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刘娥-身穿龙袍却不称帝-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皇后 (刘娥龙袍章节)

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皇后刘娥,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,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,虽说是男尊女卑,但也诞生了不少杰出女性,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舞台上留下光辉一笔,尤其是皇宫...

admin
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皇后刘娥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她。 封建社会那会儿,虽说男尊女卑是常态,但也不乏厉害的女性在历史舞台上留下自己的名号。尤其是皇宫里的后妃,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几个临朝称制的,手里攥着国家大权。比如秦朝的赵太后、汉朝的吕雉、唐朝的武则天,还有北魏的冯太后、清朝的慈禧,那都是权倾一时的人物。 不过今天咱不聊吕后,也不提武则天,说说宋朝的章献明肃皇后刘娥——她是宋真宗的皇后,也是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主儿。后人评价她“有吕武之才,却无吕武之恶”,说白了就是本事大,还不干坏事,算得上才德双全。

刘娥-身穿龙袍却不称帝-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皇后 (刘娥龙袍章节)(图1)

刘娥这姑娘,小时候父母都没了,寄养在娘家。后来嫁了个叫龚美的银匠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龚美没办法,打算把她卖了。嘿,这一卖,刘娥的命运彻底转了向。 正好碰上韩王赵恒(后来的宋真宗)的指挥使张耆,一看15岁的刘娥长得那叫一个俊,就动了心思,想送给赵恒。赵恒见了刘娥,果然高兴得不行,还夸了张耆几句,就把刘娥带回府里,宠爱得很。 司马光在《涑水记闻》里写过:龚美是打银器的,娶了个邻居家的歌女刘氏(就是刘娥),她还会打鼗鼓。后来家里穷了,就把她卖了。张耆当时是襄王宫的指使,跟襄王说了,刘娥就被召进宫,特别得宠。 结果这事让宋太宗知道了,大发雷霆,骂赵恒不该跟出身低微、来路不明的民间女子混在一起,逼他把刘娥赶走。赵恒舍不得,就把刘娥偷偷藏在张耆家里,时不时去见一面。 《宋史》里也记载了:刘娥十五岁进襄王府,襄王的乳母秦国夫人性格严肃,告诉了太宗,太宗就让襄王把她赶走。襄王没办法,就把刘娥安置在张耆家。 至道三年(997年),宋太宗死了,太子赵恒即位,就是宋真宗。他赶紧把刘娥接进宫。可当时宫里已经有郭皇后、杨淑妃了,刘娥啥名分都没有。但她进宫后,也不跟皇后嫔妃们争风吃醋。 后来她被封为四品美人,又升了修仪、德妃,最后干脆被册封为皇后。不光管后宫事务有条有理,没出过大错,还经常半夜陪宋真宗看奏折,参与国事,越来越被真宗信任。 宋真宗生病后,刘娥就开始慢慢掌权了。当时寇准、周怀正这些人对她有意见,刘娥就联合丁谓,用“伪造天书”的案子,把寇准贬了一次又一次。寇准罢相后,丁谓就当上了宰相。

刘娥-身穿龙袍却不称帝-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皇后 (刘娥龙袍章节)(图1)

1022年,宋真宗死了,13岁的宋仁宗即位。刘娥写了道遗诏,说“尊皇后为皇太后,军国大事都由皇太后处置”。 真宗一死,宰相丁谓觉得刘娥就是个女人,想架空她自己掌权。刘娥也看出了丁谓的野心,俩人矛盾越来越大。最后刘娥棋高一着,把丁谓罢官抄家。这下朝堂上再没人能威胁到她了。 除了寇准、丁谓,刘娥完全掌控了军政大权,开始临朝称制,干了不少打破规矩的事。比如出入坐皇帝才能坐的大安辇,鸣鞭侍卫跟皇帝一样排场;还让全国百姓避她父亲的讳,这事儿以前只有皇帝才能干。 后来她还穿着龙袍、戴着仪天冠去拜太庙。《宋史》里写:太后穿仪天冠、龙袍出来,奏的是《隆安》之乐。 1033年3月,掌了十多年北宋大权的刘娥病重,没过多久就死了。她虽然穿了龙袍、用了皇帝仪仗,但到底没称帝。这是为啥呢? 其实刘娥心里是有称帝念头的,还试探过。比如她问大臣们:“唐朝的武后是什么样的女主啊?”大臣们说:“唐朝的罪人,差点把国家搞垮。”刘娥听完就不吭声了。 还有明道元年(1032年),刘娥想穿皇帝的礼服去太庙祭祀。大臣们听了,大多反对。他们说:“太后穿皇帝的衣服,那在太庙行礼,是行皇帝的礼还是后妃的礼啊?”刘娥一下子也给不出答案。 虽然刘娥曾经把一些大臣上表让她称帝的奏折撕了,还说过:“我不做对不起列祖列宗的事!”

刘娥-身穿龙袍却不称帝-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皇后 (刘娥龙袍章节)(图1)

不过话说回来,种种迹象都表明,她确实动过称帝的心思,只是试探了好几次,都被士大夫集团给拦下了。毕竟宋朝重文轻武,士大夫说话分量重。 现在不少影视剧,像《狸猫换太子》《包青天》啥的,都把刘娥演成“奸妃”,其实跟历史上的她差远了,挺不公道的。 刘娥虽然掌权,到死都不把权力还给宋仁宗,还老穿皇帝的衣服,但在大臣们的反对下,她还是压下了自己的欲望,没迈出那一步。要是她像武则天、吕雉那样心狠手辣,排除异己,我觉得她完全能成为中国第二个女皇帝。 可要是她真学武则天、吕雉,搞排除异己、大肆杀戮,估计世人对她的评价会比吕后、武后差远了。 《宋史》评价她:天圣、明道那会儿,皇帝年纪小,太后称制,但朝廷内外整肃得很,规矩都立起来了。 司马光也说她:章献明肃皇太后保护皇帝,治理四方,提拔好人、坏人,镇抚朝廷内外,对赵家真是大功一件。


上一篇: 李元昊建立西夏之后-与宋朝的关系如何 (李元昊史称什么) 下一篇:狄青是什么出身-他为何能在重文轻武的北宋朝廷中显赫一时 (狄青是什么出身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