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朝和清朝相比-清朝的认同感为什么比元朝还高 (元朝和清朝相差多少年)
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和元朝的文章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,中国历史上有过两个由非汉人统治的大一统王朝,那就是元朝和清朝,元朝由蒙古大汗忽必烈建立,定都大都,今北京,,传五世十一帝,享国九十七年...
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特别大一统的王朝,不是汉人建的,一个是元朝,一个是清朝。元朝是忽必烈建立的,定都在北京,传了五世十一帝,大概存在了九十多年(从1271年算起)或者八十九年(从南宋灭亡算起)。清朝是皇太极建立的,传了十帝,时间更长,两百七十六年。
虽然这两个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,但大家对清朝的认同感明显比元朝高不少,这是为啥呢?

乾隆皇帝汉服画像
其实最根本的原因,就是这两个王朝对中华文明的认同程度不一样。
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其实挺推崇汉文化的,他喜欢儒家学说,觉得仁义礼智信能治国,连国号“大元”都是《易经》里“大哉乾元”来的。但问题是他一死,元朝统治层就吵翻了,有人觉得该按蒙古老规矩来,有人坚持忽必烈的汉化路线,吵着吵着就动手了。短短三十多年,换了十个皇帝,被废被杀的跟家常便饭似的。到了元末,起义军都快烧起来了,他们还在纠结走哪条路,最后朱元璋带着人把元朝给推翻了。

清朝就不一样了,入主中原后直接全盘接受了中华文明,制度基本照搬明朝的。统治者大力尊儒,按老传统开科举,挑汉人当官。六部里高官满汉各一个,虽然“首崇满洲”是国策,但后来满人越来越汉化,汉人官员的地位也上来了,比如雍正的左膀右臂鄂尔泰(满人)和张廷玉(汉人),俩人地位威望差不多。后宫里还有汉人妃子,乾隆的第三任皇后、嘉庆的亲妈魏佳氏就是汉女。

受汉文化影响,满人上层也学文人,除了名字还有表字,平时见面不叫名字,叫字,比如傅恒,字春和,同级别的人都叫他“春和”。到了晚清,北京的满人基本不会满语满文了,全说普通话。你要是只会满语不会普通话,估计在大家眼里就有点“格格不入”了。更有意思的是,末代皇帝溥仪京片子溜溜的,满文只会俩字:“伊立”(起来)。这时候的满人已经彻底被中华文明同化了,当年的征服者,反被文明给“收编”了。
这么一来,就不难理解为啥大家对清朝的认同感高多了——后期满汉基本不分了,都融进一块儿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