦拥立景泰帝,虽然救了国家,但统治者心里肯定不乐意。岳飞“迎回二圣”,多合统治者胃口啊。所以夺门之变徐有贞杀于谦,抄家发配,罪名通告全国,皇帝根本不在乎。
再看死后的哀荣,岳飞被封王,于谦只是个“太傅”,连伯爵都不是。虽然成化年间废了夺门之变那帮人的爵位,但于谦的谥号没削,说白了,明朝皇帝打心眼里不喜欢这种拥立新君的人,不管对错。
三,媒体传播不一样,俩人名气自然差远了。

普通大众知道历史,多半是看小说、评书、故事。岳飞抗金被奸臣害,这剧情多带感!《说岳全传》、刘兰芳的评书,什么双枪陆文龙、砸碎免战牌大战金弹子,还有京剧《八大锤》,传得满天飞。于谦呢?故事是守京师,虽然厉害,但不如岳飞“功亏一篑”来得揪心。
他们俩都是力挽狂澜的英雄,都有传奇经历,但岳飞是在摸到胜利前一秒,突然“山河梦碎”,血和泪染成英雄,这种“盛开到凋零”的感觉,比于谦的“奇迹胜利”更戳人。悲剧嘛,总让人印象深刻,岳飞名气大,也是这个理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