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坡之变对元朝的影响有多大-元朝开始由盛转衰 (南坡之变对元朝的影响)
你真的了解元朝由盛转衰吗?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,元大德十一年,1307年,,元成宗铁穆耳病逝于大都,今北京,因为成宗的皇太子德寿早亡,也没有其他儿子,所以成宗皇后卜鲁罕趁机掌握了朝廷中枢...
你真的了解元朝由盛转衰吗?元大德十一年(1307年),元成宗铁穆耳在大都(今北京)病死了。成宗的太子德寿早就没了,其他儿子也没有,皇后卜鲁罕就趁机把朝廷大权抓在手里。她跟中书左丞相阿忽台这些人勾结,想立元世祖的孙子、镇守河西的安西王阿难答当新皇帝,自己当太后继续掌权。
元成宗的次哥答剌麻八剌,他儿子叫海山。成宗当皇帝后,就把海山收养了,跟自己亲儿子似的。大德三年(1299年),成宗让海山去漠北平息窝阔台后王海都的叛乱。大德八年(1304年)封他为怀宁王,镇守漠北那片元朝的老根据地。海山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呢,被安排到父亲答剌麻八剌原来的封地怀州(今河南沁阳),跟着母亲答己一起住。

成宗一死,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不同意皇后卜鲁罕立安西王阿难答,偷偷派人去北边接漠北的海山,又派人去南边接怀州的爱育黎拔力八达,让他们来大都,联合其他王爷,抢皇位。
爱育黎拔力八达在怀州,离大都近,消息一到赶紧跑回大都。在他的老师李孟、右丞相哈剌哈孙、母亲答己的帮助下,发动政变,杀了左丞相阿忽台,把皇后卜鲁罕、堂叔安西王阿难答都关了起来,控制了大都的局势。
本来政变成功了,母亲答己想让小儿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直接当皇帝。但爱育黎拔力八达从小跟着儒学大师李孟读经书,特别推崇汉家的礼仪规矩,不想越过哥哥海山当皇帝。于是他控制大都后,派人去漠北接哥哥海山来大都继承皇位。
大德十一年(1307年)五月,海山到了大都,正式当上元朝新皇帝,就是元武宗。武宗感激弟弟拥立自己,在母亲答己面前,册封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(其实是皇太弟,蒙古人当时汉化不深,分不清太子和太弟的区别,都叫皇储),还约好了以后皇位怎么传:武宗死后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当皇帝;弟弟死后,武宗的儿子当;武宗的儿子死了,再传弟弟的儿子。因为爱育黎拔力八达后来是元仁宗,所以这个约定叫“武仁之授”。

元至大四年(1311年)正月,元武宗海山死了。按照约定,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,就是元仁宗。仁宗没当皇帝前,确实按儒家规矩约束自己,打算跟哥哥武宗好好遵守约定,兄终弟及,子孙互相传位。可登基后,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,他也动摇了,在儿子和侄子之间犹豫,一直没定好皇储。
这时候仁宗已经是皇太后了,觉得性格稍微软弱的仁宗和他的儿子硕德八剌更好控制,不想把皇位传给性格刚强的孙子、武宗的儿子和世剌。她就联合自己宠信的大臣铁木迭儿、失列门这些人,总让他们跟仁宗说立亲儿子硕德八剌当太子,把武宗的儿子和世、图帖睦尔赶到边远地方,离开权力中心。
仁宗被母亲逼得久了,加上自己也有私心,最后只好违背和哥哥武宗的“武仁之授”约定,在延祐二年(1315年)十一月把武宗长子和世瓎封为周王,变着法儿剥夺了他的皇位继承权。
延祐三年(1316年)三月,和世被仁宗下令去云南就藩。去云南的路上,他联合了父亲武宗的旧臣,在延安发动兵变,还拉上了陕西行省左丞阿思罕这些武宗的老臣,出兵造反。但没成功,很快被仁宗派兵镇压,和世只好逃到西域察合台汗国躲着,住在金山(阿尔泰山)。
平定了侄子的反抗后,仁宗在延祐三年(1316年)十二月正式立亲儿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,把皇位牢牢抓在自己这一系手里,还把武宗的次子图帖睦尔流放到海南岛琼州,消除后患。
仁宗对皇太后答己,什么事都听她的,特别孝顺,所以答己才能随便摆布朝政,逼仁宗换太子就是明摆着的例子。为了控制朝政,她提拔了贪得无厌的铁木迭儿、失列门这些私党,结党营私,搞得元朝政治乱七八糟,给后来的动乱埋下了种子。
元延祐七年(1320年)正月,仁宗死了,答己趁皇太子硕德八剌还在服丧,自己把铁木迭儿升为中书右丞相,把持了大权。铁木迭儿联合他的党羽,肆意操控朝政,杀了好多仁宗时期不肯依附他的大臣,排除异己,壮大自己的势力,联合答己控制朝政。

