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-为什么司马昭至死都没有称帝 (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是谁)
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,在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,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,权倾朝野,魏帝曹髦以,司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,形容其野心,后率人讨伐司马昭,被其党羽刺死,而司马昭未受追究,后来更被封为晋王,...
司马昭这人在三国里挺有意思的,权倾朝野,连魏帝曹髦都忍不住吐槽“司马昭之心,路人所知也”,结果讨伐他还被杀了。他灭了蜀汉,当了晋王,按说该篡位称帝了吧?可到死都只是个晋王,这到底是咋想的呢?

首先啊,司马昭这身份有点尴尬。他爸司马懿、哥司马师都是曹魏的老臣,他自己在曹魏也混了半辈子,早年间跟着老爸打蜀汉,立过功,当过洛阳典农中郎将,封过新城乡侯,后来还接了哥的班当大将军。你说他心里没野心?那不可能,但真让他从曹魏臣子直接跳到皇帝,这“乱臣贼子”的名头他可能还真有点膈应。就像曹操,权势那么大,不也一直留着汉献帝当幌子,自己没称帝嘛,估计司马昭也有这心思。

再说说他儿子司马炎,为啥能这么快称帝?其实司马昭给他铺好路了。他自己没称帝,但先被封了晋王,相当于另立了一摊“晋国”。这时候司马炎的身份,就已经从“曹魏臣子”变成“晋国太子”了,心理负担小多了。曹丕也是一样,他本来就是魏王,取代汉献帝名正言顺,哪像司马昭,直接从曹魏臣子跳皇帝,那骂名可就背实锤了。

还有一点,司马昭那时候,司马家其实并不稳当。外面,蜀汉和东吴这两个老对手天天盯着呢,没准哪天就打过来;里面呢,反对司马氏的声音也没断过。比如甘露二年(257年),镇东将军诸葛诞在淮南起兵造反,还拉上了东吴帮忙。司马昭没办法,只能亲自带兵去平叛,还得把魏帝曹髦和郭太后一起带上——这说明啥?说明曹魏内部不服他的人还不少!要是这时候他敢称帝,那蜀汉东吴肯定趁机打他,国内反对派也得跟着闹,司马家说不定就玩完了。

最后啊,司马昭可能也掂量过这事儿。他灭了蜀汉,实力是强了,但内部不稳,外部还有两个敌国,这时候称帝风险太大。不如先当着晋王,把权力抓在手里,让儿子接班。结果咸熙二年(265年),他病死了,几个月后司马炎就代魏称帝,追尊他为文帝。这么看来,司马昭不称帝,可能就是觉得时机没到,不想冒太大险,把烫手山芋留给儿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