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最显赫的武将世家-名将辈出 (北宋最显赫的家族是曹家还是吕家)
一提到北宋的武将世家,人们很自然的想到杨家将,在民间小说中,杨家将满门忠烈,为北宋王朝抵御外患,立下汗马功劳,因此天波府杨家也是当时最显赫的武将家族,但杨家将毕竟是小说,其实北宋时期最显赫的武将世家,...
一聊北宋武将世家,大家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肯定是杨家将。小说里杨家将满门忠烈,抗辽保宋,那故事写得叫一个热血,天波府也因此成了北宋武将家族的顶流。但说实话,杨家将更多是文学创作,真实历史上北宋最牛的武将世家,其实是姓曹的!曹家名将辈出,个个身居高位,威风了整整三朝,这是咋回事呢?
曹家这摊子,得从奠基人曹彬说起。曹彬是真定灵寿人,他爹曹芸就是个武将,当过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;更厉害的是他姨母张氏,那是后周太祖柴荣的妃子。按理说曹彬顶着“外戚”光环,又是柴荣的侍从官,但他这人特别低调,“群居燕会,亦所罕预”——平时聚会都不怎么掺和。赵匡胤还没当皇帝时,他更守规矩,“彬中立不倚,非公事未尝造门”,没事儿绝不往赵家跑。
就这么个谨慎人,偏偏被赵匡胤看上了。陈桥兵变后,宋太祖对曹彬那是相当信任,直接让他当主力大将。灭后蜀、征北汉、平南唐,曹彬都冲在前面,而且军纪严明得狠。史书说他“性仁敬和厚,在朝廷未尝忤旨,亦未尝言人过失。伐二国,秋毫无所取。位兼将相,不以等威自异”——打仗从不捞好处,当了大官也不摆谱。
后来曹彬当上了枢密使,更把自己“低调”进行到底了:路上碰到读书人,他必须让车避让;对下属,从不大呼小叫,汇报工作前人家得先戴好帽子。就凭这份谨慎,曹彬熬过了太祖、太宗、真宗三朝,活成了“三朝元老”。999年他去世,宋真宗哭得那叫一个伤心,每次跟大臣提到曹彬,都掉眼泪,追封他济阳郡王,谥号“武惠”。

曹彬有七个儿子,除了曹玘走文官路线,其他六个全是武将!其中曹璨、曹玮、曹琮最牛。曹璨在太宗时期就成了一方大将,官拜殿前都指挥使,管着禁军十多年;曹玮在西北立下赫赫战功,后来也当上了枢密使;曹琮在仁宗时期,同样官拜殿前都指挥使,手握禁军大权。
曹玘虽然是文官,但他女儿嫁给了宋仁宗,成了皇后!这下曹家直接跟皇室绑死了。宋仁宗一死,曹太后还垂帘听政,一直活到神宗时期,那时候曹家可真是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”。第三代里,曹玘的儿子曹佾更厉害,官至节度使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被封济阳郡王,妥妥的“国舅”顶配。
第四代也不含糊,曹佾的儿子曹评在徽宗时期当马军副都指挥使,官至节度使;另一个儿子曹诱也是安德军节度使,管着马步军。不光能打仗,曹家子孙还总跟皇室联姻——曹彬的曹珝娶了赵匡胤的侄女兴平郡主,孙女嫁给了宋仁宗,曾孙曹诗娶了仁宗的女儿。这联姻链条,从太祖延续到徽宗,就没断过。
有意思的是,到了北宋快灭亡的靖康之变,曹彬的后人还是禁军里的高级将领。从曹彬辅佐太祖开始,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,曹家这一路风光,跟北宋王朝简直绑定了。家里有封王的,有当枢密使的,有掌禁军的,有做节度使的,说它是北宋最牛的武将世家,真不是吹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