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朝末年大将王保保-为何格外受朱元璋喜爱 (元朝末年大将军)
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王保保的故事,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,和大家一起分享,某一天,朱元璋招待众将,席间提出一问,当今之世,谁可以称得上奇男子?,诸将认为是常遇春,朱元璋笑笑,遇春虽人杰,吾得...
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王保保,这名字听着是不是有点怪?朱元璋当年可是对他念念不忘,说他是“奇男子”。
有次朱元璋请众将吃饭,突然问:“你们说,现在谁算得上奇男子?”大家都说是常遇春,朱元璋笑了笑:“遇春是人杰,但我能让他归顺我。王保保我降不了,那才是真奇男子。”
老朱这理由,说好听点叫“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”,说难听点就是“老婆都是别人家的好”。在他眼里,能搞定的都不算啥,搞不定的才是宝贝。
那王保保到底啥来头,能让朱元璋这么惦记?
先说说王保保是哪儿的人。他其实不是汉人,蒙古名扩廓帖木儿,伯也台氏。蒙古人入主中原后,好多都汉化了,改汉姓、起汉名,他舅舅家姓李,他爹家姓王,他就叫了王保保,也有人说“保保”是译音,听着像“宝宝”,但人家可不是宝宝。

王保保的祖上跟着忽必烈平定河南有功,被赐在固始县定居,还分了田地当了官,他家在当地算蒙古族大地主。王保保小时候身体不好,古人讲究,就把他过继给舅舅家当养子,想让他躲过病灾。没想到这事儿让他成了两家政治遗产的继承人。
元朝末年红巾起义,元顺帝让各地自己组织乡勇平叛。王保保的爹和舅舅就拉起了“义兵”,王保保跟着进了军营,军事天赋一下就露出来了。不到一年半,他当主力军两次平定中原红巾军,成了元朝在中原的一道大屏障。后来爹和舅舅都死了,王保保接手了这支队伍,跟朱元璋一样,也算个军阀,只不过他保的是元朝。
朱元璋对王保保可不是嘴上说说,是真有行动。首先,他想跟王保保“联姻”。洪武四年王保保被徐达打败,妹妹王观音奴被俘,朱元璋没难为她,反而让二儿子朱樉娶了她,还把大将邓愈的女儿降为侧妃。说白了,就是告诉王保保:你投降,就是皇亲国戚!
其次,他老给王保保写信劝降。史料里记载,朱元璋十年间给王保保写了至少七封信,还派过两个老部下去劝降。第一个叫李保保,是王保保的老部下,投降后又被派去劝降,结果王保保直接一杯毒酒送他上路。第二个叫李思齐,也是军阀出身,跟王保保打过仗,投降后去劝降,王保保表面客气,送客时却让人传话:“主帅想要你一只胳膊!”李思齐没办法,自断一臂才逃出来,最后伤重死了。
朱元璋这“痴情汉”,愣是没得到王保保的回应。钱谦益说,朱元璋一生三大遗憾,招降王保保算一个。老朱手下能人那么多,为啥非盯着王保保不放?
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。首先,确实有点“家花不如野花香”。他拿王保保跟常遇春比,但其实常遇春、徐达这些大将本事也不小。再说了,帝王嘛,总有点征服欲,王保保不肯降,老朱就觉得这事儿特有面子,好像不收服他就不算赢。还有,明朝打残元其实没占多大便宜,王保保在北边一直是个威胁,老朱肯定担心他哪天死灰复燃,打回来。最后,新王朝刚建立,得收服人心,蒙古人、色目人散在全国各地,收降王保保,也算给这些人做个示范,让他们别乱动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个“宝宝”其实也没那么可爱。红巾军被平定后,王保保成了元朝最大的军阀,要是这时候他趁机发兵南下,朱元璋能不能统一江南还两说。可惜啊,王保保手握兵权后,就开始掺和元朝的宫廷斗争。
一开始,他跟太子一伙,对抗元顺帝和另一个军阀孛罗帖木儿。后来太子想学唐肃宗,直接把元顺帝变成太上皇,王保保不干,俩人反目了。再后来,王保保当丞相当得不爽,干脆自己拉起队伍想吞并关中几个军阀,打了一年多,正好给朱元璋统一南方腾时间。元顺帝一看他造反,直接把他的官职兵权全夺了,还派人围他,把他逼到晋宁。最后元朝快亡了,元顺帝才想起他,俩人又和好,但这时候已经晚了,朱元璋大军都打过来了。
元朝一步步完蛋,王保保其实给朱元璋帮了不少倒忙,这种“助攻”老朱肯定不会感谢,反而会看不起他。所以啊,朱元璋对王保保的“喜爱”,说白了,可能就是看他还够劲儿,想赶紧把他解决了,好断了残元的念想。

王保保这辈子,说白了就是自己先瞎折腾,等想明白了,局势已经没救了。他跟朱元璋,一个是想保住旧王朝,一个是想开创新天地,俩人杠上了,只不过最后赢家只有一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