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-仅仅是因为马谡一个人的过失吗 (诸葛亮第一次北伐)
三国,220年,280年,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,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,这一个时期,先后出现了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三个主要政权,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马谡在街亭战败,使得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...
三国那会儿(220年-280年),汉朝刚过,晋朝还没来,曹魏、蜀汉、东吴三家打得火热。说到蜀汉,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本来挺有希望的,结果街亭一败,全盘皆输。都说马谡背锅,可这锅真的全该他一个人背吗?
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栽了跟头,大头儿的责任肯定在诸葛亮,马谡也得挨板子,不过轻点。这次北伐,蜀军的问题可不是一星半点,堆一块儿才搞砸了。作为发起人和总指挥,诸葛亮跑不了;马谡是诸葛亮信得过的人,街亭那仗的指挥官,他也有责任。
马谡在街亭的操作,现在看真是昏招。诸葛亮派他去守街亭,千叮咛万嘱咐“给我守住!”史书也写着呢,马谡没听诸葛亮的,没占城。其实街亭是有城寨的,他要真依托城寨,再搞点防御工事,挡住张郃不是没戏。
可马谡偏带着队伍上了南山。南山是座孤山,四面不挨着,山上还没水。懂地形的王平劝他,他压根不听,还嚷嚷“居高临下,势如破竹”,想等张郃来了反杀一把。
张郃什么人啊,身经百战,一眼就看穿了马谡的破绽。他不跟马谡硬碰,先派兵断了马谡的取水道。山上没水,马谡又没威望,蜀军哪来的“置之死地而后生”?直接乱套了。张郃一打,马谡的队伍就崩了。诸葛亮丢了街亭,前边没地儿待,只能撤回汉中,第一次北伐就这么黄了。
马谡在街亭输了,直接导致诸葛亮北伐失败。可这事儿全怪马谡?诸葛亮当统帅,就没点毛病?说实话,从现在看,诸葛亮对马谡这败局,也得担责任。
第一个坑,是用人。马谡根本不是张郃的对手,这大家都知道。他一直当参谋,没带过兵,没打过仗。这么个新手,第一次出征就让他啃街亭这块硬骨头,诸葛亮这步棋走得欠考虑。
打仗的时候,马谡资历浅、经验少,手下看他不行,一个个都溜了。马谡站在那儿,一点办法没有。事后诸葛亮罚人,不仅砍了马谡,连他手下张休、李盛也杀了,黄袭他们也被夺了兵权。这说明,当时马谡的部根本不鸟他,街亭大败,这也有份儿。
当时大家都说,街亭该让魏延、吴懿这些老将去。诸葛亮偏不听,非要上马谡,搞得军心都不稳。后来有人说,这么关键的仗,诸葛亮就该亲自去。用人不当,是街亭翻车的第一个原因。
第二个坑,是兵力。诸葛亮这回出兵,战略意图糊里糊涂,兵力也分得不清不楚。他有十万人马,可没全带上,只带了六万,还分了两路。结果街亭这关键战场,马谡才两万多人,要打张郃的五万多。兵力差这么多,街亭能赢吗?
要是马谡兵力够,就算他守南山,也有足够人手护着取水道,不至于被张郃包了饺子。后来诸葛亮自己也检讨,说祁山的蜀军比魏军多,那让马谡以少打多,诸葛亮能没责任?他就是太谨慎,把主力攥在自己手里,不敢全砸在街亭。结果街亭一丢,他手里还有点兵,张郃也不敢追,但街亭没了,诸葛亮没地儿扎营,只能撤。
第三个坑,是地利。诸葛亮出兵快一个月了,基本没捞着啥实在好处。他到底想干啥,谁也看不明白。旁边的武都、阴平才几百魏军守着,他也不派兵拔了,留着当后患。南安、天水、安定三郡投降了,他也不赶紧占要点,为下一步做准备。
陇西那边的魏军负隅顽抗,兵力也没多少。蜀军派去打的队伍,居然被陇西太守凑的一帮乌合之众吓跑了。最关键的是,诸葛亮好像压根没想过,曹魏还有援军这事儿。
要拿下陇西,陇西太守都说了,曹魏援军一个月内上不来,地界儿就投降了。诸葛亮要真想干,堵住关陇道就行。他不是学刘秀吗?当年刘秀打隗嚣,就是隗嚣堵了关陇道的陇砥,刘秀才败的。诸葛亮要堵了陇砥,张郃那五万人插翅也飞不上陇西。
可诸葛亮偏偏没堵关陇道。张郃带着五万人,轻轻松松过了百里关陇道,上了陇西。诸葛亮这才急慌慌派马谡去守街亭。而且,二十多天里,街亭的工事都没修。这说明,诸葛亮完全被张郃打了个措手不及。
就这么着,诸葛亮把关陇道这天险白扔了,街亭也没提前布好战场。作为统帅,放弃地利,这错可不小。他徒弟姜维后来也是,轻易丢汉中天险,跟他一个毛病,都败了。地利没了,没实战经验的马谡更没招了,他不敢在街亭跟张郃死磕,才带着队伍上了南山。
第一次北伐,诸葛亮在战略、战术上全是漏洞。这些错凑一块儿,北伐才黄了。马谡在街亭输掉,是直接原因,但造成这结果,诸葛亮得背大锅。战败后,诸葛亮不光杀了不听话的将领,砍了马谡立威,还自贬三级,担了责任。整顿之后,蜀军士气又上来了,接着北伐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