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两次被灭为何还叫唐朝-古代中途被灭的朝代都会分开称呼 (唐朝两次被灭的帝王)
对唐朝被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,历史上有一件事可能大家都会觉得很疑惑,周朝、汉朝、晋朝、宋朝,因为中途灭亡了被重建,因此,历史上对这些朝代都分开称呼,周朝分为西周和东...
唐朝居然也被灭过?而且还不止一次,这事儿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。咱们平时学历史,都知道西周东周、西汉东汉、西晋东晋、北宋南宋,都是因为中间断了才分前后。但唐朝明明被武则天灭了建武周,又被安禄山差点干翻,为啥就不分个前唐后唐呢?
说到这,我得先说说其他朝代为啥分前后。周朝从镐京搬到洛邑,成了西周东周;汉朝从长安迁到洛阳,成了西汉东汉;晋朝洛阳丢了跑到建康,成了西晋东晋;宋朝东京丢了退到临安,成了北宋南宋。说白了,都是因为都城挪了,地盘也缩了,皇帝那脉也断了,所以才得分开叫。
但唐朝不一样,它两次“复活”后,愣是没改名儿。

(武则天剧照 )
我琢磨着,第一个原因,都城一直没换。武则天当皇帝那会儿,确实把都城从长安搬到了洛阳,还叫它“神都”,说是怕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咒语。可唐中宗一复位,“嗖”一下又搬回长安了。安禄山造反时,在洛阳称帝,但平乱之后,唐肃宗还是把长安当都城,就算长安被糟蹋得不成样,也没换。都城对一个朝代太重要了,长安在西边叫西汉,洛阳在东边叫东汉,可唐朝都城没变,自然不用分。
当然了,也不是说迁都了就得分。像商朝盘庚迁殷、北魏孝文帝迁洛阳、明朝朱棣迁北京、清朝顺治迁北京,都没影响朝代名字,因为皇帝还是那个皇帝,权力没断。唐朝这俩情况也类似。

(安史之乱)
第二个原因,地盘没缩水。周朝被犬戎打残,地盘小了;晋朝“五胡乱华”,东晋就占着江南那点儿地;宋朝丢了北方,只能偏安临安。可唐朝呢?武则天称帝,武周时期的地盘跟唐朝差不多;安史之乱虽然闹得凶,但平乱后,疆域基本没少,该有的州府还在,该有的土地也没丢。地盘没变,朝代的“体格”自然就没变。

(李显剧照)
第三个原因,权力格局没乱。武则天称帝,可唐中宗李显早就被立过太子,虽然被废过,但武则天晚年又把他立回来了。说白了,武则天当皇帝,更像是“代持”,李家那脉没断,后来李显自己夺回皇位,还是唐朝的皇帝。安史之乱那会儿,安禄山、史思明最多算割据,唐朝的皇位还是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接着,唐肃宗早就被立为太子,提前继位而已,朝廷里的大臣、制度都没大变,还是原来那套班子。
再看看其他朝代,东汉的刘秀是宗室但不是嫡系,东晋的司马睿也是宗室,跟西晋皇帝关系远;周朝的周平王是周幽王儿子,但不是幽王立的太子;宋朝的宋高宗是宋徽宗儿子,可哥哥宋钦宗还在,他自立为帝,继承关系不明确。唐朝这俩情况,继承关系明明白白,权力没旁落,自然不用分前后。
这么一对比,就知道为啥周汉晋宋都分前后,唐朝却还是唐朝了。
(参考资料:《中国通史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