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除了科举外读书人还有哪些选择-古代科举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吗 (除了科举制还有什么选拔人才)

对古代读书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,古代的科举制度,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,使得无数平民百姓,可以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,很多人为了改变自身及家族的命运,穷其一生都...

admin
古代读书人的人生,好像总绕不开科举这一条路。那时候的科举,确实让平民老百姓也能有机会当官,不用再被那些世家大族把着位置。所以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读书,就算考不上,也不肯放弃。 不过话说回来,科举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吗?要是考不上,他们还能干点啥呢?
除了科举外读书人还有哪些选择-古代科举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吗 (除了科举制还有什么选拔人才)(图1)
先说说当幕僚吧。读书人考科举,不就盼着哪天被皇帝看上,能施展抱负嘛。可要是跟皇帝八字不合,那给地方大员当幕僚,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说白了就是给大出谋划策的。比如明朝正德年间,宁王朱宸濠听说唐伯虎和文徵明有才,就想请他俩当幕僚。文徵明直接拒绝了,唐伯虎觉得能展示下自己,就高高兴兴去了。还有徐渭,这人诗书画兵法样样行,可科举就是考不上。后来直浙总督胡宗宪听说他有本事,就请他当幕僚。徐渭也没让人失望,抗倭的时候出了不少好主意。再往前数,还有李白,这位大诗人就没参加过科举,但人家就是有才华啊,金子总会发光的。唐玄宗赏识他,不过没多久就被“赐金放还”了。后来安史之乱爆发,南方永王拉他当幕僚,结果永王被当成谋反,李白也跟着遭了殃。
除了科举外读书人还有哪些选择-古代科举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吗 (除了科举制还有什么选拔人才)(图1)
再不然,还能卖字画谋生。古代读书人一般都不干体力活,谋生就靠自己的特长。像唐伯虎,后来发现宁王要谋反,就装疯卖傻骗宁王放了他,然后就开始卖字画,结果成了有名的画家。那时候老百姓不识字的多了,读书人还能帮人写信——家书、情书什么的,或者写墓志铭、春联。武则天时候的李邕,就靠写墓志铭赚了不少钱呢。
除了科举外读书人还有哪些选择-古代科举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吗 (除了科举制还有什么选拔人才)(图1)
还有一条路,就是教书。以前父母都想让孩子读书考科举,所以拼命挣钱送私塾,有钱人家甚至把老师请到家里。这些教书先生,大多是没考上科举或者放弃科举的读书人。像《红楼梦》里的贾雨村,考上进士前,就在林家教林黛玉呢。现在当老师挺光荣的,古代可不一样,很多读书人看不起教书。毕竟有本事的人早就当官去了,所以那时候教书先生常被人瞧不上。郑板桥就写过诗:“教馆本来是下流,傍人门户度春秋。半饥半饱清闲客,无锁无枷自在囚,课少父兄嫌懒惰,功多子弟结冤仇。”
除了科举外读书人还有哪些选择-古代科举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吗 (除了科举制还有什么选拔人才)(图1)
或者,当医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。除了当官,医生在读书人眼里也是个高尚的职业,能救人,多厉害。北宋范仲淹就说:“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。”当医生得懂医术,读书人有文化底子,学医也方便。有些考科举的人,甚至把医书当闲书看。最典型的就是李时珍,14岁中秀才,但他对医学更感兴趣,三次落榜后干脆不考科举,专心研究医术,最后成了“药圣”。
除了科举外读书人还有哪些选择-古代科举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吗 (除了科举制还有什么选拔人才)(图1)
再不然,还能著书立说。历史上才华横溢但考不上功名的人也不少。有人继续考,有人看不到希望,就选择著书立说,把才学传下去。这样既不让才华被埋没,也能留名青史。像吴承恩,科举屡屡受挫,仕途也不顺,最后闭门写书,就有了《西游记》。蒲松龄也是考不上,才写了《聊斋志异》。
除了科举外读书人还有哪些选择-古代科举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吗 (除了科举制还有什么选拔人才)(图1)
这么看来,古代读书人除了科举,路还挺多的。不过话说回来,科举对他们来说,可能还是最想走的那条路吧。

(参考文献《明史》《红楼梦》《能改斋漫录》)


上一篇: 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是什么?科举制度有哪些流程? (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发展) 下一篇:期间的考试又是如何进行的-古代科举考试到底有多难 (期间的考试又叫什么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