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趣闻 > 正文

三国历史上真实的陈仓之战是怎么样的 (三国历史真实十大名将)

诸葛亮,字孔明,号卧龙,琅琊阳都,今山东省沂南县,人,三国时期蜀汉丞相,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、发明家,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,诸葛亮一直都以,神机妙算,的形象出现,尤其在三国演义中,诸...

admin

诸葛亮,字孔明,号卧龙,就是咱们熟知的卧龙先生,琅琊阳都人,三国蜀汉丞相。咱们在小说、电视剧里看到的诸葛亮,那基本是“神机妙算”的代名词,呼风唤雨,啥都会。不过正史里的诸葛亮,可没传说中那么“神”,治国理政、带兵打仗确实有两把刷子,27岁就提出“三分天下”的大计,军事上嘛……可能真不如司马懿、周瑜他们。

陈仓之战就是个例子。公元229年初,诸葛亮第二次北伐,带着几万人打陈仓,结果呢?惨败,史书就仨字——“亮无计”。

陈仓

诸葛亮为啥选陈仓?一个月前,曹休的十万大军被陆逊在石亭打趴了,他瞅准魏兵东下、关中空虚的机会,想和吴兵东西夹攻魏国,这算盘打得挺精。陈仓这地方,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但地理位置太重要了,连接蜀地和关中,兵家必争之地。早年间楚汉争霸,韩信就是在这儿“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”,把章邯给打趴下。第一次北伐结束后,曹魏大将军曹真就猜到诸葛亮下次肯定打陈仓,赶紧派郝昭去守城,还把城池修得结结实实。

三国这段历史里,郝昭这人吧,名气不大,史料都没写他哪年生哪年死,但诸葛亮听说守城的是他,直接“大惊愕”——这谁啊?能让诸葛亮吃惊?

郝昭

郝昭这人,从小就当兵,长得壮实,镇守河西(就是现在甘肃西部)十多年。那边当时是边塞,羌胡杂居,民风彪悍,但郝昭愣是把他们管得服服帖帖,不管是汉人还是胡人,都怕他、敬他。这威名可不是吹的,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,平过好几次边塞叛乱,还砍过叛军将领的头。

三国历史上真实的陈仓之战是怎么样的 (三国历史真实十大名将)(图1)

郝昭打仗脑子也活,不认死理。以前驻扎金城时,上级命令不让过黄河,但真遇到叛军作乱,他听了苏则的话,率军西渡黄河,趁叛军立足未稳给灭了,平了“河西之乱”。皇帝曹叡还夸他:“你老家那儿有这等能人,当将军当得这么好,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?”

劝降

诸葛亮早听说郝昭在西边有威名,知道攻城不容易,就想“攻心为上,攻城为下”,派人劝降。他找来郝昭的同乡靳详,结果第一次劝,郝昭直接在城墙上怼:“国法在身,做人有底线,投降?不可能!要打就来,输了不过一死。”

其实郝昭说得对,投降对他来说亏大了。魏国有“质任”制度,将领常年在外,家人得留京城当人质,守边关的,人质必须是儿子。他要是投降,家人下场可想而知,所以这一仗,他必须打。

靳详只好回去如实禀告,但诸葛亮不死心,又让靳详去劝第二次。看来诸葛亮是真忌惮郝昭,这次直接摊牌:“我几万人,你几千人,打不过的!”郝昭更干脆:“别来了,降不了。”

攻城

话说到这份上,诸葛亮也死心了,仗着人多,开始硬攻。先上云梯,就是带轮子的长梯子,能靠上城墙爬。郝昭一看木头的,直接放火箭烧!这也是史书上第一次出现“火箭”这个词,云梯和上面的士兵全烧没了。

三国历史上真实的陈仓之战是怎么样的 (三国历史真实十大名将)(图1)

云梯烧了,诸葛亮又上冲车,专门撞城门的。郝昭急中生智,让人把城里的石磨捆上绳子,从城楼上往下砸,冲车直接被砸废。

冲车也没了,诸葛亮又用井阑,就是那种高高的架子,士兵躲在后面爬城墙。他想着郝昭刚用火箭,就让井阑在后面射箭压制,士兵趁机爬。结果好不容易爬上去,发现城里又修了一道城墙——这叫瓮城,蜀军一看,士气全没了。三次攻城,全失败了。

三次失败,诸葛亮又挖地道想绕过城墙,让士兵突然杀出来。郝昭更聪明,在城里挖横向地道,两条地道一碰,蜀军的地道就塌了。这下,诸葛亮彻底没招了。

诸葛亮带着十倍兵力,在陈仓耗了二十多天,啥进展没有,最后留了“亮无计”三个字,转头就撤了。魏国的援军也到了,第二次北伐,就这么结束了。


上一篇: 为何唯独于禁投降非议多-三国时期武将投降是很常见的 下一篇:三国时期分别被刘备和曹丕誉为召虎的两位名将分别是谁 (三国时期分别是哪三国)
  • 历史趣闻
  • 收藏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