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中武将投降那么多-东吴为何没有投降蜀汉的武将 (三国中武将投降的原因)
对东吴和蜀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,三国时期,群雄割据,武将投降对方阵营,屡见不鲜,比如,魏将姜维投降蜀汉并成为蜀汉大将军,还有魏将于禁,先投降关羽,关羽死后,又投降了...
三国那会儿,群雄混战,武将跳槽到对面阵营的也不少,像魏国的姜维,后来就投了蜀汉,还成了大将军;还有于禁,先跟着关羽混,关羽挂了又转头投了东吴。
翻翻史料就会发现,三国武将投降挺有意思的:魏国的将领投蜀汉和东吴的都有,于禁一个人就投了两家;蜀国的将领也有投曹魏和东吴的,比如孟达、糜芳;但吴国的将领,好像只投过曹魏,像孙秀,却没一个投过蜀汉的。
那为啥吴国将领就没一个跑去蜀汉那边呢?大概就这几个原因吧:
1. 吴国和蜀汉,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人,基本没打过仗

他们同盟分两段。第一段是蜀汉刚建那会儿,俩家一块儿对付曹操,208年赤壁一把火,把曹操烧跑了,三国格局就这么定了。这段同盟从208年到219年樊城之战,差不多11年。

第二段是刘备打东吴输了之后,222年东吴怕北方曹魏,又跟蜀汉和好了。后来诸葛亮掌权,两边关系一直挺稳,直到蜀汉263年没了,这段有41年。
这么算下来,吴国和蜀汉打交道这55年,有52年都是同盟,差不多95%的时间都在自己人玩,期间基本没打过仗,那将领投降的机会能有多少?吴国将领投蜀汉的就更别提了。
2. 真打起来的时候,东吴就没输过

两国翻脸是从219年樊城之战开始,到222年夷陵之战结束,就短短3年。
就这3年,两次仗,蜀汉输得那叫一个惨,荆州丢了,关羽、张飞、黄忠这些名将都没了,不少蜀将直接叛逃到东吴,蜀汉从此由盛转衰。
但翻脸的时候,东吴可是场场赢。樊城之战东吴偷袭荆州,轻轻松松就拿下了,根本没到要投降的地步。夷陵之战也是东吴大胜,自然也就没有吴国将领会跑去蜀汉投降了。
3. 东吴世家大族多,投降了全家都得跟着倒霉
三国时候,东吴那边世家大族特别多,顾、陆、朱、张这四家最大,顾雍、陆逊、朱桓、张温这些人,很多本身就是大将军。要是哪个将领投降了敌人,整个家族都得跟着遭殃,所以东吴的将领哪敢随便投降?自己的命和家族的命绑在一起呢。整个三国里,东吴投降的将领也是最少的。
这么一来,孙刘两家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人,没打过仗;真打起来东吴又没输过;再加上东吴世家大族多,投降了全家都玩完,所以啊,吴国将领就没一个跑去蜀汉投降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