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那他为何不随刘备出征-既然诸葛亮赞同刘备伐吴 (那他为何不随我走英语)

三国,220年,280年,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,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,这一个时期,先后出现了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三个主要政权,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如果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,刘备留守后方,...

admin

三国那会儿,220年到280年,汉朝之后晋朝之前,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三家混战。下面咱们就来聊聊,要是讨伐东吴的是诸葛亮,刘备留守后方,这仗能打赢吗?

讨伐东吴的起因,说白了就是东吴偷袭了荆州,还杀了关羽,蜀汉不仅损兵折将,脸也丢光了。荆州之丢的事儿咱不多说,反正东吴背盟偷袭这事挺不地道,而且从长远看,对东吴也没啥大好处,反倒让吴蜀之间再也没信任了,没法合作了。短期看,东吴得了荆州,全据了长江,但本质上,这是断了自己争天下的路啊!魏蜀吴里魏国最强,东吴排第二,想拉下魏国这个老大,唯一的希望就是联合老三蜀汉一起搞老大,结果东吴反其道而行之,把盟友蜀汉给按倒了,亏大了。

东吴背盟,偷袭荆州,斩杀关羽,这无疑是给蜀汉众人当头一棒,更是打了刘备一大耳光,刘备气得不行。等蜀汉从汉中之战缓过劲儿,刘备终于忍不住了,发动了伐吴之战。关于刘备伐吴的决定,史书里写的和大家现在的想法不太一样。现在咱们都觉得刘备伐吴错了,毕竟最后在夷陵被打得大败,蜀汉损失了好多精锐人才。但当时蜀汉众人大多还挺支持刘备伐吴的,连诸葛亮,也没记载说他反对过。

后人觉得诸葛亮反对伐吴,主要是因为夷陵战败后,诸葛亮说了这么一番话。

《三国志》:章武二年,大军败绩,还住白帝。亮叹曰:“法孝直若在,则能制主上,令不东行;就复东行,必不倾危矣。”

那他为何不随刘备出征-既然诸葛亮赞同刘备伐吴 (那他为何不随我走英语)(图1)

诸葛亮说,要是法正还在,肯定能拦住刘备不让东征;就算拦不住,有法正跟着,也不会败得这么惨。历来大家对这话的解读,都认为诸葛亮不赞成刘备出兵。但翻遍史料,也没找到诸葛亮当初反对刘备伐吴的迹象。

我觉得,夷陵之战后诸葛亮说法正要是在就能阻止刘备,可能是马后炮,毕竟败得这么惨,刘备是第一责任人,诸葛亮这时候也不好替他开脱。诸葛亮的战略是占荆州、益州,等天下有变时两州一起北伐,可见他对荆州的重要性认识得很深。所以荆州丢了之后,诸葛亮很可能赞成刘备伐吴,毕竟荆州一丢,蜀汉争天下的机会就小多了。

很多人会问,既然诸葛亮赞成伐吴,为啥他不跟着出征呢?

其实这就是演义和正史的区别了。演义里诸葛亮一出山就神机妙算,打仗靠他,大家最想看的当然是他跟着刘备出征。

但正史里,诸葛亮前期并不太擅长军事。他最擅长的是大的战略和治国。比如刘备打益州时,带的谋士是庞统,诸葛亮被留在荆州处理国事。后来入了成都,诸葛亮也被留在成都总管后勤、国政,外出作战的谋士是法正。

所以当时刘备心里,诸葛亮处理国事的能力比军事能力更强,才多次让他留守后方。这也是刘备伐吴没带诸葛亮的原因。

那他为何不随刘备出征-既然诸葛亮赞同刘备伐吴 (那他为何不随我走英语)(图1)

诸葛亮处理国事很强,那是不是说他军事能力很差呢?和演义里完全不一样?其实也不是!

现在网上很多人说诸葛亮就是个搞后勤的,能力一般,这其实错了。诸葛亮这人,是个全才!

首先,他的战略能力特别强,大局意识好,隆中对时他就给刘备规划了占荆州、益州,三分天下的战略。正是这个思路,帮刘备打开了局面,打下了基业。东吴要是有诸葛亮这样的战略人才,三国最后谁赢还不一定呢,说不定真能干翻曹魏!