三月,服丧期满的皇太子硕德八剌在祖母答己的主持下,正式继位,就是元英宗。英宗尊祖母为太皇太后,跟仁宗时期一样恭敬尊荣。答己挺得意,觉得能像控制儿子一样继续控制孙子,继续掌握权力。
可英宗外表看着柔弱,内心其实特别刚强。当皇太子时就对祖母擅权结党特别不满,但还没当皇帝,只能忍着。等自己即位后,就决心除掉祖母一党的掣肘,快点集中权力。这下祖孙俩矛盾就大了,而且越来越深。答己这时候才发现,这个孙子性格坚强有主见,根本不是软弱的,特别后悔。
延祐七年(1320年)五月,英宗当皇帝才两个月,就开始对答己一党动手。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、开国功臣木华黎的后代拜住为中书左丞相,分了点朝权。然后以“谋逆废立”的罪名,把祖母的宠臣:岭北平章阿散、中书平章哈律、徽政使失列门等人抓起来杀了,狠狠打击了答己一党的气焰。经过这事,答己和英宗的矛盾就彻底白热化了,没法调和了。
元至治元年(1321年),英宗把皇后的哥哥铁失封为光禄大夫、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,负责保护自己。英宗把铁失当心腹,跟拜住一样信任。
八月,英宗敲打铁木迭儿,让他别“蒙蔽太皇太后,专权恃宠”,还警告说:“你年纪大了,该自己爱惜自己”。可铁木迭儿不听劝,跟太皇太后答己勾结在一起,继续对抗年轻的英宗,史书说他“其党布列朝中,事必禀于其家”,给英宗执政添了不少堵。
英宗早就想重办铁木迭儿,但因为太皇太后答己护着,一直没办成,只能慢慢周旋,找机会。
铁木迭儿为了自保,也在拉帮结派。英宗新宠的大臣铁失,就被铁木迭儿看中了,用重金拉拢。铁木迭儿又给铁失好处,铁失就拜他为义父。铁木迭儿推荐铁失当御史大夫,俩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。但一开始铁失并不帮答己和铁木迭儿对抗英宗,认义父可以,帮他们对付英宗绝对不行,还觉得自己是英宗的忠臣。
元至治二年(1322年),斗争越来越激烈,拜住按英宗的意思,弹劾铁木迭儿私下买老百姓的地,还贿赂官员,假借寺庙的名义卖地,又假传圣旨从户部国库拿出六百五十万贯钱当买地款。这里面铁木迭儿和御史大夫铁失犯了“蒙蔽皇帝、贪墨巨万”的贪墨和欺君之罪。还弹劾铁木迭儿收受贿赂,给杀人犯减刑,知法犯法。

英宗让御史台仔细审问,把拜住弹劾的事查到底。御史台审完,证实了拜住说的都是真的,英宗把铁木迭儿的其他党羽都判了死罪,但没马上办铁木迭儿父子。
牵扯在内的御史大夫铁失,因为英宗宠信他,没处罚,只是严厉批评了一顿,罚了点工资降了职。没多久又让他领左右阿速卫,继续当亲卫大臣。
p> 经过英宗这一系列打击,铁木迭儿威风没了,党羽也散了。但当时太皇太后答己还在,英宗得顾及祖母的影响,就暂时放了铁木迭儿一马。铁木迭儿从此病怏怏的,不出门了,再也没以前那么嚣张了。八月,心里害怕加上郁闷,铁木迭儿死在家里了。元至治二年(1322年)九月,失去重要盟友的太皇太后答己,也因为大权旁落病倒了。英宗在礼节上一点没亏待她,奉养得挺好。但在权力斗争里,亲情根本不重要,失去权力的答己很快就病重,当月就死了。英宗给她办了隆重的葬礼,追谥号昭献元圣皇后,把她供到祖父元顺宗答剌麻八剌的庙里(答剌麻八剌的庙号是武宗海山即位后追尊的)。
铁木迭儿死了,太皇太后也死了,英宗终于搬掉了压在他头上的两座大山,可以没顾忌地搞朝政改革,革除弊政,推行新政了。
元至治二年(1322年)十月,英宗正式任命拜住为中书右丞相,左丞相空着,表示对拜住的重视,让他主持新政,雷厉风行地改革。主要内容有:减轻赋税徭役,重视农业抑制商业,裁减多余的官员,任用汉族儒臣等。还颁行了《大元通制》,统一了之前混乱的法令规章。
在搞新政的同时,

