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逋北宋诗人生平简介-林逋是什么人 (林逋北宋诗人是谁)
林逋,967一1028,,字君复,后人称为和靖先生,汉族,奉化大里黄贤村人,北宋著名隐逸诗人,幼时刻苦好学,通晓经史百家,书载性孤高自好,喜恬淡,勿趋荣利,长大后,曾漫游江淮间,后隐居杭州西湖,结庐孤...
林逋,967年生,1028年走,字君复,后人叫他和靖先生,奉化大里黄贤村人,北宋那会儿挺有名的隐逸诗人。
小时候挺刻苦的,经史百家都读得透透的。据说他性格孤高,喜欢安静淡泊,不爱追名逐利。长大后在江淮一带晃荡过,后来干脆跑到杭州西湖,在孤山盖了间小屋住下来。常驾着小舟满西湖逛寺庙,和高僧诗友打交道。要是客人来了,就让童子放鹤,他看见鹤就划着船回来。写诗也是随写随扔,从来不存稿,有点任性哈。
林逋在西湖孤山隐居,一辈子没当官也没娶媳妇,就喜欢种梅养鹤,自己说“以梅为妻,以鹤为子”,所以人送外号“梅妻鹤子”。
生平
林逋从小没了爹,自己使劲读书,喜欢古人的东西,经史百家都通晓。据说他性格孤高,爱安静,甘心过穷日子,不追荣华富贵。年纪大了后,在江淮一带漫游,四十多岁才隐居杭州西湖,在孤山安了家。常划着小舟逛西湖边的寺庙,跟高僧诗友来往。就靠着湖山作伴,据说二十多年没进过城,一直是个平民老百姓。客人来了,就让童子放鹤,他看见鹤就划船回来。当时的丞相王随、杭州郡守薛映都挺敬重他,喜欢他的诗,常跑去孤山跟他唱和,还用自己的俸禄给他盖新房。他和范仲淹、梅尧臣也有诗歌往来。
大中祥符五年(1012年),宋真宗听说了他的名声,赏了他粮食布帛,还让地方上照顾他。林逋虽然感激,但没因此骄傲。很多人劝他出来当官,他都婉言拒绝了,自己说:“我的心啊,不在家室,不在功名富贵,就觉得这青山绿水跟我最合拍。”林逋一辈子没当官没娶妻,没孩子,就喜欢种梅养鹤,自诩“以梅为妻,以鹤为子”,人称“梅妻鹤子”。
老了之后,自己在房子旁边给自己修了座墓,还写了诗:“湖上青山对结庐,坟前修竹亦萧疏。茂陵他日求遗稿,犹喜曾无封禅书。”写诗还是随写随扔,不留下来。有人问他:“为啥不记下来留给后人看?”他说:“我正打算隐在山林里呢,都不想诗名传一时,何况后世?”不过有心人偷偷记下来,传下来三百多首诗。天圣六年(1028年)去世,六十一岁,他侄子林彰(朝散大夫)、林彬(盈州令)到杭州给他办了丧事。地方上报给朝廷,宋仁宗挺惋惜,赐谥号“和靖先生”,葬在孤山他故居旁边。这事记载在《宋史》卷四五七《隐逸传》,宋代桑世昌还写了《林逋传》。
现在留下三首词,三百多首诗。后人辑了《林和靖先生诗集》四卷,里面有《将归四明夜话别任君》《送丁秀才归四明》这些思乡的诗。故宫绘画馆还藏着他写的诗卷。
张岱在《西湖梦寻》里说,南宋灭亡后,有盗墓贼挖开林逋的墓,只找到一个端砚和一支玉簪。现在杭州西湖孤山对着北山路那边,还有“放鹤亭”和“林和靖先生墓”,就是纪念他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