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哪些?古代科举的分级又是怎样的? (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什么)

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哪些?科举的分级有哪些?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,科举简介科举指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,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,所以叫科举,从隋代至明清,科举制实行了...

admin

科举啊,简单说就是古代政府通过考试来选官的一种方式。因为当时是分科目来取士,所以叫“科举”。从隋朝到清朝,这一制度搞了一千三百多年,时间可真不短。《诗话二则·推敲》里说“岛初赴举京师”,意思就是贾岛当初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。

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哪些?古代科举的分级又是怎样的? (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什么)(图1)

到了明朝,科举制度就特别完善了,分成了四级:院试、乡试、会试、殿试。考的内容基本都是儒家经义,题目就从“四书”里找句子,文章格式必须是八股文,解释还得按朱熹的《四书集注》来,一点不能马虎。

清朝人要想参加正式科举,得先过童试这一关。参加童试的人叫“童生”,要是考上了“入学”,就成了“生员”。生员进了学宫就得听教官管教,清朝初的时候他们还在学宫里读书,所以也叫“生”,平时大家就喊他们“秀才”。这可是“功名”的起点啊,相当于刚开始攒积分。

生员还分三种,最好的是“廪膳生员”,有固定名额,政府给发生活费和津贴;其次是“增广生员”,也有名额,算是候补的廪膳生;刚“入学”的叫“附学生员”,等着升成增广生。

每年学政还会考试他们,按成绩升降等级。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:乡试、会试、殿试。

考试主要考啥呢?八股文和试帖诗这些。八股文的题目从四书五经里出,有点像宋朝的经义,但说话得模仿古人的口气,说是“代圣贤立言”。结构有固定套路,字数也有限制,句子还得排着对仗,所以又叫八比文、时文啥的。

科举考试的内容基本就是八股文。八股文主要考经义,从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易》《春秋》五经里选题目写,题目和写作方式都有固定格式。

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哪些?古代科举的分级又是怎样的? (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什么)(图1)

八股文里分四个段落,每段都得有排比句,这种排比的段落叫“四比”,后来就成了“八股”。这玩意儿在当时太重要了,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升官,能不能考上进士。小说里说“当今天子重文章,足下何须讲汉唐”,意思就是皇帝看重的是八股文,汉代的文章、唐诗什么的,都比不上。所以当时的人都一门心思扑在八股文上,只有写好八股文,才能敲开科举的大门。

科举的分级

及第就是科举考中了,没考中的叫落第、下第。古时候考上进士要披宫袍,“登科”是及第的别称,也就是考中进士。

进士是科举最高的功名。贡生参加殿试,录到三甲的都叫进士。考中进士,一甲的直接授官,二甲的得去翰林院学习三年再授官。

状元就是殿试第一名,又叫殿元、鼎元。唐朝的贺知章、王维,宋朝的文天祥,都是殿试被赐状元的。

会元是举人参加会试的第一名,其他的考中的叫贡士。

解元是生员参加乡试的第一名,第二到五名叫经元,其他的叫举人。

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哪些?古代科举的分级又是怎样的? (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什么)(图1)

连中三元就是乡试、会试、殿试都拿第一,历史上至少有十六人做到过。

鼎甲是殿试一甲的三名:状元、榜眼、探花,像鼎的三足,所以叫鼎甲,状元是鼎甲之首,也叫鼎元。

贡士是参加会试被录取的。

举人是参加乡试被录取的,可以当知县。

生员是通过院试的,也叫秀才。


上一篇: 为何最后却参加科举考试呢-贾宝玉讨厌科举 (为何最后却参加比赛呢) 下一篇:古代的科举制度难度有多大-想考中进士有多难 (古代的科举制度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