英宗也对死去的权奸铁木迭儿及其同党进行了清算。至治二年(1322年)十二月,铁木迭儿的儿子、宣徽院使八思吉思以“贪赃枉法”的罪名被抓,立即处死。至治三年(1322年)二月,铁木迭儿的死党、同佥宣政院事囊加台因为之前的假传圣旨买地案被重新提起,下狱杀了。六月,监察御史盖继元、宋翼上奏英宗,说铁木迭儿“奷贪负国,生逃显戮,死有余辜”,英宗就下诏斥责铁木迭儿“贪蠹无厌”,下令追回他的官爵和封赏文书,推倒他和他父亲、祖父三代人的墓碑。
至治三年(1322年)七月,铁木迭儿仅存的儿子、治书侍御史锁南被革职,没收了铁木迭儿所有的家产。从此,铁木迭儿的残余党羽里,只有铁失地位最高了。
在不断打击铁木迭儿一党的过程中,越来越多罪行被披露出来,英宗对这个死去的权臣越来越恨,心里的火压不住了。铁木迭儿父子要么死了要么被废了,英宗没明确打击对象,就把火发到其他跟铁木迭儿有关的大臣身上,其中作为铁木迭儿义子的御史大夫、忠翊亲军都指挥使、左右卫阿速亲军都指挥使铁失,首当其冲,多次被英宗训斥,渐渐失宠了。英宗甚至有推翻之前对铁失附和铁木迭儿不追究的意思,隐隐要查他的过失。铁失这下慌了。
至治三年(1322年)七月,惶惶不可终日的铁失为了摆脱困境,用重金贿赂英宗身边的番僧,让番僧以“国有大厄”为名,劝英宗做法事消灾,还大赦天下,这样他也能趁机脱罪。英宗当时在上都,心里确实不踏实,准备同意做法事大赦。但右丞相拜住觉得这是“怕被杀的人”玩的把戏,目的就是借机脱罪,坚决阻止了英宗,还怒斥番僧说:“你们就是贪图财物,还想包庇有罪的人吗!”
铁失他们听了拜住的话,误以为“有罪”是指英宗要再次打击铁木迭儿余党,连最后一点希望也没了,绝望之下,干脆联合因为英宗和拜住新政而利益受损的蒙古、色目贵族,铤而走险,利用自己掌握的皇帝亲卫军队,抢先发动政变,杀了英宗,想逃脱惩罚。

为了政变成功后自己富贵权势不减,铁失他们先派死党斡罗思,跑到漠北,给镇守漠北的元裕宗真金(元世祖忽必烈的太子,元显宗甘麻剌、元顺宗答剌麻八剌、元成宗铁穆耳的爹,没当皇帝就死了,裕宗是成宗追尊的)的孙子、嗣晋王甘麻剌的儿子也孙铁木儿,偷偷报了杀英宗的计划,还说成功后拥立晋王当新皇帝。斡罗思赶到晋王那儿时,是至治三年(1322年)八月初二。
也孙铁木儿听到斡罗亲口说出杀君计划,还要拥立自己当皇帝,又惊又怒。回过神来,他厉声骂斡罗思:“混账!你们想让我杀皇侄吗!”马上把斡罗思抓起来,派亲信别烈迷失赶紧出发,日夜兼程赶往上都,想给英宗报信。但时间已经晚了,大祸要发生了。

元至治三年(1322年)八月初五,英宗和拜住从上都回大都,护卫的军队还是铁失的阿速卫。这时候铁失已经拉好了一批同党,包括:知枢密院事也先铁木儿、大司农失秃儿、前中书平章政事赤斤铁木儿、前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完者、前治书侍御史、铁木迭儿的儿子锁南、铁失的弟弟宣徽使锁南(跟铁木迭儿儿子同名)、典瑞院使脱火赤、枢密副使阿散、佥书枢密院事章台、阿速卫军士秃满,还有宗室诸王按梯不花、孛罗、月鲁铁木儿、曲律不花、兀鲁思不花等,加上铁失一共十六人,准备好政变,等时机一到就动手。英宗和拜住却没察觉到危险,一步步走向灾难。
八月初五那天,英宗的大队走到南坡(上都西南三十里,今内蒙古正蓝旗)时,住下了。夜里,铁失他们趁英宗睡觉,用阿速卫的士兵当内应,冲进寝殿,先在外殿值守的拜住乱刀砍死,然后冲进内帐,铁失亲自下手,把英宗杀在床上。英宗死的时候,才二十一岁。
铁失杀了英宗后,把搜到的皇帝玉玺派人赶紧送到晋王也孙帖木儿那儿,想换拥立之功。作为元世祖忽必烈长房长曾孙的晋王也孙铁木儿,确实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宗王。虽然元顺宗答剌麻八剌在英宗硕德八剌死后,还有和世、图帖睦尔两个孙子,但都在西域或海南,地位尴尬。所以也孙铁木儿继承皇位,当之无愧。

