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肃 (鲁肃是被谁杀的)
鲁肃,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,要说到谋略、才智、计谋,读过,三国演义,的人心中关于三国时期谋士排行榜八九不离十都是,一孔二马三郭四瑜五诩,这五个人也当真是三国众多谋士中的中流砥柱,诸葛...
聊三国谋士,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肯定是诸葛亮、周瑜、司马懿这些大佬。要论谋略才智,三国迷心里的谋士排行榜,孔明排第一,司马懿第二,郭嘉、周瑜、贾诩紧随其后,这五位确实是顶梁柱。诸葛亮嘛,“三顾茅庐”出山,隆中一对直接给刘备画了三分天下的饼,从弱变强,这排面谁不知道?司马懿更狠,在曹操手下装了大半辈子孙子,结果熬死了诸葛亮,最后“三国尽归司马懿”,妥妥的人生赢家。郭嘉鬼点子多,曾想软禁刘备,可惜曹操没听,不然刘备和曹操可能成不了死对头;官渡之战他搞“十胜十败”,帮曹操干翻袁绍,拿下北方。周瑜辅佐孙家,赤壁一把火让曹操几十万大军“樯橹灰飞烟灭”,直接奠定三国鼎立。贾诩最懂帝王心,给曹操出的几个计,几乎定了曹魏的国运,最后善终,位至三公,三国谋臣里结局最好的就是他。
不过今天想聊个不一样的——鲁肃。在《三国演义》里,他老被写成个“好好先生”,甚至有点“傻乎乎”的,其实这家伙,是被严重低估的吴国第一谋士!

要说三国里贡献最大但存在感最低的深谋远虑之士,鲁肃绝对排得上号。史书里说他“为人方严,寡于玩饰”,说白了就是性格耿直,不爱打扮,家里家外都节俭,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。带军也严,军令如山,就算在军营里也手不释卷,还特别会写文章,脑子转得快,眼光比一般人远得多。鲁肃出身不错,人高马大,家里有钱,但爱接济穷人,尤其喜欢结交有本事的人。东汉末年,周瑜还是个巢长的时候,鲁肃借过粮食给他,两人就这么成了铁哥们。后来周瑜跟了孙策、孙权,力荐鲁肃,孙权这才用上他,从此鲁肃就在吴国干了一辈子鞠躬尽瘁的事儿。

孙权接见鲁肃,两人聊得特别投机。等宾客都走了,鲁肃要走,孙权叫住他:“子敬啊,曹操占了北方,咱们吴国悬了,咋才能在父兄基础上,搞出个齐桓公、晋文公那样的霸业?”鲁肃直接甩出个“塌下策”:“现在天下大乱,汉室复兴不了,曹操也一时半会儿灭不掉。将军您就稳住江东,趁北方没安定,先灭了黄祖,再打刘表,守住长江天险,到时候称帝,再统一全国,重现汉高祖的基业!”鲁肃的“塌下策”,给吴国画了十几年的大饼,孙权后来能建东吴,多亏了这个策。这影响跟诸葛亮的“隆中对”对蜀国比,真不相上下。三分天下,荆州多重要,鲁肃早看出来了,而且他的“塌下策”比“隆中对”早了整整七年!这说明啥?说明鲁肃眼光毒啊,比诸葛亮还早看透天下大势。

鲁肃不光眼光远,还是吴国“大智若愚”的战略扛把子。更关键的是,他是孙刘联盟的粘合剂。那时候曹操占了北方,手下“五子良将”加一堆谋士(郭嘉、荀彧、贾诩);刘备虽然兵少,但有“卧龙凤雏”,还有五虎将;咱们吴国呢?周瑜是帅,甘宁、太史慈能打,但缺个战略家——鲁肃就是那个扛大旗的。赤壁为啥能赢?关键在孙刘能联盟。而促成这事的,只有鲁肃。他是唯一能跟诸葛亮两边沟通的人,在孙权、周瑜、诸葛亮、关羽这些人中间来回跑,劝这个劝那个,生怕联盟散了。这本事,诸葛亮和周瑜都比不了——他俩一个在蜀国一个在吴国,哪有鲁肃这么两头跑的?
刘备能借到荆州,最后搞出三分天下,鲁肃功不可没。他劝孙权:“咱们现在弱,荆州也不富,刘备刚打完赤壁也得喘口气,借荆州是暂时的。借了,曹操多个敌人,咱们多个朋友。”曹操听说孙权借荆州给刘备,气得筷子都掉了!要没鲁肃这眼光,孙刘联盟估计悬,更别提三分天下了。可悲的是,鲁肃死后两年,联盟就散了,蜀吴两家开始走下坡路。这也反过来证明,鲁肃对三国走势,到底有多重要。