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清朝却没有-宦官乱政是历朝都有的问题 (为什么清朝却那么残酷)
宦官乱政是历朝都有的问题,为什么清朝却没有?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,在中国古代政治历史中,不光有着想要为天地立心、为生民立命、为往圣继绝学、为万世开太平的诸子百家的读书人,还有着其痛恨的对...
为啥历朝都有宦官乱政,清朝却几乎没这事儿?
中国古代政治里,既有那些想“为天地立心”的读书人,也有他们最头疼的一群人——宦官。宦官,说白了就是太监,就是古代皇宫里给皇室干活、被阉割过的男人。这玩意儿由来可久了,按现在史学家的说法,夏商时候的皇宫里可能就有他们了。《诗经》《周礼》《礼记》里都提过,周朝时候,周王室和各诸侯国基本都设了宦官。

说到底,宦官就是专门伺候皇室的,权力全靠皇帝信任给。但翻翻古史,你会发现好多朝代都栽在宦官手里。这些宦官天天祸乱朝政,坑害大臣,贪财又贪权,厉害的还能架空皇帝,搞得天下大乱。
宦官干政的例子太多了,比如秦朝的赵高、唐朝的高力士、北宋的童贯,还有明朝的刘瑾、魏忠贤,都是“狠角色”。不过你发现没,历朝都有这毛病,清朝却几乎没听说过宦官专政。

清朝是女真人第二次起来,军事是强,但文明比中原汉族差远了。清兵入关前,他们皇宫里压根儿没太监,不像现在影视剧演的,皇太极和他爹努尔哈赤身边一个太监都没有。
清朝取代明朝后,发现皇宫运转还是得靠宦官,所以也用了。但明朝被宦官搞垮的教训就在眼前,清朝一开始对宦官可警惕了。

第一,清朝对宦官人数卡得死。明朝时宫里太监多到爆炸,最少的时候都有两万,清朝呢?顺治皇帝那会儿,宫里太监才1000人,少了一大半。
第二,太监的权力被压得死死的。平时只能干体力活,不让碰管理的事,明朝太监有的“司礼监”权力,清朝直接给剥夺了。还规定只有四品以上的太监能出宫,而且宫里的事儿一个字都不能往外说。
康熙上台后,直接把明朝留下的“宦官十三衙门”给撤了,后宫一下子清净多了。后来雍正为了政治需要,稍微给了点太监权力,但乾隆对他们可没好脸子,甚至规定太监只能姓“秦”“赵”“高”——这仨姓都是历史上乱政太监的姓,天天提醒自己别学坏。这么一搞,太监再也没法像以前那样专权、架空皇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