元至治三年(1323年)九月初四,晋王也孙铁木儿在漠北龙居河(今蒙古克鲁伦河)继位,当了新皇帝,追尊父亲晋王甘麻剌为元显宗。仓促即位,身边没有熟悉汉家儒学的文臣,所以即位诏书是用蒙古语写的,再“硬译”成白话文,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份白话文登基诏书,大概内容是:
“薛禅皇帝(忽必烈)可怜见嫡孙、裕宗皇帝(真金)长子、我仁慈的甘麻剌爷爷(晋王甘麻剌),封他当晋王,统领成吉思皇帝四个大斡耳朵,还有军马、达达国土都交给他......后来,完泽笃皇帝(武宗)让我继承皇位,大斡耳朵里委托给我......扶立了两个哥哥曲律皇帝(仁宗)、普颜笃皇帝(成宗),侄硕德八剌皇帝(英宗)。......现在我的侄皇帝死了,......只有我是薛禅皇帝嫡派,裕宗皇帝长孙,......九月初四,在成吉思皇帝的大斡耳朵里,大位上坐了。为了让老百姓安心,下赦书。”
通篇读下来,确实挺有意思的!
也孙铁木儿即位后,明年改元泰定,所以后世叫他泰定帝。泰定帝对以铁失为首的弑君逆党特别恨,想快点除掉。但为了稳住铁失他们,顺利接手大权,泰定帝先下了大赦令,宣布赦免谋反、谋大逆、奴婢杀主等罪,麻痹逆党。又晋封铁失的同党、宗王也先帖木儿为中书右丞相,铁失本人为知枢密院事,其他同党完者同知枢密院事,秃满同佥枢密院事,其他同党也都升官加爵,参加弑君的诸王按拥立之功封赏。一时间,铁失乱党得意洋洋,以为富贵权势能保住了。
可一个月后,泰定帝稳住了帝位,得到朝廷百官和宗室诸王拥戴,立刻下诏,把逆贼也先铁木儿、完者、锁南、秃满等在漠北抓起来杀了。然后派亲信带着诏书赶到大都,把弑君首犯铁失和同党失秃儿、赤斤铁木儿、脱火赤、章台等全部抓起来,死在狱里。所有逆贼的家眷妻子都株连下狱,然后灭族。没收了所有弑君叛贼的家产。这样,英宗遇弽两个月后,泰定帝终于给堂侄英宗硕德八剌报了仇。
元英宗深受儒家治国思想影响,当皇帝后和心腹拜住一起搞新政革新,想破除落后的贵族统治、打破贵族世袭特权,惩处腐败擅权的权臣,还颁行新法,裁撤多余职位,举荐贤能,让社会风气为之一新。元朝也在短短两年内革除了很多自成宗晚年的弊政,朝着兴盛的方向走。
不过,英宗的新政肯定触犯了一部分大贵族和保守势力的利益,加上英宗太年轻,做事太急,又没防备铁失这种包藏祸心的逆臣,最后遇弑身亡,推行的新政也戛然而止。

英宗之后,元朝再也没像他这样积极进取、锐意变革的皇帝了,也没能像英宗和拜住那样,君臣互相信任、一起干事业的。
英宗之后的元朝皇帝,不管是泰定帝也孙铁木儿、天顺帝阿速吉八、明宗和世、文宗图帖睦尔、宁宗懿璘质班,还是顺帝妥懽帖睦尔,都没英宗那样的进取心,要么平庸,要么年幼,只会争权夺利,内斗不停,元朝的国势也一天天衰落下去,再也回不到英宗至治年间那种积极向上的风气了。
这么一看,英宗遇弑的“南坡之变”,确实是元朝从盛到衰的转折点。既是英宗个人的倒霉事,也成了整个元朝国运由盛转衰的分水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