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揭秘背后真相-在宋朝吃牛肉犯法吗 (揭秘背后真相的四字词语)

对于宋代,很多人多半会有牛肉的记忆,一方面,受,水浒传,等古典小说的影响,英雄们下馆子上二斤牛肉、大碗喝酒等情节让人印象深刻,另一方面,在流传于民间的宋代案件里,尤其是包拯智破割牛舌案,让人记忆犹新,...

admin

对于宋代,很多人多半会有牛肉的记忆。一方面,受《水浒传》等古典小说的影响,英雄们下馆子上二斤牛肉、大碗喝酒等情节让人印象深刻。另一方面,在流传于民间的宋代案件里,尤其是包拯智破割牛舌案,让人记忆犹新。

这就有点意思了,一边是英雄好汉下馆子大口吃牛肉,一边是私宰耕牛——哪怕只是割了条牛舌,都得认罪伏法,这不挺矛盾的嘛?

在宋代啊,牛肉可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。法律管得严着呢,严禁屠杀耕牛,更别说随便吃了。北宋初年的《宋刑统》里写得明白:“诸故杀官私牛者,徒一年半”,“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”;到了南宋,处罚更重,“诸故杀官私马牛徒三年”。 揭秘背后真相-在宋朝吃牛肉犯法吗 (揭秘背后真相的四字词语)(图1)

整个宋朝,对耕牛都宝贝得很。牛要是病死或者实在要宰杀,都得去官府备案,不然一不小心就违法了,惹上麻烦。

其实宋朝这政策,是延续了汉代以来的老传统。咱们国家保护耕牛的历史可长了,秦汉时就立法不让杀牛;魏晋南北朝更狠,除了国家祭祀,杀牛直接死罪,比北宋还严;唐代呢,不管牛老不老、病不病,只要是耕牛,一律不让杀。 揭秘背后真相-在宋朝吃牛肉犯法吗 (揭秘背后真相的四字词语)(图1)

古代社会啊,牛就是最重要的“农业机械”,朝廷当然宝贝得不行,出台严苛法律不让私杀,说白了就是保护生产资料。宋朝也不例外。

那问题来了,法网恢恢,真就没偷偷杀牛、卖牛肉的?

其实是有的。

比如1031年,山东莱州知州张周物就给宋仁宗上奏,说这事挺矛盾的:“朝廷明明禁杀牛,可我们州场税单上,居然写着收牛肉税!”一边是大街小巷喊着“严禁杀牛”,一边是地方官府默许收牛肉税、卖牛肉,这不打自己脸嘛?张周物说这事儿,要么是跟朝廷对着干,要么就是管理出问题了。仁宗一听,觉得有理,直接叫停了收了70多年的牛肉税。这说明啊,在这之前,有些地方其实是默认杀牛卖牛肉的。

保护耕牛当然没错,但有些地方啊,牛多跟牛毛似的,跟鸡鸭一样,根本不算紧缺的生产资料,杀几头也不耽误种地。相反,还能增加税收、活跃市场、让老百姓多吃点肉,多好?可国家法律是普适的,一旦开了特例,就管不住了,法纪就乱了。所以啊,甭管你地方有啥实际困难,这法律,得守。

既然国家都立法了,说明民间牛肉多稀缺。注意啊,是牛肉稀缺,不是耕牛少。宋朝初年,一头耕牛卖5到7贯钱,要是杀了卖肉,能卖25贯,差不多5倍利润!这么高的利润,总有人铤而走险,钻法律的空子。

这么一想,再看《水浒传》里梁山好汉吃牛肉,就有点意思了。先不说这是不是艺术加工,为了突出英雄豪气。他们吃牛肉,哪次是光明正大的?要么在梁山泊——贼窝;要么在十字坡酒店——黑店;要么在景阳冈酒馆——荒郊野外的野店;要么在史家庄——地主豪强家里。

为啥?因为这些地方都太隐蔽了,一般人找不到,官府更管不着。而且都在偏僻小县,根本没人注意。

要知道,古代封建社会,官府的权力也就管到县一级,县以下都是自己管,情况复杂得很。所以顶风杀牛吃牛的,肯定有,宋朝牛肉管理的“真空地带”就这么出现了。

吃牛肉吧,看似小事,其实反映的是国计民生的大问题。牛肉税和私下吃牛肉的现象,说明宋朝法律有漏洞,也暴露了封建社会行政管理不到位的老毛病。


上一篇: 宋朝服饰有什么表现?服饰的颜色和形制变化 (宋朝服饰有什么特点) 下一篇:的罪魁祸首-宋太祖赵匡胤是让宋朝走向了-重文轻武-守内虚外 (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