瓦岗军最强时期有三十万众-李密为什么不自己称帝 (瓦岗军实力)
瓦岗军是隋唐期间一支战斗力十分强悍的军队,最初瓦岗军是由翟让创立当时瓦岗军几乎全部是由农民和盗贼组成,后来随着李密等隋朝叛军加入瓦岗军的实力才逐渐壮大起来,强盛时期的瓦岗军据史书记载拥兵三十万,并且还...
瓦岗军在隋唐那会儿可是出了名能打,一开始是翟让拉起来的队伍,基本都是农民和盗贼。后来李密这些隋朝的叛军加入了,实力才慢慢壮大,巅峰时期据说有三十万人马,还带着单雄信、王伯当、秦琼、徐世勣这些猛将。这时候瓦岗军的头儿已经换成李密了,问题来了:李密咋就从“打工仔”变成“老板”的?而且为啥在瓦岗军最牛的时候,他愣是不称帝呢?

咱们先说说李密咋上位的。他一开始跟着隋朝大将杨玄感反隋,后来杨玄感挂了,李密带着人到处跑,最后投奔了瓦岗军。给翟让干活那会儿,他出了个妙计,把隋朝官军打得落花流水,还斩杀了名将张须陀。这下李密在瓦岗军里可算立住了威信。接着他又带着队伍攻下了洛阳的粮仓,打开仓库给老百姓发粮食,一下子就有几十万人扶老携幼来投奔他。这时候李密的声望简直比翟让还高,《旧唐书》里说,翟让没办法,只能推举李密当头儿,号称魏公。

在翟让他们劝下,李密自称魏公,封了一堆将领。当上头儿后,他带着瓦岗军打了不少漂亮仗,尤其是跟王世充那场仗,《旧唐书》记载:王世充偷袭仓城,李密又把他打跑了;王世充移营洛北,搭浮桥,带着全部人马打李密,李密带着一千多骑兵抵抗,输了,退回城里。王世充趁机逼近城下,李密挑了几百精锐士兵去截击,王世充大败,争着往浮桥上跑,淹死好几万人。这一战李密把王世充军队全歼了,还占了偃师。这时候他有三十多万人马,史书说东到海边、泰山,南到长江、淮河的郡县,都派使者归附他。像窦建德、朱粲这些割据势力,也派人劝他称帝。可李密却说“洛阳还没平定,不是时候”,拒绝了。
那李密不称帝真是因为洛阳没平定吗?其实不然。看后来他的行为,他本来就没打算称帝,或者说没那个实力。《旧唐书》里说,隋越王杨侗称帝后,派使者封李密为太尉、尚书令什么的,让他先去打宇文化及,然后再入朝辅政。李密竟然答应了,还真就出兵打了宇文化及。你说瓦岗军本来就反隋,当时实力完全够自己称帝,他为啥要听杨侗的?难道像《水浒传》里的宋江,起义就是为了招安?显然李密不是宋江,他不是不想称帝,是不能。
李密不能称帝的原因,还得从翟让的死说起。翟让这人没啥大抱负,让位给李密虽然无奈,但也没啥怨言。可他手下的人不这么想,比如王儒信就劝翟让当大冢宰,总管所有事务,把李密的权夺过来。翟让的哥哥翟宽更直接,对他说:“天子只能自己当,哪能给别人!你要是不想当,我来当。”李密当上头儿后对翟让也没放松警惕,很快就知道了王儒信和翟宽的话,动了杀心。于是他设宴请翟让,在宴会上把翟让杀了,王儒信和翟宽也被处死。翟让的死让瓦岗军乱了一阵,李密的部下到处抓翟让的亲信,徐世勣还被乱兵围住,受了重伤,后来单雄信他们求情才保住命。这次火并瓦岗军损失不大,李密让徐世勣、单雄信、王伯当三个人分统翟让的军队,编制还在,就是换了统帅。
翟让之死虽然让李密坐稳了头儿的位置,但也留下了后遗症。毕竟翟让是瓦岗军的创始人,当时他和李密实力差不多,李密只杀了翟让、王儒信和翟宽这三个人,就是因为要是大清洗翟让的部下,瓦岗军损失肯定惨重,这也是徐世勣他们能活下来的原因。翟让虽然死了,但他的势力还在,这对李密来说一直是个大隐患。所以当时瓦岗军虽然强盛,但不是所有人都对李密忠心。

后来李密接受隋朝招安去打宇文化及,元气大伤,王世充趁机把他打得溃不成军。李密带着残兵想去黎阳,有人劝他:“杀翟让的时候,徐世勣差点死,现在去他的地盘,能保证安全吗?”李密一听,立马改道了。这说明他对翟让的旧部向来不信任,而翟让的势力在瓦岗军里又不能忽视,他短时间内又拔不掉。所以为了安全,他没急着称帝,而是选择了投奔隋朝朝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