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罪魁祸首-宋太祖赵匡胤是让宋朝走向了-重文轻武-守内虚外 (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)
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?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~我认为最该为此负责的应该五代十国时期各个皇帝以及节度使,造成这种局面的不单单是宋太祖赵匡胤一人,很多人都说赵匡胤最该负责,其实不然...
宋太祖赵匡胤这人,大家熟吗?但你们知道他为啥上台后拼命压武将吗?很多人怪他搞“守内虚外,重文轻武”,觉得宋朝弱就赖他,其实锅不能他一个人背。没经历过五代十国那种乱局的人,真不知道当时有多惨——武将手里权力太大,整个民族都被坑惨了。
当然了,赵匡胤自己也不是啥善茬,他本身就是靠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,能没责任吗?
那问题来了,他当了皇帝后,为啥非要死死压着武将,搞出“守内虚外,重文轻武”这套?
五代时候有句话说得特实在:“兵权所在,则随以兴,兵权所去,则随以亡。”
唐朝为了防外敌,在全国设节度使,管军队、管地方,权力大得很。后来节度使越来越牛,军、民、财一把抓,各地根本不听中央的。唐玄宗时期安禄山一人兼三镇节度,结果天宝十四年直接反了,搞出安史之乱。
“受命之日,赐之旌节,谓之节度,得以专制军事。行则建节符,树六纛。外任之重,无比焉。”
安史之乱虽然平了,但节度使还是心大,唐朝快完的时候,朱全忠(朱温)、李克用这些人各占一块地,朱温后来直接把皇帝废了,自己建了后梁。之后更乱,五代十国,节度使们互相打,谁拳头大谁称帝,老百姓苦不堪言。
北宋是赵匡胤靠殿前都点检的身份,发动陈桥兵变抢来的皇位。那时候节度使遍地走,都拥兵自重,有句狂话传得广:“天子,兵强马壮者当为之,宁有种耶!”意思就是谁拳头硬谁当皇帝,兵变家常便饭。
他赵匡胤自己就是靠控制禁军才成功的,所以当了皇帝后,第一件事就是怕别人学他。“杯酒释兵权”之后,他弟弟宋太宗赵光义更狠,直接搞“重文轻武”,说白了就是防武将造反,保赵家江山。在当时确实稳住了局面,但也埋了大雷。
宋朝提倡文治本来没错,但他们搞的文治净整些虚的,空谈心性理学的理学家当道,不干实事。边疆让不懂打仗的文官指挥,武将没积极性,军队越来越废。结果呢?打辽、西夏、金,输多赢少。连侬智高那种突然造反的,都能把宋军打得满地找牙,不就仗着文官瞎指挥、武备松嘛?
这么搞下来,宋朝武将基本都平庸,军队战斗力渣得一批。虽然初期“守内虚外”让国内稳了,经济也还行,但外头辽、金、西夏虎视眈眈,朝廷死攥着兵权不放,对外战争越来越被动。
不过话说回来,正因为外头打得凶,倒也让几个边区武将有了机会,比如狄青,算是当时少有的能打的。但毕竟太少了,杯水车薪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