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做了什么事情-蔡京为什么会被罢相两次 (他做了什么事情作文)
蔡京为什么会被罢相两次,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,一起看看吧,宋徽宗本就无意为帝,只是事态的发展已经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,他无法拒绝而已,宋哲宗没有子嗣,而宋徽宗上面的哥哥,除了九哥赵佖是个...
宋徽宗其实压根不想当皇帝,可事态发展到骑虎难下,想下都下不来。宋哲宗没儿子,他上面除了九哥赵佖是瞎子,其余哥儿们早都死了。就算宰相章惇抗议“端王(赵佶)轻佻,不能当皇帝”,架不住向太后一意孤行,徽宗还是坐上了龙椅。可这哥们儿心里装的全是书法绘画、山水花鸟,皇位对他来说,简直就是个甩不掉的包袱。蔡京的经济学理念
回头看看宋神宗那会儿,王安石变法搞完,百姓日子苦得不行,朝廷里党争打了好几十年。可蔡京作为王安石的徒弟,在新党和旧党之间居然游刃有余。不管是新党还是旧党,都夸他业务能力过硬,就连为人处世,大家也没啥意见。就连王安石的死对头司马光,都夸他:“要是人人都像蔡京这么尽心,天下哪还有治不好的道理?”
所以崇宁元年(1102年),蔡京当宰相,那简直是众望所归。所有人都觉得他一上任肯定能干出点事儿,连宋徽宗也是这么想的。
你琢磨啊,蔡京要是碰上北宋别的皇帝当宰相,说不定翻不起什么浪。可偏偏这位文人宰相,撞上了一位更爱文人做派的皇帝。
在徽宗朝,蔡京四次当宰相,干了十七年,事儿可真不少。当然能四度拜相,说明蔡京绝对不是吃素的。不管是在钻营权术上,还是仗着皇帝宠信专权上,甚至跟宋徽宗处关系,他都有自己的一套。
说到施政,蔡京提了个挺有意思的经济学理念:“要想赚钱,得先带头花钱。”他建议宋徽宗第一个带头花。皇帝修宫殿,衙门大兴水利,建官府、修园圃,各级多雇人干活。他觉得流民有活干、有钱赚,就不是流民了;有饭吃,就不会惹事。这么一来,天下就安定了。
蔡京提的这些点子,正合徽宗的心意。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沉迷山水、画画、书法、逛妓院的“好”皇帝。对于蔡京这些瞎投资、乱消费,宋徽宗那叫一个喜欢——没有他不会的,没有他不爱的。可蔡京虽然抓住了徽宗的心,却因为一件事被罢了两次相,就是——“铸大钱”没捞到钱,还惹了一身骚。
第一次没捞到钱,老百姓怨声载道,物价飞涨,盗贼四起
崇宁元年,蔡京刚当宰相就在陕西路(路相当于省)铸了“当五大钱”,意思是一枚铜钱顶五枚小平钱用。当时的情况,蔡京铸这钱情有可原,因为北宋一直和西夏在陕西打仗,那儿做生意的基本都是西夏人和北宋官府。而且“当五大钱”主要用来买西夏的物资,对党项人用点货币手段,也没啥问题。加上“当五大钱”发得少,当时也没啥大动静。
可到了崇宁二年(1103年),事情就开始不对劲了。
十一月,蔡京下令全国发行“当十大钱”。历史上铸大钱捞钱的不多,但蔡京奇葩就奇葩在,同一种钱,不同地方定价还不一样。河北、河东、陕西这些朝廷管得最严的地方,“当十大钱”能顶十枚小平钱;荆湖、淮南那边顶五枚;江浙这种商业发达的地方,只能顶三枚。更离谱的是,“当十大钱”在蔡京老家还不让流通。
这么搞,全国货币全乱了套。大家都不想卖东西,光急着买东西,谁也不知道自己手里的钱啥时候就贬值了,甚至变成一堆破铜烂铁。
两年过去,蔡京彻底懵了——这“铸大钱”压根没捞到多少钱。朝廷上下,从皇帝到官员到老百姓,对这政策都一肚子意见。更让蔡京头疼的是,崇宁五年(1106年)二月,天上出了颗彗星,尾巴老长,横贯整个天空。
天降异象,加上民怨沸腾、物价飞涨、盗贼四起,监察御史沈畴又弹劾他,这下没招了,只能罢免蔡京。
崇宁五年四月,蔡京第一次被罢相。第二次没捞到钱,通货膨胀严重得不行
一年零十个月后,大观元年(1107年),宋徽宗又把蔡京召回来当宰相。说到底,徽宗这人吧,就是性情中人——离不开蔡京,那就让他回来呗。
这次蔡京想报复回来,因为罢职那会儿他悟了:平时对自己客客气气、请客送礼的那些官宦大户,没一个好东西。当初这些人靠着盗铸、倒卖“当十大钱”大发横财,还兼并土地,搞得老百姓活不下去,这回他要杀鸡儆猴!
章綗他爹是神宗、哲宗两朝的大将,在西夏战场上立过赫赫战功,老了回苏州养老。章家在当地是望族,世代有人当官,树大根深得很。不过章家跟蔡京不是一路人,章綗还骂蔡京的“当十大钱”让江浙的富人都变成流民了。
可章綗这事儿办得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——嘴上骂得凶,背地里却带头盗铸、倒卖“当十大钱”。
所以蔡京一回来,立马抓了章綗,想杀鸡儆猴。
可真到了动手,蔡京才发现自己抓的不是鸡,是只老虎。章綗家里权势大不说,还有两个铁哥们:一个是曾布,神宗朝的老臣,徽宗朝的第一任宰相;另一个是刘逵,蔡京第一次罢相时他也当过宰相。蔡京虽然抓了章綗,徽宗却派了监察御史沈畴,把人给放了。
徽宗这意思很明显,想放章綗一马,可蔡京不干,他找了比章綗还狠的主儿——孙杰,想用恶人治恶人。
孙杰官大权重,当时是两浙路查访,跟曾布是死对头,还是北方的大富豪,自己也在盗铸“当十大钱”。章綗得到消息,把私钱、铸钱炉连货船都沉太湖里了。孙杰也不含糊,直接下令把船和钱全捞了上来。
最后孙杰抓了章綗,把他发配到沙门岛(就是山东蓬莱岛西边那海里)。
这边搞倒了章綗,那边又有皇帝撑腰,蔡京觉得该大干一场了。可通货膨胀这事儿,能不能捞到钱两说,但“钱贱物贵”是肯定的。大观二年,北宋闹起了超级通胀。大观三年,蔡京又因为“当十大钱”搞砸了,再次被罢相。
所以啊,就算皇帝权力再大,有些事儿也办不成,比如硬要违背市场规律,想捞钱捞得随心所欲。货币嘛,得市场认才行,能流通才有价值。钱这东西,本来就是双刃剑,稍微没拿捏好,就是一场灾难。
至于蔡京这人,我是不想给他下什么定论,说他是奸臣吧,他确实有本事;说能臣吧,他又干了不少坏事。要是说北宋末年为啥那么屈辱,要找罪魁祸首,我觉得宋徽宗反而得排第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