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朝的青楼女子文化水平为何普遍都比较高-揭秘 (宋朝的青楼女子是谁)
古人认为,女子无才便是德,音乐歌舞、琴棋书画非良家女子所应为,女子要发展这方面的才能,只能到特殊场所,所谓特殊场所,于宫廷在教坊,于民间则在青楼,提起青楼,很多人想到的是风月场所,充斥着爱情与阴谋、金...
古人总说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,像什么音乐歌舞、琴棋书画的,好像都不是正经人家该碰的。女子要是想学这些,只能去些特殊地方。所谓特殊地方,在宫廷就是教坊,在民间就是青楼。说起青楼,大家第一反应估计就是风月场所,全是爱情阴谋、金钱交易、性欲道德那些事儿。但你要真翻翻历史,会发现事儿没那么简单——青楼里那些腌臜交易虽然不好说,但她们搞出来的文艺文学,还真值得瞅瞅。
其实古代的青楼,一开始真不是靠那个,主要是卖艺的。她们能吟诗诵词、弹琴唱曲,还会投壶覆射、拆白道字,简直十八般武艺样样通,里头不乏才华横溢的诗人、能说会道的才女,甚至是有名的艺术家。像唐代的薛涛、鱼玄机,北宋的梁红玉、李师师,明代的柳如是、董小宛,这些人的才情和名气,一点不输那些大文人。

说起来,历代的青楼女子,那才情真是五花八门,文化水平普遍不低,尤其是宋代,最明显。在宋代,青楼女子主要靠歌舞表演吃饭。跳舞的要跟着乐节拍,唱歌的得会唱词,要是说唱讲究技巧,那填词就更得有内在修养了。她们唱的词啊,要么是词人写的,要么自己动手填。不管哪种,都得把词里的意思吃透。宋代那些有文化的太学生、满肚子学问的词人,闲着没事就爱往青楼跑,找姑娘们玩儿。这种玩法吧,要么一个人,要么一群人,但对学问和见识要求挺高。能跟她们玩到一块儿的,文学水平肯定低不了。

另外,大家都知道,唐代以诗出名,宋代以词闻名。宋词传下来的特别多,好多到现在还能唱,其中不少好词儿,就是青楼女子写的。比如台州有个营妓叫严蕊,写过一首《如梦令》:
道是梨花不是,道是杏花不是。白白与红红,别是东风情味。曾记,曾记,人在武陵微醉。
这首小令先不说韵脚多讲究,光看这意境,就挺有味道,水平比一般人高多了。网上能搜到不少宋代青楼女子写的词,水平都挺高,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,篇幅有限,就不多举例子了。
宋代青楼女子文化水平为啥这么高呢?大概有三个原因。
第一个,宋代跟以前朝代不一样,不怎么“抑商”了,生产力发展快,经济尤其是城市经济特别发达,商业活动多得很。像汴京、临安、扬州、真州这些地方,街上到处是商铺,勾栏瓦舍遍地都是。这么一来,青楼在宋代就越来越多。
第二个,宋代文化特别繁荣,宋词和市民文化都到了顶峰。柳永、欧阳修、周邦彦这些大名人,除了在朝廷、在家里,最常去的地方就是青楼。文人嘛,喜欢的无非就是这些玩意儿,青楼女子们自然也跟着学会了这一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