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维最冷的两句唐诗-读完感觉浑身寒意 (王维最冷的两首诗)
王维的唐诗,向来诗情画意,他本身就有着独特的才华,再加上佛学之于他的敏锐触觉,让他对自然界有了一种深切的感悟,在王维的笔下,我们能看得到那种,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,的从容,也能看得到那种,明月松间照...
王维的唐诗,总让人觉得像画一样。他这人本身就灵,再加上佛学悟得深,看山看水都比别人多一层意思。他写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是自在,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是清幽,“深林人不知,明月来相照”是洒脱,随便拎一句都能让人眼前有画面。不过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另一首王维的诗,名气可能没上面几句大,但10个字下来,寒意直冒。
对比他那些流传千古的句子,这首《过香积寺》好像没那么熟,但细品之下,全是味道。而且这两句唐诗,透着一股子扎人的寒意。
不知香积寺,数里入云峰。
古木无人径,深山何处钟。
泉声咽危石,日色冷青松。
薄暮空潭曲,安禅制毒龙。
这就是王维的《过香积寺》。他去逛香积寺,诗里却压根没提寺本身,反倒把周围的山林描摹得细致入微。开头就写“不知香积寺”,跟着“数里入云峰”,直接把寺院的藏得有多深写活了——云雾缭绕的山峰里头,感觉连空气都带着点隔绝感。

诗一开始就有了苍凉的调子,“古木无人径,深山何处钟”更是把这种冷清推到了极致。古树盘根错节,没人走的荒径,远处飘来钟声,却不知道从哪儿来的,听着更孤寂了。然后“泉声咽危石,日色冷青松”,直接把山里的幽冷刻进人心里。
山里有泉,有“危石”,可王维为啥用“咽”这个字?其实想想就明白了——山里的石头东一块西一块,泉水流不过去,只能在石头缝里挤,那声音像不像人难受时的呜咽?听着都替它憋屈,更别说诗人了,这山林里的冷寂,跟着“咽”字一块儿钻进心里。
“日色冷青松”更绝。都傍晚了,夕阳明明该是暖烘烘的,可王维偏说“冷”。阳光照在松树上,一点暖意都没有,反倒像结了层霜,整个山都冻住了。松树本来就青,被这么一“冷”,颜色都沉下去,看着就让人心里发紧。
王维一心向佛,诗里总带着点禅意。这10个字不光写山,更像写修行的人——深山古寺,泉声咽咽,日色清冷,连空气都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呼吸,这不就是修禅该有的样子吗?现在读着,还是觉得那股子寒意和禅意,直往骨头缝里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