除了战略,诸葛亮处理国政的能力也超强。刘备每次出征,都把大后方交给他,足见刘备对他的认可。刘备死后,诸葛亮的能力又惊艳了众人。当时夷陵之战蜀汉败得太惨,损失了大量精锐,东吴一直虎视眈眈,蜀汉内部也蠢蠢欲动,各地反叛不断。刘备突然去世,蜀汉更是雪上加霜,很多人觉得蜀汉撑不撑过去都是未知数。

连曹魏上下都认为蜀汉短期内恢复不了实力,把防备蜀汉的兵力调去打东吴了。结果没想到,诸葛亮顺利交接权力,很快稳住内部,平定了内乱,让蜀汉安定下来。之后他大力发展民生,训练军队,短短几年,蜀汉国力恢复如初,还打造出一支强悍的军队,让世人称羡。

那他为何不随刘备出征-既然诸葛亮赞同刘备伐吴 (那他为何不随我走英语)(图1)

最后说诸葛亮的军事能力,很多人说他军事不如理政,这话没错,但大家忽略了一点:诸葛亮的理政能力天下第一,军事能力虽然弱于理政,但并不代表他军事能力差。事实上,经过学习和实践,他后期的军事能力已经到了一个恐怖的高度,说他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军事家没问题!

司马懿多厉害啊,打遍天下无敌手,结果碰上诸葛亮,明明兵力占优,却只能死守营寨不出去,连唐太宗都看不下去了,多次嘲讽他,可见诸葛亮有多能打,司马懿又有多怕他!要是大家觉得诸葛亮军事不行,那他凭啥用劣势兵力压着司马懿的优势兵力打?难道司马懿也很菜?我觉得,作为西晋的奠基人,司马懿的能力毋庸置疑吧?

说到底,诸葛亮这人其实是个全才,但前期军事能力不太显眼,因为他最擅长的是处理国事,所以刘备没把他当军事人才用。后期他之所以大显军事才能,也是形势所迫,蜀汉太缺人才了!

现在再回头看,要是当初伐吴的是诸葛亮,刘备守后方,陆逊还有机会吗?

我觉得,刘备时期的诸葛亮,军事经验还不够充分,他的军事能力还没完全显现出来,换句话说,以他当时的水平,不一定打得过陆逊。但也不一定输,因为伐吴队伍里还有个大才,只要用好这人,击败陆逊很有机会!

那他为何不随刘备出征-既然诸葛亮赞同刘备伐吴 (那他为何不随我走英语)(图1)

夷陵之战里,真正能起决定作用的人,其实是黄权!这人有点像法正,如果说刘备的谋主是法正,那黄权就是谋主加军事将领的结合体。汉中之战大家都知道,刘备靠法正才赢的。从最初被夏侯渊堵在阳平关动弹不得,到后来转战定军山斩杀夏侯渊,再到后期坚守不出熬到大反攻,背后都有法正。但其实汉中之战,除了法正,刘备身边还有一大谋士,就是黄权!《三国志》里对黄权的描写已经很清楚了。

《三国志》:及曹公破张鲁,鲁走入巴中,权进曰:“若失汉中,则三巴不振,此为割蜀之股臂也。”于是先主以权为护军,率诸将迎鲁。鲁已还南郑,北降曹公,然卒破杜濩、朴胡,杀夏侯渊,据汉中,皆权本谋也。

从“杀夏侯渊,据汉中,皆权本谋也”这几个字就能看出,当时的人对黄权的能力很认可。说他不输法正,估计没人反驳。那为啥黄权跟着刘备伐吴,还是导致了夷陵惨败呢?

其实这是刘备的用人失误。刘备打小仗还行,屡战屡胜,但打大会战能力就不行了。汉中之战要是没有法正和黄权,估计刘备就败了。伐吴之战时,刘备没把黄权留在身边当参谋,而是把他派到江北防备魏军,导致身边缺少有远见的谋士,最后做出错误决定,让水军弃船上岸,失去机动性;更是在密林中扎营,给陆逊火攻机会,被打得大败!

那他为何不随刘备出征-既然诸葛亮赞同刘备伐吴 (那他为何不随我走英语)(图1)

其实要是黄权在刘备身边,以他在汉中之战的表现来看,和陆逊相持的这几个月,他很可能找到机会击败陆逊。当年的夏侯渊不也像陆逊一样坚守不出吗?最后不还是被黄权他们调动出来了吗?退一步说,就算黄权没机会击败陆逊,也肯定不会犯刘备这样的错误,让军队失去机动性,被陆逊一举击破。

如果诸葛亮代替刘备出征,能不能打赢陆逊,关键就看诸葛亮能不能用好黄权。只要把黄权留在前线,这仗就有可能赢,陆逊没机会。要是没用好黄权,像刘备一样把他打发到江北防备魏军,那诸葛亮也可能大败。史书上看,诸葛亮和黄权关系不错,互相欣赏。要是诸葛亮出征,我觉得他还是会把黄权带在身边的。所以这仗,诸葛亮赢面很大,至少不会大输,而陆逊那边,肯定没机会全胜了。


上一篇: 诸葛亮最后能成功吗-刘备死后如果诸葛亮篡位 (诸葛亮最后成功了吗) 下一篇:历史上刘备没有夺取汉中是什么想法? (刘备有没有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